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台温书录3:《金蔷薇》之摩崖石刻

我对本章题目有些好奇,总要去猜想这几个词的原文是什么,并且偏心地以为这就是译者的神来之笔。原因是,这四个字太中国化了,如果没有原先阅读的经验,还以为这是一篇关于书法艺术的文章。

整个海滨都被雪“淹没”了,状雪之大,较“覆盖”要好。当然,“覆盖”是不费气力的词语,不费气力的,往往就庸常了。

积雪不断从松树上“一长缕一长缕”地坠落下来,散为“雪尘”。——都是有生活的描写,又与普通的用词谨慎地保持着距离。

文中提到的凡高的两幅作品:

凡高:吃土豆的人们

凡高:囚徒放风

本文描写的文字不多,撞击思想的句子不少,下面这些曾让我在阅读时心有所动:

“几百年来这个村子里一直居住着拉脱维亚渔民。一代又一代的人在这里出生,又在这里死亡,多少眼神羞涩、嗓音悦耳的浅发姑娘在海风中变得皮肤粗糙,咸了满脸皱纹的矮墩墩的老太婆,终日裹着厚实的头巾,多少戴着潇洒的便帽、面色红润的小伙子变成了胡子拉碴、目光平和的老头儿。”

——下午读高尔基的《时钟》,晚上下班开车回家,路上突然想:敏感于时间失去的人或许在某些方面会有建树。  并且想:人,能扛得住时间的销蚀么?

渔夫们在岩壁上的铭文:悼念所有死于海上和将要死于海上的人。

作者读作:悼念所有曾经征服和将要征服这个大海的人。

——前者是宿命,明知或难幸免,仍旧一往无前。

——后者是慷慨,无视死亡。

“作家一分钟也不应屈服于苦难,不应在障碍面前退却。”——杰出的匠人们都应如此,非独作家然。

“使命”在俄语中源出于“召唤”——外加的区别于内心的希求。

“一个作家若不能使人们的视力增添哪怕些许的敏锐,就不能算是一个作家。”——指示美么?

“穆尔塔图里听从了心灵的声音”——如果觉得快乐,那就这样吧。

“他几乎没有收到过妻子的信,因为她连邮票都买不起。”——有些人,天意让其在困顿中挣扎,一拔走向辉煌,一拔走向衰亡。

“他蔑视廉价的赞扬”——格调

“他的英雄主义表现为狂热地相信劳动的人——农夫和工人、诗人和学者。必定会有美好的未来。”——一“狂”天下无难事。

“凡是能够丰富社会主义社会的人的内心世界的东西,凡是能够提高其精神生活的东西,都是我们需要的。”——作品不限于表现小我,读者意识很重要!

你可能感兴趣的:(兰台温书录3:《金蔷薇》之摩崖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