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47再读《论语》

安静假期,读书时光,《大师养成记》课题逐渐在脑海中成型,内心禁不住的欢愉。

“三人行必有我师”,解读完三种人,认知又有提升。再说学习的三种途径,我归结为向书学,向人学,向事学。

韦编三绝是向书本学,书本是人类知识智慧高度凝结的载体,《笑傲江湖》中的林平之,依靠一本家传《辟邪剑法》独步天下,虽然结局走火入魔,但至少说明一个问题,《辟邪剑法》真的是一门高绝武功。人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高人指路,高人指路不如贵人相助,但问题也随之而来。第一,红尘滚滚,人海茫茫,高人贵人在哪里?第二,纵使有那绝世高人在,你是否有机缘得遇?第三、纵使有机缘得遇高人,他又可否出手替你打通任督二脉输入百年功力?终极问题是,纵使高人肯出手替你打通任督二脉输入百年功力,结果是什么?结果可能是你七窍流血,经脉寸断而死。为什么?因为你没有那福报和慧根来消受。

再说金庸先生小说《侠客行》,懵懂少年石破天,也是凭借一部刻于石崖之上的《侠客行》悟出其中玄机练就绝世武功。他不识字,但中国古代文字就是象形与会意而成,他从文字的形制中领会其中奥妙,难道不是一种另类解读?

没有高人,也绝不要期待高人,任何一本先贤书籍,都是祖宗文明智慧的载体,拿起它,阅读它,研磨它,例会字里行间甚至是文字背后的奥妙,绝世武功就在那里。

说完书本,再说向人学。学什么?孔子说的好,择其善者而从之,则其不善而改之,就这么简单。看人看优点,看事看缺陷,发现每一个人性之美,发现身边人身上的闪光之处,学来便是。最怕的是有眼无珠,身边有高人贵人却不识得。庆幸的是,我身边就不断遇到高人贵人,有引领我进入专业学术研究的山东大学教授张晓峰,有扶助我走上党校国学讲坛的朋友,有耄耋之年依旧读书做我榜样楷模的老父亲,也有时时在我身边批评鞭策指引的牛君没忘。我将他们归结为《我的年度影响人物》,其实就是现实版本的解读“三人行必有我师”。

或许他们不曾读过《论语》,但丝毫不影响从他们身上汲取最宝贵的批评,建议和意见,汲取他们身上的美德,时时像刀斧一样劈削我的陋习与惰性,予以扶正,助我成长。

向事学。子曰:温故而知新。每个人都有成长历史,那些过往的日子是就此消弭,还是成为记忆,是从此抛在九霄云外,还是让我们在静夜沉思?回忆我们的回忆,思想我们的思想,把主观经验主义放置在客观现实中审视,把形而下的行为模式放置在形而上的理论体系中验证,让行为与思想对撞,让历史与现代对话,让少年跌跌撞撞的每一道伤疤成为成长的勋章,让疼痛书写的历史成为高速公路上的指示牌,让吃一堑之后真能长一智,而不是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那样,我们才无愧于个人历史,无愧于那些活过的日子。

0647再读《论语》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0647再读《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