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失败的衮,您的上善让北方人品尝到甜味儿 ——南水北调移民那点事儿之七

没有失败的衮,您的上善让北方人品尝到甜味儿

文心雕禅2016-11-18 19:20

没有失败的衮,您的上善让北方人品尝到甜味儿 ——南水北调移民那点事儿之七_第1张图片

                                                                  没有失败的衮,您的上善让北方人品尝到甜味儿

                                                                                              ——南水北调移民那点事儿之七

       我的老家在DJK市浪河镇,这里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俊雅的山水风景、人杰辈出、福源宝地。

        我离开近六年了,每年清明节都回去,每一次回去,都充分感觉到土地的温馨,山的亲切,水的思念,空气的贴心。虽然仅待一、两天,敬敬祖坟,走一两个亲戚,看看舅舅老表,可每次都有一种安泰从土地母亲那里获得很多能量似得,回到WH,总要兴奋好几天。

         浪河是丹江的一条较大的支流,长约150公里,发源地应该在秦岭。这条河水量不小,上世纪70年代,5803部队驻扎这里修襄渝铁路时,帮助当地政府修了一座水库,叫军民水库(俗称白河水库),属于市级小二型水库。水库的上游有一个叫白杨坪的小乡,原是浪河的一个管理区,后来分出去,成立为白杨坪乡(白杨坪林业保护区)。我在浪河镇工作期间,也经常到白杨坪去看看山神、看看山,撩撩水,吹吹山风、喝喝黄酒、吃吃野味的。最近,在写一个系列文章《南水北调移民那点事儿》,想到家乡事儿,想到金蟾峡。今天写出来,与大家共悦。

没有失败的衮,您的上善让北方人品尝到甜味儿 ——南水北调移民那点事儿之七_第2张图片

         白杨坪现在的名字叫的很时髦,叫白杨坪生态旅游区(这还有有点夸大吧,还是习惯叫白杨坪乡)。它地处秦岭余脉,位于DJK市南部、武当山腹地山区,辖区内的髽髻山(也称犟山)和金蟾峡比较好玩。今天只谈金蟾峡吧。

没有失败的衮,您的上善让北方人品尝到甜味儿 ——南水北调移民那点事儿之七_第3张图片

         金蟾峡也就是一个峡谷,后来开发成为一个景点。峡谷内资源禀赋高,尤以沉积与构造、地质地貌过程形迹、自然变动遗迹、天然潭池、跌水、瀑布、泉、珍稀野生动物、植物及野生动物栖息地、峰丛、象形山石、四季鲜明的天气与气候现象等最为突出,是集科学考察、绘画写生、传统教育、传奇故事演绎和修生养性理想之地。

没有失败的衮,您的上善让北方人品尝到甜味儿 ——南水北调移民那点事儿之七_第4张图片

         站在金蟾峡河谷,可以看到武当山七十二峰之一的髽髻山主峰。髽髻山俗称犟山,大家一听就知道这是一个很不听话的山,武当山72峰,峰峰朝武当,唯独这个山不朝。当时的真武大帝很不高兴,说了一句话:叫你朝你不朝,每天拔你三千毛。至今,武当山的龙头拐棍都出自这髽髻山。

没有失败的衮,您的上善让北方人品尝到甜味儿 ——南水北调移民那点事儿之七_第5张图片

        进入峡谷仰头上望,崖壁高耸入云,植被藤曼绕壁而上,满眼青翠,怪石相伴,古藤为伍,树随人移,景随人换,溪水流淌发出哗哗鸣响,清爽悦耳,岩石布满翠绿的青苔,让人疑是世外仙境,深切感受到大自然真正的魅力。

         金蟾峡里有个蛤蟆洞,估计知道洞位置的人不多。这有一个很美丽的传说。我的爷爷曾经给我讲过《襄阳府志》里有一段关于浪河名字来历记载。大意是:古时候,大禹的父亲衮治水失败后,被贬到白杨坪金蟾峡蛤蟆洞。衮是一个好神仙,他在山里看到蛤蟆洞旁边有一块土地平坦、土质肥沃的坪地,是种庄稼的好地方,他是一个闲不住的神仙,就开垦出来,种了很多粮食,又做了很多小筏子。到了秋天,他将收获的粮食,装上小筏子,放在峡谷里。秋汛一来,装满粮食的小筏子,顺着河水慢慢的一浪一浪的浪出山外,供山外的穷苦百姓捡回家食用(这好像印证了天上会掉下一个林妹妹这句话是对的)。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好神仙,就将金蟾峡蛤蟆洞至丹江这一段长约150公里的河流叫着浪浪河,后来简称浪河,这就是我老家的来历。后来衮化成一座山,永远守护着这里的人们。

没有失败的衮,您的上善让北方人品尝到甜味儿 ——南水北调移民那点事儿之七_第6张图片

       自从有人类一来,水就是我们人类生存的必需品,古人治水,为了造福百姓,今天国家治水,是为改变北方缺水问题。因为水,我们奉献,因为水,我们远走他乡,我们是衮的后人,我们有衮一样精神!

没有失败的衮,您的上善让北方人品尝到甜味儿 ——南水北调移民那点事儿之七_第7张图片

       老子的水是上善,移民的心是大爱。

你可能感兴趣的:(没有失败的衮,您的上善让北方人品尝到甜味儿 ——南水北调移民那点事儿之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