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 ,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是晚清名臣。
偶尔听到他的这篇:“勿以小怨,忘人大恩”引起的几点他的大智,深有感触,拿来跟伙伴们一起分享,也供自勉。
第一戒: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
告知我们,一直都能获利的事不要做,所有人都想得到的地方不要前去。
所有人都向往渴求的,可能有有害。
如果有这种能够一直获利的事情,那只能说这种事是表面现象或者骗局,这时候一定要保持头脑清。
《论语》上说,“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就是这个意思。
这个社会我们大多数人之所以容易浮躁,往往是因为想要的太多,了解自己,认知自己的太少。有时走在路上,你会发现出现一堆人,围着水泄不通,走近一看,原来是围着一个卖水果的。人可能都会这样,好热闹是其次,再者应该是觉得大家都在买的水果,不是因为价格便宜,就是因为好吃。这也就突出了一个“利”,体现于直接的利益省钱,再个就是满足自己的口欲,也是一种利,一种饮食的满足。
第二戒: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不要因为别人小的缺点就忽视他的优点,不要因为小小的恩怨就忽略了别人的大恩。
人只要做事就会犯错,这两句话都是告诉我们,不要因为别人的一点小过失,一点道德上的小瑕疵;
一点小恩怨,就全盘否定别人的好,忘记别人的恩情。
这就是告诫我们:
在待人接物的时候,一定不要太感情用事,一定要客观、公正地看待别人的缺点和不足。告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事情,别人帮忙是情分,不帮忙是本分,不必贪婪太多。更不要因此给身边的人贴标签。任何时候都要做好自己便是!
第三戒: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
经常说别人短处的人,经常夸耀自己长处的人,可以说是“存心不厚,识量太狭。”
俗话说,“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
经常谈论别人的短处,夸耀自己的长处,不仅是情商低的表现,也必然给自己招来怨恨,埋下祸乱的种子。
汉高祖刘邦曾经随便和韩信讨论各位将领的才能。
刘邦问道:
“像我自己,能带多少士兵?”
韩信说:
“陛下不过能带十万人。”
刘邦说:
“那对你来说呢?”
韩信回答:
“像我,越多越好。”
韩信后来被杀,不能说与他这种性格无关。
曾国藩这句话的意思,入目三分地画出了可这种人的精神肖像。
对于我们这些人来说,总会听到这样一句话“闲事莫论人非,静时多思己过”。做人要低调,应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话多必惹是非。无论何时何地,请管好自己的嘴巴,多做事,少说话。
第四戒: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
利益,往往是众人都渴望得到的,如果谁独占了利益而不与大家分享,那么一定会招致怨恨,甚至成为众矢之的。
刘邦攻破咸阳,却不敢占据其地;
曹操能够“挟天子以令诸侯”,却终其一生不敢篡汉自立,他们都是怕成为众矢之的。
所以,面对利益,一定要权衡取舍之道。
谋划事情,一定要跟有主见的几个人一起,而不要与众人一起谋划事情。
正如《战国策》上说,“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通俗地说,就是谋求特别重大的事情,不必与众人商量。
因为谋求大事的人,自己必定有非同一般的眼光、心胸与气度,自己看准了,去做就是了,如果和别人商量,反倒麻烦。
如果别人见识低下,心胸狭小,气度平凡,必定不理解你的想法。
七嘴八舌,会动摇你的意志,也会破坏你的信心和情绪。
此段读来,我会不由自主联想到,为什么我们在公司工作,都会强调团队的力量,团队的成果。利这里也可以理解为成果,如果在一个团队里,个人取得成功并不是自己一个人的功劳,而是团队的付出,缺一不可。所以作为个人,不能居功自傲。
作为谋事来说,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意见,会各抒己见,往往会使效率更加低下,所以领导存在的价值就会体现。做决断,然后让下面的人去执行,也无不是一种上上策。
第五戒: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
庸人,就是普通人,一般的人。
对于一般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才气,只有勤奋工作才能成就事业,所以最忌讳一个“懒”字。
而那些有才的人呢,虽然可凭才气走捷径,更容易成功,但也容易孤傲自大,故步自封,不肯向别人学习,这也是容易失败的。
曾国藩是勤劳的好例子,他其实并不聪明,但是却能以“勤”成就大学问和大事业,可以说正是普通人的榜样。
而如项羽、李自成等,占尽天时地利,却因为骄傲而败亡。
这段读来,深刻承认我是庸人,只能通过勤奋来努力获得自己想要的,一个“懒”字,写来简单,做起来似乎更加简单。发懒人人都会,克服懒这个毛病,我们有时却是难上加难。我们总习惯对自己太好,今天不想做的事情,就会安慰自己,今天你太累了,休息一下吧明天开始也不晚。殊不知,今天落下一点,明天就会落下一大截,久而久之,我们怎么可能会成功,成功的硕果又怎可属于我们。世上还是凡人多,以勤来成就自己。你说呢?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