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rsync inotify 需要逆向思考,当只做rsync不实时同步时,我们一般是从rsync服务端向rsync客户端同步数据。当需要添加inotify实现实时同步数据时,我们就需要从rsync客户端向各rsync服务端同步数据,这样rsync客户端就变成了master,而rsync服务端就变成了slave

原理:当web3的本地目录,也就是需要同步的目录发生变化时,比如有文件改名、更新、删除、权限变化,此时就使用inotify命令查找这些变化,进行相应的轮询工作

服务器地址分配:

Web1:192.168.1.103 (rsync 服务节点)

Web2:192.168.1.104 (rsync 服务节点)

Web3:192.168.1.105  (rsync 内容发布节点、inotify


同步的目录是 /mnt ,自动同步顺序为 web2,web3——web1。我们将web1 配置成 rsync 的服务器即可。


一、配置 rsync 服务器端(web1


1.安装rsync软件

# yum install rsync


2.手动创建rsync配置文件

# vim /etc/rsyncd.conf

uid = root                             #全局配置开始,运行rsync的用户

gid = root                             #运行rsync的用户组

usechroot = no                     #是否让进程离开工作目录

max connections = 20            #最大并发数

timeout = 600                       #连接超时时间

pid file = /var/run/rsyncd.pid            #指定rsync的pid存放路径

lock file = /var/run/rsync.lock           #指定rsync的锁文件存放路径

log file = /var/log/rsyncd.log             #指定rsync的日志存放路径

[web_log]                            #模块配置开始

path = /data/web_log/             #需要备份的文件路径

ignore errors                         #忽略一些无关的I/O错误

read only = false                    #false关闭,true表示开启表示只读,不允许上传文件

writeonly = false                    #不允许下载

list = false                            #客户请求可以使用模块列表时是否被列出

hosts allow = 192.168.1.0/24           #可以访问此模块的主机,*表示任何主机,此处是网段,某个主机直接写ip

hosts deny = 0.0.0.0/32                     #禁止访问此模块的主机地址

auth users = backuser                        #自定义连接该模块的用户名,多个用户用逗号分隔

secrets file = /etc/rsync.password #指定一个包含“用户名:密码”格式的文件


3.创建备份目录

# mkdir -p /data/web_log/


4.建立 rsync 用户名和密码文件

# echo"backuser:123" >> /etc/rsync.password


5.为 /etc/rsync.password授权为 600(这个文件的权限必须是 600

# chmod  600 /etc/rsync.password


6.启动rsync并添加开启自动启动

# /usr/bin/rsync --daemon  &

# echo "/usr/bin/rsync --daemon" >> /etc/rc.local


二、配置 rsync 服务器端(web2),和web1配置一样


# yum install rsync


# vim /etc/rsyncd.conf

uid = root

gid = root

usechroot = no

max connections = 20

timeout = 600

pid file = /var/run/rsyncd.pid

lock file = /var/run/rsync.lock  

log file = /var/log/rsyncd.log

[web_log]

path = /data/web_log/             #定义你需要备份的路径,可以跟web1上不一样

ignore errors

read only = false

writeonly = false

list = false

hosts allow = *

hosts deny = 0.0.0.0/32

auth users = backuser

secrets file = /etc/rsync.password


# mkdir -p /data/web_log/


# echo "backuser:123" >> /etc/rsync.password


# chmod  600 /etc/rsync.password


# /usr/bin/rsync --daemon  &

# echo "/usr/bin/rsync --daemon" >> /etc/rc.local


到此,服务器端配置完成


三、客户端配置(web3):


1.设置 rsync 客户端的密码文件,客户端只需要设置 rsync 同步的密码即可,不用设置用户名

# yum install rsync

# echo "123" > /etc/rsync.password


2.将密码文件的权限设置成 600(这个文件的权限必须是600

# chmod 600 /etc/rsync.password


配置 Inotify(在 web3上配置)

1. 安装 inotify 软件包

wget http://cloud.github.com/downloads/rvoicilas/inotify-tools/inotify-tools-3.14.tar.gz

