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25

5384-十排-木兰心

《优秀到不能被忽视》告诉了我什么?

五月精读主题营来了。

打卡时间:5月13日-22日。喜欢这种很紧张的感觉。

以下是十天的打卡内容,有些小修改,也算是给大家拆解下这本书吧。

一 、谁是实现自己梦想的人

这次的精读主题营,只能在猫叔的推荐书单里选书。我想找一本从来没读过,又具有挑战性的书。

最终,选了《优秀到不能被忽视》。一是想深刻了解,作者如何解读优秀内涵;二是如何能做到这样的优秀。

其实,我现在所做的,似乎与我这个年龄有些不符。身旁的亲人偶尔戏谑道:“你这是要参加高考吗?”

当然不是。我只是想我能不能做到比现在的我,更好。我能不能去迎接更多的挑战,去探知更多的可能,去见识我所不知道的世界。

仅此而已。

不太习惯电子书阅读,还是从当当上购买了一本,喜欢纸质书的质感。书到了!封面是大红色的,上面的书名是黑白两色。作者卡尔.纽波特,麻省理工计算机科学博士,分布式算法专家,畅销书作家,高人气博主。简直就是文理兼修,理智与感性兼具。

书的扉页与书的目录之间有两页测试题。这个还比较新颖。针对不同章节,精读引导人出了10道测试题,意在引导读者带着问题去阅读,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全书分为4大板块:不要追随自己的激情;工匠思维胜过激情思维;幸福来自于自主力;使命感带来意义。激情、工匠思维、自主力、使命感,难道这些就是本书的主要线索?板块下面共有15个章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

谁是那个实现我梦想的人?

答案是:我们自己。因为没有人为你的梦想买单。

二 、追随激情与梦想,并不一定让自己幸福

一个叫做托马斯的人,追随着自己的激情和梦想,来到卡茨基尔山的寺庙修行。时间过半,他终于得道,达到激情的高峰,也成为了禅修者。可惜,他幻想的平和与幸福,并没有如期而至。一天,当他行走在静谧的橡树林小道,突然哭了起来。他悟道:“追随自己的梦想”很危险。后来,他离开了寺庙。

人生的意义何在?人的一生将如何度过?

这是个永恒的话题。

于是,乔布斯登场了。大学时代,爱禅修,爱赤脚。没饭吃时,就到寺庙蹭吃蹭喝。之后,去印度当了几个月托钵僧,回国后到禅修中心潜心修行。如果,故事就这样发展下去,乔布斯成为一代高僧,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不过,我们知道事实不是这样。赚钱生活,启迪心灵,不相矛盾。乔布斯:苹果大亨,科技领先,创意无限……禅修大师,这个称谓在这里是突兀的。

我在想,禅修中所提倡的极简主义,在乔布斯的苹果王国里,是不是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乔布斯最著名的演讲,我记得最清楚的是2005年,在斯坦福大学的那一场,那一句“Stay hungry, stay foolish(求知若渴,虚心若愚)”。

乔布斯的事业成功,不是激情使然,而是挣钱的愿望,工作成为挚爱后,他激情满满,直至临终。

是先有激情,还是先找个工作糊口?

这个问题,在我脑海里盘旋。

激情是职业精通的副产品,作者这样说。

大多成功人士却都在说:“要热爱自己的工作,这样才能做好自己的工作。”

无他,惟手熟尔。卖油翁恬淡,满足的样子出现在我眼前。

无论乔布斯也好,卖油翁也好,他们从事的职业,并非他们的激情所致。他们是在每天的精进中,最后爱上了自己的工作,找到了幸福感。

三 、工匠和工匠思维

2016年,“工匠精神”这个词,入选《咬文嚼字》公布的十大流行语。

什么是工匠?

工匠是专注于某一领域、针对这一领域的产品研发或加工过程全身心投入,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完成整个工序的每一个环节,可称其为工匠。

他们就是靠“手艺”吃饭的一类人。比如“铁匠”“木匠”等。他们终其一生,专注一事,力求完美。工作做到了极致,优秀得让人无法忽视。

于是,任何行业、任何人 “精益求精,力求完美” 的精神,都可称“工匠精神”。

那工匠思维是什么呢?

