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

经济学家热议减税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他们爱使用模型,那就是假设两百个变量确定后,只剩下税率与某经济指标,我觉得两者的互动模式一定是密不可分,就如同两个人的关系。比如你我,假设是两棵比肩生长的绿树,都需要阳光和水,以及其他不变的生活必须品。如果我天天围绕在你身边,用生命之水给你灌溉,以自我放弃的方式,直至渐渐枯萎,而肆意生长的你,可否发现我强烈的求生藤蔓会死死缠住你的腰身,即使贫乏干裂腐败也死得其所,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难道对你依旧无动于衷,是否也殃及你的自我塑造,影响你真正的自我成长?

还一个比喻是分子与分母,两者却互为分子分母,一个相对概念,单方面的改变只能引起事物朝着相反方向发展。确切说,所有的物体非动即静,每个物体运动时,时快时慢,物体彼此有所区别,是由于动静不同,快慢相异之故,而不是由于实体不同之故。这个有点哲学味道,回到经济。对于不符合的现象,经济学家不像其它自然科学家那样用数据否定论断,而是“聪明地”把和论断不符合的现象单列出来,取名为“吉芬现象”,宁愿不厌其烦地解释为何会有吉芬现象,宁愿不辞辛劳地去寻找吉芬现象存在的根源,就是不肯怀疑供求定律的不存在。他们与社会学家是亲兄弟。

昨天的早报说香港人又闹事了,有关高铁与一地两检的问题,脑子里完全没有概念,简单翻阅几页快照,似乎明白一点,因为问题复杂到成为乱麻一团,不止法律经济民生,还有无孔不入的政治掺杂。十年前读过一本书《改变》,由精简治疗中心三位心理研究员撰写,副标题是:问题形成和解决的原则。印象深刻的一章专讲原地踏步,即当解决之道变成问题,好像说,我们先是惹起尘埃,然后却宣称看不见。辨证学家们便会摇头说,矛盾永远伴随我们,否定之否定才能发展,其实这里仅仅是问题被转移至另一个深渊,从此时转化到彼时,应该学学中医的大智慧。

你可能感兴趣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