当检测技术深入到基因,曾经的不可能就成了可能。
本应是阳光下的花季少女,却终日卧床。姐姐24岁,妹妹16岁,均被诊断为“脑瘫”,不可治愈的脑神经损伤。绝望中的家庭,被前沿的基因检测技术改变了人生。
姐妹俩生活全然不能自理,母亲的照护压力也是双倍,将两个孩子的日常生活发布在视频平台,成为一种情绪的出口。
然而这个悲情的故事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的遗传研究团队成员眼中却有些不寻常,“一个家庭有两个患儿,且症状相似,比起‘脑瘫’,更像遗传因素导致的疾病。”
就这样,在医生的建议下,两位患儿的样本送到贝瑞基因(000710 .SZ)进行全外显子组检测。初步认定两姐妹所患疾病为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DRD),一种通过治疗能够避免的肢体残疾,且每个月的药费仅仅需100多元。
这只是贝瑞基因将实验室技术向临床转化的有效案例之一,其产业链布局是始终围绕对医生临床治疗有价值,对患者支付能普遍承受的思路。
10月30日,贝瑞基因公布第三季度财报。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1.74亿元,同比增长14.2%。研发投入持续增长,前三季度达到0.82亿元,同比增长47.25%,预计全年累计净利润将达到4.1-4.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2.93%—64.12%。
贝瑞基因董事长高扬直言,资金难以维系是行业竞争者出局的最主要原因,同时资金支持也是对一家企业行业洞察力、团队稳定性、技术、品牌等全方位实力的评估结果,高热度注定了行业高淘汰率。
NIPT市场仍有两大增长点
无创DNA产前筛查技术,NIPT(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是国内最早商业化的基因检测技术,也是贝瑞基因立足业内的基石。
谈到如何把握住行业第一次快速增长的机会,高扬介绍这得益于三点,二胎放开后的政策红利,基因测序成本快速下降,以及三位创始人对行业趋势的准确洞察。
2011年,贝瑞基因的NIPT产品贝比安进入临床,便实现市场快速增长。此前,国内普遍采用“唐筛”检查21三体综合征等重大出生缺陷疾病,但其误判率和漏检率相对更高。
随着大家对这项技术的了解,选择NIPT的孕妇日趋增多。目前,全世界已经有120多个国家在使用NIPT技术,其在中国市场的渗透率近20%。
行业的高速发展伴随着更多资金和企业的涌入,也在短短几年间迎来洗牌期,一些企业面临业务收缩、裁员、降薪的无奈。
淘汰并不意味着饱和,在高扬看来,NIPT市场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留给行业中的优质企业。“一方面是政策鼓励更多公立医院增设产前诊断中心,另一方面在于技术推动,NIPT在新生儿缺陷预防上的适应症增多。”
2019年,山东、海南等地新建产前诊断机构,天津、河北等地推出免费为孕产妇进行NIPT检查的新政。各地对新生儿健康以及NIPT技术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行业增长机遇的到来更加考验企业产品技术的前期积累。
2019年8月,贝瑞基因所申报的第二代基因测序诊断产品试剂盒延续注册率先获批,这意味着其最先完成了至少10家临床机构、总数不少于10万例的临床使用数据。
同时,技术升级后的NIPT Plus把可筛查的染色体病扩展到100余种,检测更全面的全外显子组检测则可覆盖7000多种遗传疾病。
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和基因组学学会(ACMG)最近的指南,专家普遍认为扩展性无创产前筛查(NIPT Plus)在应用于临床前,需要大规模人群研究证实。
目前的临床研究,已为其推广提供了数据支撑。2019年3月,国际知名期刊《Nature》子刊《Genetics in Medicine》发表由贝瑞基因、中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医学遗传学研究中心和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合作完成的近10万例拓展性NIPT(NIPT Plus)随访大数据研究成果,展现了NIPT Plus作为一线筛查方法的巨大潜力,为出生缺陷防控再添利器,并获得美国医学遗传学和基因组学学会(ACMG)组织的同行专家的高度肯定。
对此,高扬的信心十足,NIPT Plus在实现商业化之后的价格会略高于现有产品,但仍以大众消费水平为定位,目标受众也将是更广泛的新生儿父母。
而在眼前,NIPT商业化的重点仍在如何抢占扩容的市场,“公立医院能够有意愿自主建设产前诊断中心是最优方案,由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人员培训,这样既能降低成本,也可以更快的扩大产前筛查与诊断的推广范围,惠及更多家庭。”高扬说。