作者如是说:对待职业生涯的一种方式。是以产出为中心的职业观,关注自己给世界/工作带来的价值。这种思维对于打造自己所热爱的事业至关重要。

如何更好的解读工匠思维。我个人理解,应该把自己想象成工匠,以彼之视角,看待正在从事的工作,以彼之态度来做好事情。

在古代,人们的选择不多。穷人家的孩子,读不起书,早早地就被送去学手艺。该门手艺,孩子喜欢与否,并不重要,只要能被师傅收下,父母和孩子都是欢天喜地。学徒期间,要吃多少苦头,自不必说,只要学成出师,便是出人头地。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东西都非常经典,比如博物馆里陈列的许多器皿、工具等,均出自工匠之手。

现代社会,我们的选择很多,跳槽什么的并不稀奇。反观周围,很多人都在说,我做的不是自己喜爱的事情,完成就好了,工作嘛不要那么认真。像这样得过且过的思维,即便换个喜欢的事儿来干,估计结果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没有工匠思维,就没有拿得出手的“作品”,就会遍地的粗制滥造。

四、“第一名”是如何诞生的

《亲爱的篮球》,是科比退役后拍的一部动画短片,讲述了科比成为篮球巨星的故事。今年3月,该片斩获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科比因而成了第一位问鼎奥斯卡奖杯的篮球运动员。作为篮球运动员,科比是出类拔萃的。而背后,是他每天4点起床的练习,20多年的坚持。动画片的成功,还得益于好莱坞大师级动画导演格伦·基恩的加入,他亲自操刀绘画,并说服科比来配音。仅5分钟的短片,历时8个月制成。其间,多少次反复修改,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我们能看到的,是创作团队展现的作品,工匠精神一以贯之。

工匠该如何养成?四个字:刻意练习。

如何做到刻意练习?步骤如下:

第一、判断自己身处何种职场资本市场。

是赢者通吃型还是拍卖型。

前者,是许多人都在争取同一个资本,胜者为王,是单一技能的PK。后者是市场资本多样化,每个人都可以形成自己的独特资本,是零散技能的PK。

第二、根据职场资本市场构建自己的职场资本。

如果身处前者资本市场,步骤可略过。如身处于后者资本市场,则要找到窗口,一个已经敞开的积累市场资本的机会。

第三、定义优秀。

确定了要培养的具体技能,下一步就是确定的目标,并按着刻意练习策略的研究成果来指导自己。

第四、“拉伸”和“摧毁”。

不断地精进,拉升自己,在精进的过程突破自己的舒适范围。这个过程,好像韧带拉伸,每疼痛一次,韧带便柔韧一点点。在精进的过程中,还要积极接受真诚的反馈,即便反馈犀利,足以“摧毁”之前对优秀的认知,自己在修正的在整个过程中持续进步。

第五、耐性。

持之以恒,心无旁骛,坚持做一件事情时间积累到一定程度,比如10000个小时,就会成为该领域的专家。

如此彼时,抬眼四望,你已经成为了“第一名”。

我们试着将科比本人事业成功和《亲爱的篮球》折桂,按以上五步骤来分析下呢?

科比→赢者通吃型市场→优秀:能上场打球并进球→他不断“拉伸”和“摧毁”自己→坚持每天4点起床练习→“第一名”。 

《亲爱的篮球》→拍卖型市场→资本:篮球巨星+动画大师→优秀:将科比成功的故事以动画呈现,打动观众→“拉伸”和“摧毁”→8个月的反复打磨→“第一名”。

看来,这是个人人都能当“第一名”的方法。

五、什么是理想工作的“万灵药”

先说说红火农场的故事,一个从零花钱赚出来的事业。

和其他孩子一样,瑞恩培养了一个很常见的兴趣:赚零花钱。他也送报纸,也收集瓶瓶罐罐。

蓝莓上市了,他在路边支把伞、摆个摊,卖蓝莓和自家后院的蔬菜,他发现这是个赚钱的好门路。家里的后院他接管了,为增产,他钻研学习有关种植的所有资料。

到上高中,他已经租了4万平米的土地,贷款买了拖拉机,雇了临时工,建了农贸市场,有了批发客户。

高中毕业后,他去了农业大学,修了果蔬园艺学位。平时读书,周末回家打理田地,磨练技能。

后来,他拿了常春藤一所盟校的文凭,却没去大城市就业,而是买了农田,办起了红火农场。农场在他的精心培育下,并不肥沃的土壤,各种水果和蔬菜茁壮生长。他和妻子通过经营社区支持项目获利,发展会员,组织农业产品活动,事业红火,乐在其中。

从赚零花钱开始,瑞恩发展农产品,自主学习和磨练技能,最终获得成功。

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自主力。是成功的源泉,是理想工作的“万灵药”。

瑞恩的内心一直是:我要多赚钱,我要有更多更好的瓜果来卖,我要去学习种植技能,让我的产品长得更好,产量更大。

其实,我们小时候也有赚零花钱的经历,可仅仅是卖卖报纸,卖卖废铜烂铁而已,偶尔为之。很少有人从中赚出一门事业。

是我们主动赚钱的愿望不够强烈吧!

