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怪人(15)

第2卷    脑中之脑    第15章


        脑中声音又说话了:“劝你不要这么想!”

  “怎么,我和笑笑没有未来么?”

  “我不是这个意思。”

  “那是?”

  它没再说话,它到底是谁?

  这个声音挺奇怪,我控制不住它,就好像做梦一样,虽然它没有形体,但是我没法躲避它。

  我记得上次出现,它说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话。

  可惜我记忆不是很好,最近事情又多,竟然想不起来。唉,我这记性~

  不过当下我有一种要查清楚它的冲动。

  我飞快地来到桌子前,打开电脑,打开浏览器,搜索“脑中的声音”。

  一边搜索着,一边想:这样应该只能查得到一些怪里怪气的结果吧。

  刚想到这里,看到搜索结果里跳出来的都是“思考时出现的自己的声音”,“耳鸣”,“我们在用谁的声音自言自语”之类的内容。

  我回忆了这些年它在我脑子出现的情景,试图找到它出现时的规律。比如在我还在大哭大闹要买玩具的年纪,总会因为爸妈没买给我而有一种失落感,然后马会出现像什么人在我身边一样的安全感,这之间也就一分钟的时间差;上学后,我更加明确,当我有要想考出好成绩时,它也会出现,每次都能感觉到剧烈的情绪波动和心理斗争,压抑感席卷全身,之后没多久压抑感就突然消失,身体就像丢了体温一样,马上冷静下来;两年的工作中,我遇到不少坑,与小时候不同,每次它都及时提醒我哪里有问题哪里需要改正,通常只会就一个问题出现一次;追求笑笑那会儿,我时而焦虑,时而兴奋,它就不停地告诉我哪个该做哪个不该做,搞得我挺烦。

  我的主观意识当然知道它说的是否对我有益,但是本能地就会越来越反感这种对我自主行为的指手划脚。

  搜索框里,我看到一个备选选项,“人格特质”,这倒是有可能,虽然我不太愿意接受这种结论。

  再次搜索“人格特质”,搜索的结果里有一本书名,叫《24个比利》,我看过这本书。如果我是人格分裂,从很多书籍和影视作品中,主角一般不会知道自己是不是人格分裂。

  而我不但知道,还能互相对话,而且意识清醒。

  最能证明我没有人格分裂的,是我有全部的记忆,爸妈跟我在一起生活了26年,虽然不能回忆起全部,可每一天我都非常正常,没有经历过什么心理创伤或打击,何来人格分裂?

  就算我有,那也不会是24重人格那么严重,最多也就2重吧。

  还是觉得无厘头,我不禁笑出了声。

  “笑啥呢?吃饭了!”妈妈在门口冲房间喊了句。

  我收住笑容,到客厅吃饭。

  今天回家还是比较早的,爸妈也没问为啥早回家,也没问我公司里的事。大概是怀着——觉得哪怕我有什么事,他们也能养活我——的心态吧。

  吃完,回到卧室,擦擦嘴,将擦完嘴的餐巾纸揉作一团,抛进书桌右边的垃圾桶。

  眼前是老头的笔记本。

  打开它前,我如同祈祷一般,双手合十,正襟危坐,然后仪式地翻开。

  第一页上,第一行,写着“智能算法学习功能的基础已经建立。有了搜索加上分类加工,然后输入到模拟人的思考过程的知识库,依靠互联网上庞大的数据传输能力搭建一个智能分析算法。”

  然后是一段代码,代码下面跟着一段解析。

  翻到第二页,是几小段代码和它们各自实现的功用。第一个是“知识库建立”和它的代码,第二个是“知识库检索”,第三个是“关联词分析”。

  当我看到第三个下方的函数时,我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我并不确定是否在昨天的梦里见过,不过确实非常有一种梦境成真感。

  后面写了很多独立的算法。

  真的是宝藏一般的笔记本,这是多少年的研究才能写得出来的。一般人哪会写下来,最多也就是在电脑直接运行修改。

  再来我注意到一个算法,标题是“搜索”,标题下面是一小段算法代码,后面是一段很乱的文字,跟“搜索”代码不像是一个整体。

  在后面是一整段的算法,翻过来第一句是:“基础库做不出来。”

  然后是很多小段落的代码,连着好几页。

  最后一页,上面,只写着一句话:“实现学习的基础已经完成,缺乏让它走上第一级台阶的逻辑。”

  心想:既然老头已经知道全套的逻辑,为什么还缺乏台阶呢?他应该不会是后来想到了但是没做吧?因为如果想到了,岂不是可以制作出一个——可以节省他大量工作精力的——人工智能算法了?那他为什么不做?莫非真的缺什么?

  手头也没有资料,只能从老头那边思考这个问题。有可能是他的专业导致的,他想不通一些非他专业的逻辑。不过既然老头的算法这么精妙,而且他说明送给了我,那我应该利用起来,好好实践才对。

  掀开笔记本电脑,打开QQ,胖子果然还在线。我问胖子:“有没有算法的编辑软件?”

  胖子犹豫了一会儿回复道:“你开始写了?”

  “试试身手而已。”

  他传过来一个安装程序,挺大的,我跟他聊着聊着,软件传完了,寒暄几句之后,他就离线了。

  我安装好后打开,弹出来的界面是一个白底的输入框体,我记得我见过类似的软件,都是蓝色的,像是早期操作系统一样,这个可能是迭代后的版本吧。

  我试着点开一些我预想的功能,果然是想象当中的那样,而且头一次用这款软件的我竟然凭感觉知道界面当中的各种快捷工具怎么使用。

  “大学学的编程没白学啊!”我自言自语。

  将笔记本上的算法原模原样输入,发觉明显缺了一段,而且格式也不对,上网查了很久才知道,他这本笔记本上记得是很早以前的算法写法,现在不仅是形式,连算法的思路也已经变了很多。

  于是我开始了大量的修改。

  整整花了2个多小时,才把这一段算法改得能用了。短短一段算法,实现的功能是搜索用户输入到搜索框的词汇在网络上的相关内容,凡是有这个词的链接都找出来,输出到一个文档里,并且按相关性排列。

  这段算法的两边记了很多小段的修改,不过没有中文说明。

  我把它们一一输入,常识把它们整合到一起编为子程序,在搜索进行任意一步后,就可以自由调用。

  又是2个多小时后,我的想法终于可以模拟运行了。

  我怯生生点击“运行”按钮,弹出一个框体。它没有网上的搜索引擎那么复杂,没有数据库,没有网页筛选,只有一个输入框体和一个“搜索”按钮。

  我看了看我周围,想找到一个用来搜索的物体名称,来让这个小工具完成它第一次的搜索。不过找了很久,也不找出一个合适的东西输入这个软件。

  要不,就搜索应聘的那家公司吧,于是我输入“轩虎智能”四个字,点击右边的“搜索”按钮,然后我靠到椅背上,远远地看着这个软件的第一次搜索。

  随着搜索框体下方出现的进度条一步一步向右,结果也一个一个跳了出来,只不过结果输入在了一个打开的word文档里,文档里的文章越来越多,先是几十篇文字版,然后是图文版的文章,接着几千,几万,我数都数不清的文章被写入这个文档。

  “嘀——”

  电脑蓝屏了。

  第一次搜索宣告结束。

你可能感兴趣的:(科学怪人(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