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麦肯的用人效率眼红?读懂“通岗”你的人效也能飞起来...

看着麦肯的用人效率眼红?读懂“通岗”你的人效也能飞起来..._第1张图片


数据显示,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16—59岁年龄段)逐年减少,2013年减少244万,2014年减少371万,2015年减少487万。目前,劳动力成本优势已被东南亚国家所取代,在我国雇用1名工人的费用,在泰国可以雇用1.5名,在菲律宾可以雇用2.5名,在印尼可以雇用3.5名。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深受人力成本上涨的困扰,餐饮企业开始想方设法提高人力效率,能够缩减人数的通岗自然就被盯上了。采用通岗前,建议你看这篇文章。


文/贺陈慧

通岗,行业里通用的解释包括一人多岗和一岗多能,分别描述的是两种场景:同一时间段,一个员工负责两个岗位上的职责,叫一人多岗;同一个人掌握着多个岗位职责的操作技能,叫一岗多能。

起:追根溯源——西式快餐带来了通岗


提到通岗,首先跳出来的关键词肯定是肯德基、麦当劳。西式快餐是餐饮业里最早实行通岗的品类,肯德基和麦当劳进入中国市场,带来了新的产品分类,也将通岗这样的人力管理结构带到了中国。


全员通岗:


麦当劳95%的管理人员要从员工做起。新员工进入麦当劳,前6个月,会陆续学习并实操各个基层岗位,如炸薯条、收款、烤生排、做汉堡等。只有掌握了基本的岗位操作,并且学会了保持清洁和最佳服务的方法,这名员工才可能成功晋升。


肯德基、德克士、汉堡王等西式快餐基本上都采用类似的全员通岗模式,鼓励员工学习掌握多个岗位的操作技能。


通岗到底有什么威力可以让其在西式快餐领域盛行?


提高人力效率这一点毫无疑问,数据为证:


看着麦肯的用人效率眼红?读懂“通岗”你的人效也能飞起来..._第2张图片
(不同餐饮品牌不同时期的人员利润对比)


如果说经营状况受多重因素影响,人均利润跟经营状况挂钩参考性不强,那么人均产出对比则更加直白。


看着麦肯的用人效率眼红?读懂“通岗”你的人效也能飞起来..._第3张图片
(2012年不同餐饮品牌人均产出对比)


再举个例子,餐厅里A、B两个岗位分别需要招“5”个员工,如果说A岗位中其中一个员工同时会B岗位的工作,那么在不耽误A岗位员工调休的情况下,B岗位就可以少招一个员工。同理,B岗位的员工同时会A岗位的工作,那么在合理的排班制度下,A岗位的员工数量也可以减少一个。


首先,员工数量减少了2位,直接降低了两位员工的成本;


其次,节省下来的成本,可以适当的分给现有的员工,增加他们的工资水平从而激发积极性,增加稳定性。


总结说来,通岗除了可以控制人员数量和人力成本,由此还可以降低一部分用工风险和福利费用投入,甚至是人员数量减少,还可以降低企业应对特殊情况的几率。


承:中式快餐——产品标准化是实现通岗的前提


通岗显而易见的好处吸引了无数的追随者,但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截至目前,只有一部分中式快餐实现了通岗策略的植入。


原因是什么?


要知道,中式快餐是不会无缘无故的被划分到“快餐”品类里的,“快餐”对产品的生产要求,恰恰是通岗得以施行的条件。


1、岗位区分非常明确。


粗加工、切配、配料、制作,包括前厅的售卖和服务,中式快餐的岗位划分,基本上可以做到与西式快餐一样分工明确。


2、岗位具有非常清晰的工作流程。


看着麦肯的用人效率眼红?读懂“通岗”你的人效也能飞起来..._第4张图片(流程的清晰保证了产品的快速复制)

为了保证产品的快速复制,中式快餐的工作流程也越来越简单、流程化。仔皇煲创始人薛国巍就不止一次的提到,“标准化手册是快餐店最基本的”。为此,仔皇煲(详情请阅读:《他是餐饮圈公认的学霸,拿了1000万融资,却决定做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在麦当劳12个工作模块的基础上,设置了7个标准化的管理模块,其中包括订货、排班、人事以及训练等。


3、操作标准化的难易程度相对较低。


目前和合谷等中式快餐采用的设备,已经完全实现按照时间标准和火力标准操作就可以生产的程度。比如【KAO!烤肉饭】采用机器设备就实现了一分钟出餐20份(详情请阅读:《餐厅“闲时”如何利用?把营业时间和用户贴个标签试试看!》)。


4、产品的操作性相对简单。


看着麦肯的用人效率眼红?读懂“通岗”你的人效也能飞起来..._第5张图片

(操作简单才有可能快速标准化生产)


这一点直接关系着工作流程和难易程度,主要是指产品本身制作相对简单,通常是单品类,比如煲仔饭、面条、盖饭、黄焖鸡米饭、米粉等。只有本身操作简单,才有可能实现快速标准化生产,快速让更多员工掌握操作方法,并换岗操作。

转:传统中餐——盲目适用通岗得不偿失


并不是所有非快餐类的中餐都不适合用通岗,那么开一家餐厅,想要采用通岗的方式进行人员的管理和分配,以下三步功课就必须要做:


A、确定你是卖什么产品,确定你的运营模式


已经提到,通岗更多在快餐领域施行,如果说你是做传统菜系菜,或者是特色料理,又或者是你做的是中高端餐饮,以及重点突出服务的传统餐饮,通岗的尝试建议先放一放。


B、按照岗位划分工作流程


确定了运营模式和产品之后,如果选择通岗,那么就需要进行岗位划分。这个简单有效的方法是先产品线后流程拆解,具体说就是先根据产品设置,划分出不同的产品线,然后根据不同产品线从采购到上桌的流程进行相应的岗位划分。


比如麦当劳一款汉堡的生产流程大致是:冻肉出库——解冻——腌制——炸制——制作汉堡,所以对应的岗位就有两到三个(有些工作可以同时由一个人来做,比如说出库和解冻)。


C、设置排班系统


完成了前两步工作,真正让通岗发挥作用的环节就是排班系统,也就是说如何让拥有多项技能的员工,在适当的时间被分配到适当的位置上,从而提高整体的运营效率。


看着麦肯的用人效率眼红?读懂“通岗”你的人效也能飞起来..._第6张图片

(餐厅排班表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选择)


现在就要说到,为什么除了快餐,传统的中餐很难采用通岗?


首先,标准化程度直接决定通岗的可行度,西北莜面村是中餐,但由于其产品的标准化程度已经达到了80%,所以通岗在西贝就施行了下去。


与标准化对应的是传统中餐操作的个性化,比如切配和上灶这两项工作,普通的员工如果没有1年,甚至是更长时间,很难掌握较高的技术。所以,这个时候如果说实行通岗只能是由上而下的单向型。


比如说上灶的员工可以在某些时间干切配的工作,或者是清洁等工作,而反过来,只会切配的员工则很难通岗干上灶的活。


这里还有会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厨师圈内的等级划分是很明确的,通常干上灶这样一个被认为技术含量很高活的人,是不会愿意干切配或者是清洁这样的工作(包厨等特殊情况除外)。


通岗是一种员工管理方式,可以帮助企业提升人力效率,降低人力成本,但还是那句话,并非所有的餐饮企业或者品牌都适合采用通岗,如果说你依然羡慕通岗,可以思考一下这篇文章中所提到的要点。



看着麦肯的用人效率眼红?读懂“通岗”你的人效也能飞起来..._第7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看着麦肯的用人效率眼红?读懂“通岗”你的人效也能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