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独立思考之路

渴望自己变的更好,这是正常人都有的心理。渴望自己变帅,渴望自己更漂亮,渴望自己更有力量。这是一个好念头,正所谓人往高处走。可适得其反的是,这种念头恰恰成为困扰自己的枷锁。

变得更帅、更漂亮,这个没办法。有可能改变,那就是努力赚钱,买最好的化妆品,或者去整容技术最先进的整容机构。让自己变得更有力量,这个就事在人为。天道酬勤,这句话是理性的。就拿阅读来说,人们总是在问那些有力量的牛人索要书单。总渴望寻找到——那本让牛人成为牛人的书,看了之后,自己也就有力量了。

事实上,没有任何一个人牛人是通过看了某一本书,就变成牛人。如果有,那就是在说谎。绝对不是一本,而是一些列,数十、成百、上千本的书,以及其中阅读、思考、质疑,把学到的投入实践、总结的过程。

说千道万,第一步还是得开始去做。你想在哪方面更有力量,那就从那一块开始,像健身一样。如果你想通往独立思考之路,那么我这段折腾的经历,这些阅读的体验,或许会对你有帮助。让你避开一些雷区,少走部分弯路。

五年前,我了解到了逻辑,对独立思考的重要性有了认识。热切希望自己掌握这项能力,但当我去图书馆找相关逻辑教材的时候,傻眼了!那些逻辑教材枯燥无味,无论怎么强迫自己,始终都读不进去。一段时间焦虑得要死,甚至怀疑自己智商。

后来明白了,很多逻辑教材是些根本不懂逻辑的人,在故弄玄虚。一直对这个领域的关注,加上互联网的便利,扩宽了自己眼界,我读到了第一本浅显易懂的逻辑书。这本书就是殷海光先生的《逻辑新引&怎样辨别是非》,这本书对比那些繁杂逻辑教材,简直就是一股清流,是那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

对逻辑方面毫无训练的人来说,这本书还是稍稍有点困难。这时候,可以选择美国逻辑学家伯纳·派顿所著的《身边的逻辑学》,这本书高中生都能看懂。这本书选取了生活中的大量案例,带着你抽丝剥茧地去分析,课后还配有大量练习题,供你演练。

但是真正吃透这本书,也不容易,需要做好心理准备。正如书中所说的,要做好花费时间来吃透概念的心理准备,否则干脆现在就合上书本。“如果你对自己未来的目标与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没有兴趣,现在就应该停止读下去。你不可能读完这本书,因为你都错书了,去看电视吧!”

和《身边的逻辑学》同样好读的另一本书,就是《简单的逻辑学》,这本书就10来万字,读完之后也能引你进入逻辑之门。读这两本书的同时,可以对比一下它们对概念的阐释,以及行文的逻辑。反复的对比,慢慢地进入一个适应的过程,在某个时间点上,某段文字间,你会突然抓住某个感受,他会伴随你一口气读完《思考的艺术》。这一次,你的阅读不再是磕磕绊绊,你的逻辑也不再是断断续续,散若星辰。你会跟着作者,拿上奥卡姆剃刀,犹如庖丁解牛般,徜徉并沉浸在逻辑的世界里。

如果在《思考的艺术》里遨游得很畅快,那么你就可以飞入更广阔的天地,试着攀上《逻辑要义》这颗星球,看看是否会迷了路。或者你能顺着星球上的每一条小径,探索星球的奥秘与神奇。如果你能在星球上来回穿梭,游刃有余,那就可以去探索亚里士多德以来的逻辑。

脑洞打开后,你的世界会变得前所未有的丰富。这时候,你的趣味就不仅仅是看看新闻联播,不仅仅是看看爱情连续剧,或者是抗日神剧。拥有相当程度的逻辑训练后,更加使你有能力去读更多书籍。可以在阅读速度上急速提升,可以在不同领域来回穿梭。

有足够的阅读训练之后,尝试着去问、去说、去写,这又是另外阶层对你逻辑的训练。提问方面《学会提问》能够带你一起飞,问出高质量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衡量一个人水平高低的金线。当你准备去说和写的时候,《罗伯特议事规则》和《论证是一门学问》会让你锦上添花。

在理性思考和公共说理方面,这些作家,或许你就可以顺藤摸瓜地读下去了。胡适、顾准、张中晓、王小波、许贲、刀儿登。对比着去看,去体会!直到有一天,你会突然顿悟。

透过胡适那平淡如白开水的文字,看到他通达的说理,心平静气,娓娓道来,如春风化雨,润人心田;感悟到顾准在那个黑暗时代挣扎与坚守,在洗脑之天罗地网下的苦苦焦思;发现王小波在他的华辞丽藻、生花妙笔下,把理性和趣味性完美地揉在一起;体会刀尔登那寒光闪闪的刀影,一刀下去,砍中问题本质;以及受过系统训练的徐贲,抓到他逻辑清晰的结构和平白晓畅的语言。

你可能感兴趣的:(通往独立思考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