在工作生活中,大多的我们常常很被动。工作是被要求的,学习是被迫的。如果换个角度,化被动为主动,变成我要好好工作,我要好好学习,一定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六、避开自主力的陷阱:

做有人愿意买单的事情

西弗斯是个冒险家。

他原本在华纳兄弟有一份好工作,1992年他辞去了这份工作,全职追求音乐创作。演奏吉他,与日本音乐家巡演,并取得成功。1997年,他创办了一家公司,帮助独立艺人在线出售音乐唱片。到了2008年,他将公司以2200万美元卖掉了。然后,所有钱都投给了慈善基金,用来支持发展音乐事业。

接下来,他卖掉财产,开始阅读、环游世界。最近,他又创办了一项新事业:脏活助手公司,其服务是为音乐人外包无聊的工作。

西弗斯的人生轨迹,充满了对自主力的热爱。他总是那个起身跳舞的第一人,渐渐地,身后慢慢聚集了一批追随者。为什么他可以在人生道路上自主切换,并取得成功?密诀是:做有人愿意买单的事情。在决定是否从事某项活动时,问问自己,是否别人愿意买单,答案是肯定的,就继续追求。

在西弗斯辞职去当音乐人之前,一开始,他只是晚上或周末去搞音乐,以之为生的工作并未丢掉。直到音乐赚钱,他才辞去工作。其他的职场转换经历都与之相似。

这好比我们常说的“骑牛找马”,先有个赖以为生的工作支撑,边干工作,边发展自己更感兴趣的事情,积累到一定程度,直到真正有人为你所做的事情买单,才慢慢转移职业的重心。由此,人生变得更主动。

七、幸福工作的诞生——拥有使命感:往小处想,往大处做

萨贝蒂,35岁,哈佛大学教授,从事生物学研究,萨贝蒂实验室老板,雇了10个研究生一起工作。生物学研究,风险高且又苦又累,长使年轻教授脾气暴躁,视休息为失败,视同行成就为己悲剧。可是,萨贝蒂生活快乐有趣,不仅爱好打排球,还组建了个小有名气的乐队。

她是如何做到的呢?

这得益于她有明确的使命:用计算遗传学来抗击古老疾病。这样的工作让她充满热情,工作着,快乐着。

要获得使命感,得先有资本,得耐下心来,按正确的顺序做事情。

怎么做?

往小处想,往大处做。

萨贝蒂宏大的使命,并非从小树立。高中时,她对数学很着迷,后来又痴迷生物。考上麻省理工学院时,纠结着该修数学还是生物,因为发现生物系对教学的重视,主修了生物。她又有了新想法:成为一名医生。接着,因品学兼优获奖学金,到牛津大学读博,对非洲和传染病产生兴趣,加入了一个研究小组,利用基因分析追踪族谱,之后转入一个研究疟疾的实验室。牛津大学毕业后,她还是想当医生,回到哈佛,攻读医学博士,历尽奔波,根据此前的研究写出论文,发表在《自然》上。

因为这篇论文,许多学校向她抛来了橄榄枝。此时,她已是遗传学和医学双博士。至此,她才认为做临床医师没什么意义,这样确定了自己的使命:用计算遗传学来抗击古老疾病。

萨贝蒂使命的确定,并非一蹴而就。是脚踏实地,一步一步,不断地积累资本,到了一定的高度,有了明确的使命。这个过程很漫长,切忌好高骛远,好比不能一口吃个胖子。

人生要有理想。但是先得往小处想,耐心专注于一个领域,假以时日,积累了资本,使命就会明确,到这个时候,距离快乐幸福的人生就不远了。

八、 “小赌”赢得使命感

美国探索频道的真人秀节目《美国宝藏》挺火。播出的是考古学家到美国偏远地区老百姓家中,帮助鉴定其传家宝的历史价值。

年轻的节目主持人弗伦奇和德莱昂是大学里的考古学家。探索频道须买断其教学任务,他们才能录制节目。节目中没有现金交易,因为弗伦奇他们拒绝这样做。

做节目的动力来自他们的使命:让大众了解现代考古学的真实情况。节目中,两人非常快乐,也感染着其他人。事实上,类似的节目很多,竞争力很大。

他们为什么能成功?