# yum install gcc        #如果没安装gcc的请安装,已安装请跳过此步。

# tar zxf inotify-tools-3.14.tar.gz

# cd inotify-tools-3.14

# ./configure && make && make install


2.在web3上测试一下是否可以同步文件

rsync -vzrtopg --progress /mnt/ [email protected]::web_log  --password-file=/etc/rsync.password    #上传文件

rsync -vzrtopg --progress  [email protected]::web_log /opt/ --password-file=/etc/rsync.password     #下载文件        


3. 写一个脚本来实现,当/mnt/中文件有变化时,让各rsync服务节点同步数据:

# vim /root/inotify.sh

#!/bin/bash

src=/mnt/                  #此文件是rsync客户端本地文件,需要上传到各个rsync服务节点

des1=web_log          # web1上需要同步的目录

des2=web_log          # web2上需要同步的目录

host1=192.168.1.103      #rsync服务节点1

host2=192.168.1.104      #rsync服务节点2

user1=backuser                 #连接rsync使用的用户名web1

user2=backuser                 #连接rsync使用的用户名web2

/usr/local/bin/inotifywait -mrq --timefmt '%d/%m/%y %H:%M' --format '%T %w%f' -emodify,delete,create,attrib $src | while read file

do

/usr/bin/rsync -vzrtopg --delete --progress $src $user1@$host1::$des1 --password-file=/etc/rsync.password

/usr/bin/rsync -vzrtopg --delete --progress $src $user2@$host2::$des2 --password-file=/etc/rsync.password

echo "${files} was rsynced" >> /var/log/rsync.log 2>&1

done


或写成如下脚本

# vim /root/inotify.sh

#!/bin/bash

/usr/local/bin/inotifywait -mrq --timefmt '%d/%m/%y %H:%M' --format '%T %w%f' -e modify,delete,create,attrib /mnt/ | while read file

do

/usr/bin/rsync -vzrtopg --delete --progress /mnt/ [email protected]::web_log --password-file=/etc/rsync.password

/usr/bin/rsync -vzrtopg --delete --progress /mnt/ [email protected]::web_log --password-file=/etc/rsync.password

echo "${files} was rsynced" >> /var/log/rsync.log 2>&1

done


5. 给予执行权限

# chmod +x /root/inotify.sh

# /root/inotify.sh &        #在后台执行


6.最后,将此脚本加入系统自启动文件

# echo "/root/inotify.sh" >> /etc/rc.local


7.向/mnt/下添加内容,去103上查看是否同步

# ls /data/web_log/

1 11  2  3  4  5  6  7  9


8.编写监听inotify进程脚本,防止inotify由于某种原因中断无法实时同步(如果不需要监听,此步可以跳过

# vim /root/inotifyjianting.sh

#!/bin/bash

ps -lef |pgrep inotify &> /dev/null    #如果有inotify进程在运行,那么echo $? 返回值是0,条件为真。否则返回值为非0  

if [ -z $? ] ;then                #关键在$?这个变量 ,它是代表上一条命令执行后的退出状态,如果是0的话表示成功,非0表示未开启

echo "inotify runing 正在运行...."

else

/root/inotify.sh &

echo "inotify runing 已运行....."

fi


# chmod +x /root/inotifyjianting.sh


9.添加定时任务计划

# crontab -e

* * * * *     /root/inotifyjianting.sh &> /dev/null



四、rsync如何排除不想同步的目录或文件(web3


单个文件排除:比如我不想同步/opt/aa.php文件,直接使用 --exclude “aa.php”

此处只拿一台web举例,如有多台,可自行添加

# vim /root/inotify.sh

#!/bin/bash

src=/opt/

des=web_log

ip=192.168.1.103

/usr/local/bin/inotifywait -mrq --timefmt '%d/%m/%y %H:%M' --format '%T %w%f' -emodify,delete,create,attrib $src | while read file

do

rsync-vzrtopg --delete --progress --exclude"aa.php" $src backuser@$ip::$des--password-file=/etc/rsync.password > /dev/null 2>&1 && echo"$src was rsynced"

