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04 《活法》汇总1101~1104

日期

2016-11-01

完成页数

P1~29

他在讲什么

1、关于人为什么活着,必须从正面回答问题。

2、所谓现世,是上苍赐予我们提升心性的一段时间,是上苍赐予我们磨炼灵魂的一个场所

3、人格=性格+哲学。最终决定人格的是哲学,我们总是依据哲学度过一生。

4、农夫二宫尊德,田间的精进,厚重的人格。

5、人生 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6、很多是小学教室里贴的标语。

7、佛教教导人们思想中不可掺杂邪念。心想事成。

8、怀抱善念,拼命努力。

9、一个人的人生是他思维的产物。

10、松下幸之助:我也不知道,尽管不知道,必须这么想。

用自己的话说

人生是自己的旅途,值得过的人生应怀抱善念拼命努力,敬重当下。

确立简单质朴的目标,心无邪念地努力向它靠近即可。

和我有什么关系

想要的多不是错,脚踏实地才是正确的要做的事。

我该怎么做

先从每天努力打卡开始。读书,早睡,感恩。




日期

2016-11-02

完成页数

P30~62

他在讲什么

P30:这种愿望为起点,最终定能实现。一个人的人生,和他内心描画的蓝图一样。愿望就是种子。

P31:聚精会神地、一心一意地、强烈而透彻地进行思考,这就是事业成功的原动力。

P32:开始只是梦想,梦想逐步接近现实,然后梦想与现实之间的界限消失。

P33:正如体育运动中的“意象训练”一样,意向充分浓缩的结果,就能看见“现实的结晶”。

P39:“乐观构想、悲观计划、乐观实行”

P40:缺乏以小心、谨慎、周密为基础的所谓勇气,不过是蛮勇而已。

P42~43:心相就是现实本身。然而,心相、心态这东西实在不易改变,所以坎坷的、曲折的人生还将继续。

P47~48:所谓可能性就是“未来的能力”。应该用这种“将来进行时”来思考。

P51:不错过今天,认真工作就能看清明天,明天再认真工作就能看清后面的一周……

P54:不走老路,这就是走近成功的秘诀。

P62:见闻同一件事,有人获得重要启示,有人糊涂错过。两者区别就在于日常有无“问题意识”。渗透进潜意识的强烈的“问题意识”。

用自己的话说

人生漫长,在修炼自己的过程中,要立足现场,回到原点

借助理性的力量,相信未来的自己,订立高标准,不为未来浪费精力。

和我有什么关系

纾解了很多情绪上的问题。

我该怎么做

读书。先读书,打通各类知识储备的节点。





日期

2016-11-03

完成页数

P65~99

他在讲什么

第二章 从原理原则出发考虑问题

P65 人生与经营,根本的原理原则相同,而且单纯至极。

P68 迷惘时的航标——“人生哲学”。它不是课堂上高深的学问,而是产生于经验和实践的“活生生”的哲学。(所以人生的哲理是在自己的体验中真正得到的。)

P71 勇敢地选择“不圆滑”、“不得要领”的生存方式。

P75 正因为平凡、单纯,才与“普遍性”相通。

P77 深远的思想和清廉的心相当于“思维方式”。(有方向的不仅是心性,还有思维的方向。这不仅仅是心态问题,还有知识问题,转化问题。热情等于身体。)

P78 其实人生这出戏只能自编自演,这就是我们的人生。

P79 想要构思情节精彩、布局缜密的剧本,……要正面迎击。遭遇困难时抱一股憨气傻劲正面迎击。(灵活度是在过程中应用的,而不是在面对困难的冲击时。)

迫切的心情+如实审视事务的谦虚态度,抓住平日里忽略的极为细微的线索。让你将难题一举解开。

“要努力到神灵出手相助的地步”。(越努力,越幸运)

把自己逼到极限,不断积累,就能在人生剧本中注入生命,并让它在现实中展现。(对生命这个字眼的理解,对活这个字眼的理解)

P80 进入信息社会,进入偏重知识的时代,认为“只要知道就会了”的人越来越多。

P85 人和物质都分为绝燃体、可燃体和自燃体。至少要成为可燃的人。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喜欢自己的工作”。

