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恶心事,Sir本来不想提。
但一查,发现这事只是一团巨大骗术的冰山一角。
不说,不痛快。
别躲了。
导火线,就是你——
据《重庆时报》报道,《宝宝别哭》是一部网络大电影。
根据王宝强离婚事件改编。
导演李博华(豆瓣没有关于他的任何信息)。
主角名字分别为宝宝、蓉和哲。
分镜剧本都曝光了。
开头,就是宝宝抓奸。
蓉和哲在做爱。
摄像机视角:宝宝脸部特写,一张痛苦的脸,眼里含着泪。
随着导演一声CUT。
从宝宝的瞳孔(或是眼泪)推出片名——
《宝宝别哭》
一个亦真亦假的倒叙开头后,开始“蓉”的前史。
最后,甚至编造出两个结局。
一个暗黑版。
亲自鉴定结果出来 了,儿子跟自己无血缘关系……
一个大团圆。
蓉发现自己早已不是宝宝公司股东……蓉和哲悔不当初,两人相互指责,不欢而散。
可以看出,该剧本不仅高度还原这起娱乐圈地震。
还鸡贼地融入网友们对“出轨事件”的各种内幕爆料,做出推测。
可谓是一次精准定位、事半功倍的成功营销?
呸!
如果说当年,综艺电影一窝蜂搅局,我们还能讨论,如何界定电影的标准。
讨论电影是产品,还是作品?
那《宝宝别哭》这种辣鸡的出现,完全击穿电影的底线。
它不仅反映出一种极端浮躁的创作心态,更预示着,圈中一小撮人,已进化成包藏祸心的无赖。
Sir沿着这条线继续深八,甚至发现——
一个隐秘而有组织的无赖帝国,正慢慢崛起。
还记得前几年风行全国地摊新闻,“温州江南皮革厂破产,老板黄鹤和小姨子跑了”么?
今年一月,因为冒牌“老板”现身微博,二度走红。
果然,被盯上。
一部以此为原型的网络大电影火速推出——
《江南皮革厂》
男主角,黄鹤(贺)。
女主角,小姨子。
我就是黄贺
他们口中那个欠下三点五个亿
带着小姨子跑路的黄贺
剧情一句话就能说完:
黄贺对小姨子英雄救美,两人暗生情愫后私奔。
这种切菜切到手,帮人吸手指的梗居然还在用
其间又穿插了另一个皮革厂男员工,对老板黄贺的情愫……
看看人家宣传语:
此部作品同时使用了王家卫式的叙事手法,将王家卫风格的经典台词与人人皆知的江南皮革厂的背景相结合。
截图来自百度百科
什么是王家卫式的叙事手法?
演床戏时演员内裤上的线头清晰可见?
什么又是王家卫式经典台词?
这一声姐夫我叫了很多年
但是他在我心里
却不断融化、重塑、凝固
直到变成一个崭新的,我自己也不敢承认的人
Sir就问你们一句——
脸呢?
HOLD住,你以为这就是无赖帝国的下限了?
图样图森破呀,少年。
比借热门事件更可耻的还有,蹭热门电影。
前者的投机还只是追逐眼球经济。
后者的投机,则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地伤害了原版的利益。
《捉妖记》的“弟弟”《捉妖济》。
《解救吾先生》家隔壁的《解救武先生》《解救吾小姐》。
甚至,一部《美人鱼》,就炸出一堆包藏祸心的“血亲”。
《再见,美人鱼》《神秘美人鱼》《美人鱼汤》……
这种障眼法,对老司机如Sir,当然起不了作用。
但普通吃瓜群众呢?