echo"${files} was rsynced" >>/tmp/rsync.log 2>&1

done

#ps -elf| pgrep inotify |xargs kill -9 #杀死后台运行的inotify脚本


杀死后台运行的inotify脚本

# ps -elf| pgrep inotify |xargs kill -9


启动脚本

# sh /root/inotify.sh &


设置每一个inotify实例相关联的watchs的上限,否则传输的文件过多会报错

# echo 30000000 > /proc/sys/fs/inotify/max_user_watches



多个文件或目录排除:使用--exclude-from=“/root/xx.list”,文件列表,此文件名写绝对路径,写在哪里都可以,不必就写在/opt目录下


创建test目录

# mkdir/opt/test


修改inotify.sh脚本,添加列表文件

# vim /root/inotify.sh

#!/bin/bash

src=/opt/

des=web_log

ip=192.168.1.103

/usr/local/bin/inotifywait -mrq --timefmt '%d/%m/%y %H:%M' --format '%T %w%f' -emodify,delete,create,attrib $src | while read file

do

rsync-vzrtopg --delete --progress --exclude-from="/root/xx.list" $src backuser@$ip::$des --password-file=/etc/rsync.password > /dev/null2>&1 && echo "$src was rsynced"

echo"${files} was rsynced" >>/tmp/rsync.log 2>&1

done

#ps -elf| pgrep inotify |xargs kill -9 #杀死后台运行的inotify脚本


编辑要排除文件的列表,即/root/xx.list

编辑要排除的文件列表,其中目录直接写目录名,文本文件写相对路径

# vim /root/xx.list    #全部相对路径,也就是从/opt的下一级目录开始写,不写/opt目录

aw.php                        #排除/opt/aw.php文件,文件需要从/opt的下一级目录开始写,后面的路径要写全

bb                                 #排除/opt/bb目录,目录无论是/opt的哪个路径下,只写目录名即可

cc                                 #排除/opt/test/cc目录

test/ww.php                  #排除/opt/test/aa.php文件


杀死后台运行的进程

# ps -elf| pgrep inotify |xargs kill -9


执行脚本,在后台执行

# sh /root/inotify.sh &


设置每一个inotify实例相关联的watchs的上限,否则传输的文件过多会报错

# echo 30000000 > /proc/sys/fs/inotify/max_user_watches


创建aw.php,然后去web1web2上分别查看,没有看到ww.php为成功,其余2个就不在此一一举例了,道理都一

[root@localhostopt]# touch aw.php

[root@localhostopt]#/opt/ was rsynced

/opt/ wasrsynced


以是inotify相关参数介绍

脚本相关解释如下:

--timefmt

指定时间的输出格式。

--format

指定变化文件的详细信息。

这个脚本的作用就是通过Inotify监控文件目录的变化,进而触发rsync进行同步操作。由于这个过程是一种主动触发操作,是通过系统内核完成的,所以,比起那些遍历整个目录的扫描方式来,效率要高很多。

然后我们将此脚本放入后台运行,输入如下命令即可:

Sh /root/rsync.sh&


rsync参数说明:

-z 传输时压缩;

-P 传输进度;

-v 传输时的进度等信息,和-P有点关系,自己试试。可以看文档;

-e ssh的参数建立起加密的连接。

-u只进行更新,防止本地新文件被重写,注意两者机器的时钟的同时

--progress是指显示出详细的进度情况

--delete是指如果服务器端删除了这一文件,那么客户端也相应把文件删除,保持真正的一致

--password-file=/password/path/file来指定密码文件,这样就可以在脚本中使用而无需交互式地输入验证密码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这份密码文件权限属性要设得只有属主可读。


inotify 参数说明:

-m 监控

-r 递归

-q 静默模式


-e 指定你要同步的事件

  modify  修改

  delete  删除

  create  创建

  attrib  属性


以下是rsyncd.conf配置文件参数介绍

全局参数说明

在文件中[modlue]之前的所有参数都是全局参数,当然也可以在全局参数部分定义模块参数,这时候该参数的值就是所有模块的默认值。


motd file

"motd file"参数用来指定一个消息文件,当客户连接服务器时该文件的内容显示给客户,默认是没有motd文件的。

pid file

指定rsync的pid文件。

socket options

设置socket配置

syslog facility

定rsync发送日志消息给syslog时的消息级别,常见的消息级别是:uth, authpriv, cron, daemon, ftp, kern, lpr, mail, news, security,  sys-log, user, uucp, local0, local1, local2, local3,local4, local5, local6和local7。默认值是daemon