这得从弗伦奇说起。他经历丰富,研究过玛雅人的用水管理,接受过采访,这让他坚定使命:向公众普及现代考古学。之后,他研究了经典纪录片《土地和水》的16毫米胶片,将其数字化,并筹钱到墨西哥城拍摄样片。

接下来,他开始了“足不出户的考古学家”项目。这源自一个电话留言:后院发现了圣殿骑士团的“宝物”。弗伦奇看到了实现使命的机会:公众宣教工作,正是考古学家应该做的。他回访了来电者,把经过都拍摄下来,这让他颇受鼓舞。

此时,探索频道打算推出考古学的真人秀节目。弗伦奇与制作公司重拍了“圣殿骑士宝物”,找上德莱昂,让探索频道买断了两人当年秋季的教学任务,然后拍摄了第一季的《美国宝藏》节目。

弗伦奇的使命得以实现,是一个小赌的过程。小赌,不一定开始就有伟大创意或全盘规划。通过一系列“小赌”, 探索出一个方向,从大量的小失误及小成功中汲取关键信息。弗伦奇正是这样,一步步实现了普及考古学的这项使命。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这与我们常说的“试错”有异曲同工之妙。人们要敢于尝试,走出第一步,无论成功与否,在尝试的过程中都能汲取经验和教训,归纳总结,正视自己,纠偏精进,认准方向,更好地走出下一步,让使命的成功实现成为可能。

九 、正确地工作

从哭泣的托马斯,跃变为微笑自信的托马斯

禅修者托马斯后来怎么样了?

本书开篇讲了个故事:托马斯,追随激情,远离尘嚣,成为了梦想中的禅修者。可是,幸福感并没有如期而至。一天,他竟然在橡树林里失声痛哭。

他后来怎么样了?

我也很想知道。

后来,他离开寺院,重拾银行旧业。寺庙的经历让他从对工作不切实际的幻想中解脱出来。他对工作专注,踏踏实实做好眼前的任务,不再为不切实际的幻想,各种比较而心力交瘁。

由于专注,工作有了成果,他不断被提拔。两年时间,从一个底层人员成为了负责人。工作有了挑战,这让他很享受。随之而来的,是受尊重,拥有自主力,这都是理想工作所需要的特质。托马斯的这些成就,并非工作与内心的激情相匹配,而是源于好好工作,积累资本。

十 、优秀到不能被忽视

大学刚毕业,作者拿到两份offer,分别来自微软和麻省理工学院。高中时期,他与同学创办了一个设计网站的公司,想方设法让其运转,赚足了钱和自由,积累了稀缺技能。于是,受到了大公司的青睐。

让生活变得更有趣,与命中注定的安排没什么关系。相反,掌握稀缺技能,磨炼技能,让自己变得足够优秀,这样才能让生活更有意义。

如何磨炼技能,积累职场资本?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惟有刻意练习。

诺贝尔奖得主、物理学家费曼,高中智商测试结果仅略高于平均值。他是如何成功的?秘诀是对重要论文、数学概念的拆解,做到烂熟于心,自下而上的理解。拆解,这是个多么枯燥和痛苦的过程。

作者经历了,成长了。起初,他拆解了一篇被多人引用、晦涩难懂的论文。经过每两周一次,共15个小时刻意练习式的紧张感,不仅拆解全文,还发现了文中的两个错误。

怎样刻意练习,让自己优秀起来?

要有紧张感,走出自己的舒适范围。

作者的论文拆解法值得借鉴:

1、圣经法则。每周写一篇可能与自己研究有关的论文总结:论文结果描述+与前人工作比较+取得结果的策略。

2、时间记录:按月记录自己刻意练习的总时数。

3、理论笔记本:一个很贵的笔记本,每次头脑风暴成果的记录,促使自己进入精神紧张的状态。

要变得优秀,就要经受住刻意练习带来的精神紧张。

试问下我们自己,有多少人经历过刻意练习的精神紧张?或者是经历过,然后又刻意绕开,并没有持之以恒?多少人一边喊着要优秀,一边又躲在舒适区里?还有多少是差不多先生?过得去小姐?

以技能为中心,定下目标,一步一个脚印,抛却浅尝辄止,积累足够的资本,才能成为那个足够优秀、拥有使命感、自主力的人。


怎么样才算职场中的优秀?就是在本领域里出类拔萃,数一数二的人物。

怎么样做到优秀?刻意练习。

如何找到让自己有幸福感的工作?你的事业一定要有人愿意买单,先小试,再投入,要爱上自己的工作,成为行家里手,有自主力、有使命感。

希望正在看这篇文的你,有一个让自己觉得幸福的工作,有一个快乐的人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