我还以为是周星驰的电影呢……简直是电影界的蒙羊
以为是那个美人鱼
我还以为是捉妖记呢,什么渣渣……
大爷的,下错片了……
骗点击?靠,它们当然为了骗钱。
因为网络大电影的免费试看,一般只有六分钟。
所以,怎样通过前六分钟吊起观众胃口,是门技术活。
但你别指望这班鸡贼先生有什么铺垫、伏笔、埋包袱的本事。
性之于烂片,永远是屡试不爽的春药。
这些如色鬼般粗鄙的激情戏,一般发生在第五分钟。
当你想知道后面发生啥……
画面一黑。
给钱呗。
前不久《我不是潘金莲》的发布会上,冯小刚很无奈。
李逵还没出来呢。
就冒出一堆李鬼。
“绕口令”四人组:
《我是潘金莲》《潘金莲就是我》《我不做潘金莲》《她才是潘金莲》
“复仇姐妹花”:
《谁杀了潘巾莲》《潘金莲复仇记》
还有来自海外的同胞——
《暴走の潘金莲》
以及不可描述的——
《鬼脸杀手之二炮手潘金莲》
朋友圈截图来自网络
此外还有《潘金莲找棍记》《红楼梦追潘金莲》《新潘金莲》等等等等。
现在,你还记得冯小刚那部叫什么吗?
而就跟承包了每座城市电线杆的貌美少妇求精贴,总有“不明真相”的群众埋单一样。
《潘金莲复仇记》645万。
《她才是潘金莲》2894万。
拙劣的骗术,不一定就无效。
据说这门生意的开山鼻祖,叫《道士出山》。
去年,陈凯歌《道士下山》上映前,一部网络大电影《道士出山》横空出世。
虽然片子质量不敢恭维。
服装、道具5毛。
特效0.5毛。
但全网总播放量高歌破亿(1.7亿)。
最后以28万成本,回收2600万网络票房。
标杆啊标杆。
标杆甚至升级成IP。
一年之内, 马不停蹄地拍出了《道士出山2》《道士出山3》(第三部分上下两部)。
系列全网总播放量4.5亿。
至今保持“点击量最高的网络大电影之一”头衔。
可以说,《道士出山》的“神话”,让嗜血的资本看到了,电影的另一种玩法。
什么剧情架构、人物设置、故事逻辑……通通玩蛋去。
只要蹭上一个耳熟能详的IP。
以“片名、海报、六分钟”三板斧。
你甚至连编一个烂故事的耐心都不需要。
——谁欺负小孩子啦,你看见啦
——对啊,我看见啦
——可是我现在什么都没做啊
——那是因为刚才我“看到”
——但是你刚才没有说“刚才看到”啊
——但是我刚才看到啦,所以我没有说我“刚才看到”啊
——等等,我们重来一次,你说你刚才看到我在干什么
(以下省略1000字类似对白)
有多少网络大电影,就是靠这样毫无意义的对白,把一个十分钟就能讲完的故事梗概,强行凑足60分钟(这是网络大电影的时长限制)?
再没有比这更恶劣的打法了。
烂片,只是烂。
但它们,是坏。
它是对大众认知恶狠狠的欺骗。
它也是对人性弱点赤祼祼的勾引。
它们,是有毒的垃圾。
当然,也不是每一次都成功。
比如开篇提到的《宝宝别哭》。
不仅影迷抵制。
往人伤口上撒盐的事,你们居然做的出来,真是想红想疯了
怎么会有这么低俗恶心的人
就连业内人,也看不下去。
《煎饼侠》制片人陈祉希:
不要脸到极点了,电影行业的耻辱!呼吁所有平台和渠道都将他们关在门外,观众也不要有猎奇心理观看!
优酷、乐视也表示不会在自己的平台上播放。
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愤怒。
我们也应该愤怒。
更应该让那些人知道我们的愤怒。
因为在Sir看来——
创作良心呢?能干出这些事的人,肯定没把自己当影视人。
生意良心呢?他们甚至没把自己当作正正经经、尊重市场规则、研究用户心理的生意人。
他们是混乱的市场中,钻空子、搞诈骗、无底线的投机者。
他们做出的东西,Sir可以铁口直断:
看了,绝对上恶当。
看到这样的辣鸡出现在视频平台、电视端和你的手机上时,吐一个字就够了:
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