Log file

"log file"指定rsync的日志文件,而不将日志发送给syslog


模块参数说明

在全局参数之后就需要定义一个或多个模块了,模块中可以定义以下参数:
红色的为必须设置绿色的为涉及到安全问题,应该使用默认配置;其他的为可以不进行设置。

comment

给模块指定一个描述,该描述连同模块名在客户连接得到模块列表时显示给客户。默认没有描述定义。

path

指定该模块的供备份的目录树路径,该参数是必须指定的。

use  chroot

如果"use chroot"指定为true,那么rsync在传输文件以前首先chroot到path参数所指定的目录下。这样做的原因是实现额外的安全防护,但是缺点是需要以roots权限,并且不能备份指向外部的符号连接所指向的目录文件。默认情况下chroot值为true

numeric ids


munge symlinks

使传进来的文件的链接失效,但是可以恢复。只有在use chroot = true, and inside-chroot path是"/"时,为disable,其它默认为enable。防止传进的链接文件指向其不应该指向的文件,从而造成安全漏洞。

charset

字符转换,如果不设置客户端—iconv将会被禁止。

max  connections

指定该模块的最大并发连接数量以保护服务器,超过限制的连接请求将被告知随后再试。默认值是0,也就是没有限制。

max verbosity

Log信息数量控制,防止出现过多的verbose的log信息,默认为level 1

lock file

指定支持max connections参数的锁文件,默认值是/var/run/rsyncd.lock

read  only

该选项设定是否允许客户上载文件。如果为true那么任何上载请求都会失败,如果为false并且服务器目录读写权限允许那么上载是允许的。默认值为true

write only

设置是否禁止客户端下载数据。默认为false

list

该选项设定当客户请求可以使用的模块列表时,该模块是否应该被列出。如果设置该选项为false,可以创建隐藏的模块。默认值是true

uid

该选项指定当该模块传输文件时守护进程应该具有的uid,配合gid选项使用可以确定哪些可以访问怎么样的文件权限,默认值是"nobody"

gid

该选项指定当该模块传输文件时守护进程应该具有的gid。默认值为"nobody"

fake super

和客户端--fake-user的参数相似,=true是无论守护进程启动权限是否为root,存储的文件将所有属性存储。

filter

文件访问权限控制。daemon filter chain is  built from the "filter", "include from", "include",  "exclude from", and "exclude" parameters

exlude

用来指定多个由空格隔开的多个模式列表,并将其添加到exclude列表中。这等同于在客户端命令中使用--exclude来指定模式,不过配置文件中指定的exlude模式不会传递给客户端,而仅仅应用于服务器。一个模块只能指定一个exlude选项,但是可以在模式前面使用"-"和"+"来指定是 exclude还是include。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该选项有一定的安全性问题,客户很有可能绕过exlude列表,如果希望确保特定的文件不能被访问,那就最好结合uid/gid选项一起使用。

exlude from

指定一个包含exclude模式的定义的文件名,服务器从该文件中读取exlude列表定义。

include

来指定多个由空格隔开的多个rsync并应该exlude的模式列表。这等同于在客户端命令中使用--include来指定模式,结合include和 exlude可以定义复杂的exlude/include规则。一个模块只能指定一个include选项,但是可以在模式前面使用"-"和"+"来指定是exclude还是include

include from

指定一个包含include模式的定义的文件名,服务器从该文件中读取include列表定义。

incoming chmod

设置“set of comma-separated chmod  strings “来修改所有传入的文件,并且将在所有权限设置完成后执行,除非客户端指定—perms。格式同chmod一致。

outgoing chmod

同上,在文件传出前首先运行设置参数。

auth  users

该选项指定由空格或逗号分隔的用户名列表,只有这些用户才允许连接该模块。这里的用户和系统用户没有任何关系。如果"auth users"被设置,那么客户端发出对该模块的连接请求以后会被rsync请求challenged进行验证身份这里使用的 challenge/response认证协议。用户的名和密码以明文方式存放在"secrets file"选项指定的文件中。默认情况下无需密码就可以连接模块(也就是匿名方式)