抢占临床级癌症早筛赛道
NIPT的技术与市场都相对明确,但同样的基因测序技术运用在肿瘤领域才是下一个产业制高点。
今年7月,贝瑞基因的 NextSeq CN500基因测序仪的适用范围已完成变更。此前,该款仪器主要用于无创产筛市场,现在该仪器可用于肿瘤及遗传病等临床基因检测。
国际基因测序巨头llumina公司预测,肿瘤诊断与治疗的市场容量为120亿美元,将成为基因测序最大的应用市场。国内70%的基因测序公司都有涉足,既包括贝瑞基因、华大基因、达安基因、安诺优达、诺禾致源等老牌公司,也包括燃石医学、世和基因等基因新贵。
肿瘤基因检测分为“早”、“晚”两部分,“早”即肿瘤早筛,以肝癌为例,相比传统检查手段提前6-12个月在体内发现肿瘤痕迹,实现癌症极早期的干预与治疗,大幅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晚”即肿瘤用药基因检测,对中晚期癌症患者服用靶向药提供指导,实现精准用药,为患者节省大量经济开销。
如果说NIPT乘上了全面二胎政策的东风,那么肿瘤基因检测也无疑需要借力国家对防癌治癌方面的重视。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中包括,加强癌症防治,推进预防筛查和早诊早治。
今年“两会”期间,国家卫健委主任马晓伟在“部长通道”接受采访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关于癌症防治工作三年计划,要在全国县以上医疗机构建立癌症登记报告制度,推广癌症的早筛、早诊、早治疗,降低癌症死亡率。
据目前的医学研究,癌症的主要成因是基因突变导致。通过基因检测,锁定发生突变的基因,再配合靶向药物,可精准打击肿瘤。“基因检测+靶向药物”,被视为最有前途的癌症治疗方案之一,使这一行业的投资如火如荼。
“肺癌的临床级基因检测最为火热,原因就在于可用于靶向治疗的药物最多。”高扬介绍,或许未来靶向药物针对的基因位点也要写进药品说明书中,基因检测与肿瘤治疗的结合只会越来越紧密。
2013年贝瑞基因就在内部单独成立了肿瘤研发部门。并在2017年8月单独成立和瑞基因专注肿瘤业务,拿到了8亿元战略增资。
不过,目前国内市场获批可用于商业化的肿瘤基因检测产品不多,且获批的检测位点很少,临床应用有一定的限制。对此,高扬表示,公司看重的是大Panel基因检测未来的商业前景,且国家监管部门也希望企业积极投入大Panel研究,目前贝瑞基因正积极投入其中。
贝瑞基因把肿瘤业务的核心定位在早诊,这也是基因检测在肿瘤领域最有价值的应用。肿瘤基因早筛产品希望做到两点,一是在医学影像还不能观察到明显肿瘤时,使用基因产品能够明确测出;二是做到比传统的筛查方法准确度更高、漏诊率更低。这都有赖于临床试验数据的扩充,以及技术平台的进一步完善。
和瑞基因于2018年与国家肝癌科学中心、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联合发起了全国多中心、前瞻性肝癌极早期预警筛查项目。
“在国内,我们在肝癌早筛研究方面已经走在了最前列,而欧美国家由于肝癌发病率低,相关研究也较少。”高扬介绍,抢占赛道不能跟热度,而是要理性预判,贝瑞基因对肝癌早筛的研究投入正是基于其真实存在的临床需求、国家政策支持、疾病特征等多方面的市场预判。
高扬分析,根据中国疾病谱,肺癌、肝癌、乳腺癌、胃癌等癌肿为我国主要的恶性肿瘤。其中乳腺癌等是依靠现有影像技术就能较早发现病灶的癌种,这些癌种会随着预防意识的提高、体检行业的发展得到解决。他们解决不了的,才是肿瘤基因早筛的真正市场。按照最新统计,中国肝癌晚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10%-19%,绝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
“技术上可以提前十年预测某个肿瘤的发生,但这样的研究不是临床最紧急的需求。早筛的时间窗口需要慎重研究。”高扬指出,所以我们将目标人群定位在肝硬化患者,而不是更广泛的中低危人群。
在2019年CSCO大会上,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侯金林教授代表上述项目组公布了该项目的重要进展——项目能够相较现有诊断金标准提前6-12个月筛查出极早期肝癌患者,转癌比率较完成随访患者的整体转癌率富集了13倍以上,显示出了优异的预警筛查性能。这些患者的5年生存率将提升5倍以上。
对肿瘤基因检测的市场发展,高扬分析指出,短期仍以晚期肿瘤的精准检测为主,这是显而易见的。目前美国市场上大Panel肿瘤检测售价在5000美元左右,但中国市场预计在1万元人民币上下,完全放开商业化审批后还会降价。审批放开会带来巨大的增量,随之就会演变为一个关于大数据的游戏。看谁能够累积更多的数据,谁能够更充分的挖掘数据库背后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