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宁产品思维30讲(20180321 第6-10讲)

【1.印象最深刻的部分】(这几讲内容中印象最深刻的部分)

  1. 集体就是一堆角色,为了便于管理,我们从小的教育就是角色化教育,训练你成为需要的那个角色

  2. 五个关键动作形成集体人格:a. 确定目标;b. 确定恐惧的边界,奖惩;c.放入清晰的标的,怎样做是对的;d. 给予红利,然后让他产生路径依赖;e. 不断重复;

  3. 好的产品经理首先要学习通过「去角色化」来研究客户,而不是臆测用户行为。做产品要放弃对用户的角色预期,放弃设想用户「应该」怎么做,要去发现真实的用户

  4. 左脑负责逻辑推理,更容易调适自己、自律及角色化;右脑发达的人感受力强,能在别人已经有结论的地方建立自己的新观察,这种人非常自私自我。自我的人更适合做产品,创造力是自我的衍生,而控制力是自律的延伸。靠愉悦驱动的人,往往自我;靠恐惧驱动的人,往往自律;这两者都会诞生优秀成功的人。

  5. 富人与穷人的区别在于,穷人在意的是每一个当下的点,而任何一个点都不会产生过多的收益;而富人借助面和体的崛起,选择某个正在崛起的大型经济体,获得一次线性周期的收益

  6. 「点线面体」选择错了,一切都是白搭。瑞星用超低价这个点拿到市场第一,而360用极端的免费打败了瑞星,然后从免费安全的点入手,快速变成了安全平台,接着成为流量分发平台。而真正的敌人是「趋势」,周鸿祎漏掉了移动互联网这个绝大的经济体的崛起。

  7. 悲催的人生,就是在一个常态的面上,做一个勤奋的点;更悲催的人生,是在一个看上去常态的面上,做一个勤奋的点,你每天都在想着未来,单其实这个面正在下沉。如果一辈子都只在一个点上耕耘,即使再努力,也只是「穷人勤奋的一生」

  8. 从一个稳定的「开始」作为一段长期关系的发端,有可能才是靠谱的。和相亲一样,做产品也要从能做到的、能稳定提供的那个「点」开始,一个需要卯足了劲跳起来才能够到的「点」,其实很难持久。从「点」上跳出来,研究一下这个「点」下面的大框架——线面体。

  9. 孙子兵法说:胜与不胜在于彼,败与不败在于己;求之于势,不责于人。「一个人要做成意见事情,其本质上不是在于你多强,而是你要顺势而为,于万仞上推千钧之石」。「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是要自己去找有势能的「面」,而不能寄希望于员工的「点」。

  10. 第一个模块讲心智的情绪、潜意识和集体人格,是让你知道做决策的时候,不要被这些「点」上的情绪所干扰,要明白外部的势能才是最重要的,不要苛求那个跟随你的「点」,这才是决策的关键,人生的选择远比努力重要。

  11. 好的产品切入点有三种:痛点,要打中人的恐惧;爽点,用户有什么需求,你能够即时满足他;痒点,要满足了用户想象中的自己(虚拟自我)。以网红电商为例,卖的是一种生活方式,要满足女孩心中美美的幻想,实现她的虚拟自我。

【2.与现实的联系】(与你的现实之间有什么联系?) *

  1. 集体就是一堆角色,比如公司里面有各种岗位,各种岗位有自己的职责,每个人所受的教育就是胜任这些岗位的要求,有些岗位是为了更好的管理其他岗位。形成集体人格的五个关键举措也很好理解,每年的KPI设定就是目标、恐惧的边界、正确的做法的集合,对于KPI的奖励就是给予红利,比如年终奖;不断重复,每年、每半年、每季度、每月写KPI、检查KPI。

  2. 产品经理应该去角色化的观察真实的用户,因为KPI导向的角色,会让人为了获得奖励、避免惩罚而产生一些不真实的行为,比如明明角色老板的某个决策SB、会伤害用户,但是为了不被扣奖金,就只能迎合

  3. 点线面体的选择如此重要,与现实关联起来就是,如果不是当年买房,现在一方面是根本买不起房,钱也存不下来多少来,都是搭上了房产这个快速崛起的经济体。在房产的迅速崛起前面,所有聚焦于某个点的努力,基本上都是「被无声的屠杀」,当然这里是从收入数值来看的。

  4. 从一个稳定的点开始,这个和谈恋爱可以关联起来,一开始可以稍微甜蜜,但是甜蜜应该一点点放,而不是半年一个月就集中放完了,人吃了糖就没法吃苦瓜了,也不可能每天都是糖。

  5. 关于势能来推动大局,这块也是老生常谈了,老爸的纺织公司我一直也觉得不可能能做大,做大也就是那样子。

  6. 切入点从痛点、爽点和痒点进入,比如微信红包,痛点在大家都在玩你不玩?社交恐惧就出来;爽点在于小红包的形式,随机数额让拿到大额的人很爽,拿到小额的人心痒痒。痒点就是实现虚拟自我,某种程度上,拿到随机大额红包的人,会不会投射出一种很幸运的虚拟自我,发大红包被很多人捧上天的,是不是会投射出I am the king 的幻想。

【3.启发和收获】给你带来了哪些启发和收获?*

  1. 集体人格,其实也可以衍生到产品客户群中,你的目标群体是怎么样的,你希望给他们塑造一个什么样的「集体人格」,那么就要用上哪五招了。特别是其中的重复,不断的催眠。

  2. 分析用户的时候要剥离用户角色给用户带来的压力和恐惧感,获取真实的用户想法,不能去YY用户怎么想

  3. 思考一个产品的时候,执行落地是在点上落地,但是要从「点线面体」思维来考虑,这个点是在什么样的线上,什么样的面上,又是什么样的体。比如健康管理师的培训,可以是培训行业,也可以是健康管理行业,还可能跟保险业搭边。。。到底是怎样的。思考人生规划的时候,也不能忘记了「点线面体」思维,绝对不能做一个「穷人勤奋的医生」。

  4. 做产品,其实也是在跟用户形成一定的长期关系,所以不能霍胖、不能炫耀,要以平淡的心理来操作。梁宁说的相亲案例,我总结下来一个是亮明自己的身份定位(女性),其二是平常心对待,不要只说自己擅长的话题,发挥正常的自己;其三是主动结束相亲,然后看对方是否还会来联系。其中一和二是关键,作为一个沉默的产品,都是希望用户多来的

  5. 势能这部分,其实我们经常说用业务来驱动,就是前端有业务了,后面的运维服务各方面自然就会要求高,想办法做到更好,否则就是扯淡。

  6. 切入点的痛点、爽点、痒点,总结的很赞,平时我们只知道考虑用户痛点在哪里,用户恐惧什么,基本上很少想说用户怎么样会愉悦,希望自己是什么样的虚拟人生

【4.行动和改变】你可以做出哪些行动来改变你的现实生活?*

  1. 从「点线面体」的思维方式,考虑「健康管理师培训」这件事情的位置,而且还是多维度的进行比较

  2. 寻找势能,势能在哪里,哪里有现成的业务

  3. 切入用户的痛点、爽点和痒点,一个「冥想」类的小程序,怎么样才能get到用户的痛点、爽点、痒点?

你可能感兴趣的:(梁宁产品思维30讲(20180321 第6-10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