secrets  file

该选项指定一个包含定义用户名:密码对的文件。只有在"auth  users"被定义时,该文件才有作用。文件每行包含一个username:passwd对。一般来说密码最好不要超过8个字符。没有默认的  secures file名,需要限式指定一个。(例如:/etc/rsyncd.secrets)

strict  modes

该选项指定是否监测密码文件的权限,如果该选项值为true那么密码文件只能被rsync服务器运行身份的用户访问,其他任何用户不可以访问该文件。默认值为true

hosts allow

该选项指定哪些IP的客户允许连接该模块。客户模式定义可以是以下形式:

1 xxx.xxx.xxx.xxx,客户主机只有完全匹配该IP才允许访问。例如:192.167.0.1

2 a.b.c.d/n,属于该网络的客户都允许连接该模块。例如:192.168.0.0/24

3 a.b.c.d/e.f.g.h,属于该网络的客户都允许连接该模块。例如:192.168.0.0/255.255.255.0

4 一个主机名,客户主机只有拥有该主机名才允许访问,例如:backup.linuxaid.com.cn

5 *.linuxaid.com.cn,所有属于该域的主机都允许。

默认是允许所有主机连接。

hosts deny

指定不允许连接rsync服务器的机器,可以使用hosts allow的定义方式来进行定义。默认是没有hosts deny定义。

ignore errors

指定rsyncd在判断是否运行传输时的删除操作时忽略server上的IP错误,一般来说rsync在出现IO错误时将将跳过--delete操作,以防止因为暂时的资源不足或其它IO错误导致的严重问题。

ignore  nonreadable

指定rysnc服务器完全忽略那些用户没有访问权限的文件。这对于在需要备份的目录中有些文件是不应该被备份者得到的情况是有意义的。应该设置为true

transfer logging

使rsync服务器使用ftp格式的文件来记录下载和上载操作在自己单独的日志中。

log format

通过该选项用户在使用transfer logging可以自己定制日志文件的字段。其格式是一个包含格式定义符的字符串,可以使用的格式定义符如下所示:

%a 远程IP地址;%b 实际传输的字节数;%B the permission bits of  the file (e.g. rwxrwxrwt) ;%l 文件长度字符数;%c 当发送文件时,该字段记录该文件的校验码;%f 文件名;%G the gid of the file  (decimal) or "DEFAULT" ;%h 远程主机名;  %p 该次rsync会话的进程id;%o 操作类型:"send"或"recv";   %P 模块路径; %m 模块名;%i an itemized list of what is being updated;%U the uid of the file (decimal)

%t 当前时间;%u 认证的用户名(匿名时是null)

默认log格式为:"%o %h [%a] %m (%u) %f  %l",一般来说,在每行的头上会添加"%t [%p] "。在源代码中同时发布有一个叫rsyncstats的perl脚本程序来统计这种格式的日志文件。

timeout

通过该选项可以覆盖客户指定的IP超时时间。通过该选项可以确保rsync服务器不会永远等待一个崩溃的客户。超时单位为秒钟,0表示没有超时定义,这也是默认值。对于匿名rsync服务器来说,一个理想的数字是600

refuse options

通过该选项可以定义一些不允许客户对该模块使用的命令参数列表。这里必须使用命令全名,而不能是简称。但发生拒绝某个命令的情况时服务器将报告错误信息然后退出。如果要防止使用压缩,应该是:"dont compress = *"

dont compress

用来指定那些不进行压缩处理再传输的文件,默认值是

*.gz *.tgz *.zip *.z *.rpm *.deb *.iso *.bz2 *.tbz

pre-xfer exec, post-xfer exec

在传输前指定要运行的命令行,如果命令运行失败,将停止传输。

注意:命令行将使用启动守护进程的用户权限执行!

syslog facility

定rsync发送日志消息给syslog时的消息级别,常见的消息级别是:uth, authpriv, cron, daemon, ftp, kern, lpr, mail, news, security,  sys-log, user, uucp, local0, local1, local2, local3,local4, local5, local6和local7。默认值是daemon

Log file

"log file"指定rsync的日志文件,而不将日志发送给sys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