P88 姑且一心不乱,投入工作再说。

P89 人的真正能力,应该包括自律。

P91 抓住本质,复杂问题简单化。

P92 我的判断被认为公正而有人情味。把二次元的问题放在三次元的视野来观察,就能得出简单明快的答案。

P93 所以改变观察的角度,或者提高一个层次重新审视问题,答案往往简单明了。

直接抓住事物本质的“高层次的眼光”。

从光明正大的利他心出发。

用自己的话说

人生要简单、坚定,自省。

把握方向,健康身体,修炼才干。

相信未来的自己,尊重当下的情境,抱着简单的信念,坚定而灵活地直视复杂世界。

和我有什么关系

降低焦虑程度是很好的建议。

焦虑的来源是什么,无论多么急功近利也无法让时间或者世界改变,不如慢下来,踏实下来的心态很有帮助。

我该怎么做

梳理当下的问题并且情景化思考是今天老师给的建议。我觉得很有道理。

所谓人生如戏,怎么唱做俱佳必须要耐着性子磨练才行。

关于读书,希望每天都能有新的想法和收获。比如今天的整理笔记方式和向老师的提问,我觉得很有收获。


日期

2016-11-04

完成页数

P103~131

他在讲什么

P104 才能是从上天借来之物。(人是一个容器,清空自己的杂念,才能真正发挥出实力)

P107 明代思想家吕新吾在所著的《呻吟语》中明确提出:“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资质;聪明才辩是第三等资质。”(1.什么是深沉厚重;2、在世人面前,表现的那个自己,应该是什么样子。)

P110 连号称社会大众的领导者都是这么一副模样,现在的孩子既不信任也不尊重大人也就不足为怪了。(从孩子出发,这样的切入点会让大人更多地思考自己,打到大人们心中最柔软的那个角落。)

P112 让自己的灵魂比出生时进步,哪怕是一点点。

P114 “六项精进”之六:不要有感性的烦恼。(日本式的极简主义)

P115 感谢刻于童心的“隐蔽念佛”

P116~117 鹿儿岛的经历……我们我几对父子一起,在日落后暗黑的山道上接着灯笼的亮光,一步一步攀登。大家都默默无语,在恐怖和神秘气氛的笼罩下,幼小的我也拼命地紧紧跟在父亲后面。

登山的终点是一户人家,进去一看,佛龛里摆放着气派的佛坛。身穿袈裟的僧人在前面诵经。室内零星点着几支小蜡烛,十分暗淡,我们各自坐下,融入那昏暗之中。

孩子们端坐在僧人后面,静听那低沉的诵经声。诵经结束,孩子们按指示一个接着一个向佛坛献香进拜,我也照着做了一遍。

这时候僧人会对孩子简单地说几句话,有的孩子被要求再来,而我被告知,这孩子不用再来了。以后活着的时候每天都要说南无,南无,谢谢,就可以了。

这好像给我的人生下了个保证。

记得当时幼小的我,好像通过了什么考试,又像得到了师父真传,又自豪又高兴。

这是我最早的宗教体验,印象深刻。

这成为我内心深处的“心灵的口头禅”。

P119 “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感谢。”我们必须用理性把这句话灌进自己的头脑。(理性是用来支撑感性信念的。所以宗教之中有那么多思辨?所以个人成长领域才需要那么多的论证?)

因此,归根到底,这是一个精神层面的问题,是一个心态问题。不管物质条件如何,只要具备感谢之心,就能品味满足的感觉。

P120 如果说感谢之心是幸福的源泉,那么率直之心可以说是进步之母。

松下幸之助先生自己没有学问,所以总是用主动请教别人的方法促使自己进步。

具备一对虚心聆听他人意见的大耳朵,具备一双真诚审视自己的大眼睛,耳聪目明。

P123 托尔斯泰的感叹:释迦的故事(……复述故事。我没能领会故事里面每个意象的隐喻。)

P126 贪、嗔、痴是人生三毒。物欲、名利欲潜藏在每个人心里。当这种欲望无法实现时,就转为“恼怒”:为什么自己不能如愿以偿?同时又反过来“妒忌”那些有钱有名的人。(元痛苦的循环和反复)

P127 当然,欲望和烦恼是人类生存的原动力,不可一概否定。细细想来,人还真的是遵循因果辩证规律的动物。人生存必不可缺的动力之中,却含有陷人于不幸、甚至致人死亡的毒素。

在具体做法上没有捷径,但只要将诚实、感谢、反省这一类“简单易行的修炼”持续实践就行。另外,平时养成用理性判断失误的习惯也很重要。(人格基础和判断力的彼此磨练、精进。)

在做出结论之前,先设置一个“理性的缓冲器”,使你的判断不是基于单纯的欲望,而能接近于理性。在思考这一过程中预设一个“理性的程序”,对于摆脱欲望而言极为有效。(触发器?理性我?小我?)

P130 神明是明察秋毫的。

用自己的话说

佛教的心无杂念、因果循环、辩证思想。

日常生活的理性、当下一刻、直率感恩。

和我有什么关系

感觉回到某个场景。听雨打竹叶风过山林,泡一壶茶,有一搭没一搭。

聊聊人生,心静以后再出发。

重复的部分反而增加了自己对书本内容的熟悉感。产生或许我真的懂得各中真意的错觉。

我该怎么做

每天读书,做好笔记。

早睡。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61104 《活法》汇总1101~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