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虚拟机内存分配机制

Java中的内存结构模型

Java中的内存结构模型分为 方法区、虚拟机栈、本地方法栈、堆、程序计数器。


Java虚拟机内存分配机制_第1张图片
  • 方法区:也称“静态存储区”,负责存储类信息、常量池、静态变量。在程序编译时内存已分配且与程序生命周期同步,所有线程共享区域;
  • 虚拟机栈:方法执行时会创建栈帧(Stack Frame),用于存储局部变量表、操作数栈、动态链接、方法出口等信息。在方法执行结束,变量持有的引用会被释放。线程私有区域;
    虚拟机栈区的局部变量表主要存放一些基本类型的变量和对象引用,可以是方法参数或局部变量。
    如果线程请求的栈深度大于虚拟机栈允许的最大深度,将抛出StackOverflowError异常。
  • 本地方法栈:同理虚拟机栈,区别是虚拟机栈是为虚拟机执行Java方法服务,本地方法栈是为虚拟机执行Native方法(非Java方法)服务;
  • 堆区:存储对象实例,也是GC的主要作用区域。所有线程共享;
  • 程序计数器:线程所执行的字节码的行号指示器。在执行Java方法时计数器记录虚拟机字节码指令地址。

垃圾回收相关算法

一,如何判断一个引用应该被回收?

  • 可达性分析算法:

以GC Roots对象作为起始点向下搜索,搜索形成的路径称为引用链,当一个对象到GC Roots没有任何引用链相连(即不可达的),则该对象被判定为可以被回收的对象,反之不能被回收。

单条引用链的可达性以最弱的一个引用类型来决定;
多条引用链的可达性以最强的一个引用类型来决定;
  • 引用计数算法:

给对象添加一个引用计数器,每当有一个地方引用它时,计数器值就加1;当引用失效时,计数器值就减1;任何时刻计数器为0的对象就是不可能被再使用的。

目前的Java虚拟机中并未引入此算法,原因此算法对于引用间互调现象不好甄别。

Java引用类型:

  • 强引用:如果一个对象具有强引用,那垃圾回收器宁可抛出OOM异常,也绝不会回收它。如“Object obj = new Object()”。
  • 软引用:如果一个对象只具有软引用,则内存空间足够,垃圾回收器就不会回收它;如果内存空间不足了,就会回收这些对象的内存。
  • 弱引用:弱引用与软引用的区别在于:只具有弱引用的对象拥有更短暂的生命周期。在垃圾回收器线程扫描它所管辖的内存区域的过程中,一旦发现了只具有弱引用的对象,不管当前内存空间足够与否,都会回收它的内存。不过,由于垃圾回收器是一个优先级很低的线程,因此不一定会很快发现那些只具有弱引用的对象。
  • 虚引用:如果一个对象仅持有虚引用,那么它就和没有任何引用一样,在任何时候都可能被垃圾回收器回收。虚引用主要用来跟踪对象被垃圾回收器回收的活动。

一个对象实例是被鉴定为弱引用,它只能存活到下一次GC发生前。

二,如何回收一个被判定为可被回收的引用?

  • 标记-清除算法:标记出所有需要回收的对象,然后统一回收所有被标记的对象。
    缺点:标记和清除两个过程效率都不高,且标记清除之后会产生大量不连续的内存碎片,会造成内存空洞。
    Java虚拟机内存分配机制_第2张图片
  • 复制算法:将内存容量划分为大小相等的两块区域,每次只使用其中一块,该内存区域将用完时,将其中存活的对象复制到另一块内存区域,然后把之前内存区域空间全部清理掉。
    优点:原理简单,运行高效。一刀切的对一半区域内存回收,不会产生内存碎片。
    缺点:内存区域永远只能使用一半,有些浪费了。
    Java虚拟机内存分配机制_第3张图片
  • 标记-整理算法:先标记需要回收的对象(同理标记-清除算法里的标记过程),将存活的对象向一端移动,然后清除端的边界以外的内存。
    优点:解决了标记-清除算法产生碎片的问题,避免了复制算法浪费一半内存的问题。
    Java虚拟机内存分配机制_第4张图片
  • 分代收集算法:根据对象存活周期分为"新生代"和"老年代",刚创建的对象会存储在新生代,如果一定时间经历多次CG仍存活就会转移到老年代区域。

参考:Android性能优化(三)之内存管理

你可能感兴趣的:(Java虚拟机内存分配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