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

哲学院读书会 :《重复》克尔凯郭尔 (一)


重复_第1张图片

分为四部分:背景 爱情 约伯记 书信

克尔凯郭尔生于1813年,丹麦人,住在哥本哈根,与马克思相差五岁。由于继承了家里一大笔遗产,每年有3000万,一生都没有工作过。但他是一个内心极其孤独的人,成长中经历了许多痛苦。他的爸爸是一位聪明严格有教养的宗教人士,母亲是二房,嫁入之前是家中女仆,而克尔凯郭尔是家中最小的孩子,排行老七。一家人住在哥本哈根中心地带。他的父亲原先非常贫穷,在潦倒之余咒骂上帝,随后就走上致富的道路。然而所谓的报应或者厄运降临,克尔凯郭尔27岁时,2个哥哥、3个姐姐以及母亲分别去世。父亲认为是上帝的惩罚,一直怀着这样忧郁的心境,父亲认为剩下2个儿子也活不长。最后克尔凯郭尔仅剩的一个哥哥成了教父。父亲在克尔凯郭尔25岁时去世,继承一大笔遗产后,他跟仆人搬到新家。后来仆人也成了他的秘书,在他的文中也出现过。他于25岁发表名为《幸存者日志》的文章,于30岁创作《重复》。

对克尔凯郭尔影响最深的是神,其次是父亲和女友雷吉纳。父亲过世这一年他认识了雷吉纳。他在27岁拿到神学学士,意味着可以有资格当牧师。但他不会当牧师,因为他认为教会的牧师会阻碍他对神的理解,他追求比教会更深刻的方式理解基督。拿到神学学士的同时他也得到哲学博士,研究苏格拉底。之后克尔凯郭尔与雷吉纳订婚,但之后又退婚了。退婚后克尔凯郭尔去柏林散心,听谢琳的课。隔年又回到哥本哈根,再隔年又去柏林之旅。克尔凯郭尔德的一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818-1841年,人生经验的积累,这也是未来十年要解开的东西。

第二阶段:1841-1845年间,从跟雷吉纳解除婚姻后,把最核心的哲学著作写完,这是他的创作高峰期。并且都用假名写作。

第叁阶段:1846年开始写宗教相关文章,神学写作,这时候才用真正的名字写作。

由于悲伤的人生经历以及忧郁的个性,他于1855年就早早过世。

克尔凯郭尔的哲学创作有三个方向:

1. 审美。他文笔优美,也是一位诗人。他关注的是人生的存在,读了很多剧本,古希腊悲剧。

2. 伦理。比如他要娶雷吉纳,之后他将要成为丈夫,可什么是丈夫,什么是爱。爱是审美,丈夫就成为观念的。

3. 宗教。影响他最重要的是神。宗教包括教义和信仰。教义是主教规定的,信仰涉及单个人和神之间的关系。然而他审美的伦理的宗教的,又伴随着哲学思维。

遇到雷吉纳是审美的,也是伦理的,这是他的一个困扰。什么时候知道一个人可以嫁娶了,意味着爱情从审美变成伦理。伦理和审美间有个冲突。人有一部分的爱,除了爱人,还有爱神。圣经里神就是爱。克尔凯郭尔内在可能有冲突,爱神爱到可以不要爱人,我想到高中读的《荆棘鸟》,男主和女主相爱至深,可是男主一生都为宗教事业奔波,一心想成为主教,为了神他可以放弃心爱的女人和孩子,由于没有宗教信仰,我们很难想象神的概念,也很难理解神的爱。神是很纯洁,不会与任何世俗挂钩,神的爱是稳定的站在最高处的,人的爱是渺小卑微的。而克尔凯郭尔追求的爱太纯洁要求太高,以至他无法得到也无法给予。


重复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重复》主要由康斯坦丁和年轻人的对话组成。康斯坦丁是克凯郭尔的哲学的分身,年轻人是克尔凯郭尔审美、伦理、宗教这三个部分的分身。康斯坦丁说了90%的话,年轻人说了10%。可以看出哲学依然是30岁左右克尔凯郭尔的解药。康斯坦丁Constantine,按词源学可以表示:一直坚持地站立在那边。也就为这本书的主题“重复”殿下基调。

看到“重复”,第一个会想到什么?在我看来,在现代语境下多让人联想到单调、无聊,然而要开启这本书就得抛弃掉成见,发觉它新的有开拓意义的内涵。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重复不是单调,重复是肯定有变化的。但重复又是回到原来,这就是不变。那么产生了悖论:到底是变化还是不变?举3个例子:Renaissance文艺复兴,古希腊文化从兴盛到衰落再到复兴;基督教受洗礼,从本来是生的状态,然后进入到水里死去,从水里出来就是重生;感冒生病,从健康到生病再到恢复健康。其实这3个例子都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存在—不存在—再度存在。

《重复》展现人生的不确定性。主人公康斯坦丁提出没有重复就没有意义了。这让我想到前两年看的韩国电影《内在美》,女主每天早上醒来看到床边的爱人都幻化成不同的身份和面孔,那么重复到底是人生命变化后的重复还是全新的重复?如果是全新的重复,那么人会陷入一种虚无。而克尔凯郭尔说的重复里,变化却是同一的。那么悖论又出现了:怎样做到既是变化又是同一?生命里完全是新的是毫无意义的。一起坚持用同样方式站立着,就是重复,这样的爱是神的爱,因为神的爱是以它昨天那样爱你来爱你的今天。变化里要有con(一体)。

书开头引用了一句话:“在野外的树上花朵芬香,在家里种的树上果实芬香。”野外的树是非基督以外的,在家里的是基督里的。花和果实的区别是果实是有生命的可以重复的。他选择了果实,也就是选择了基督。

书里面,面对年轻人对爱情的困惑,康斯坦丁提议他去找一个缝纫女,假装与她相爱,造成女友嫉妒,以此与女友的爱得到重复。然而年轻人拒绝此提议。克尔凯郭尔发现重复是不可能,所以整个人生掉入到不存有。从存在—不存在—再度存在着个公式里,克尔凯郭尔掉入了不存在(不存在期间会有怎样的心理脉络,将引向何处?),然而他无法回到再度存在,他不知道到底该与雷吉纳再度相爱还是回到自由?他认为每一天的爱都要重复,这样才幸福,可他陷入了矛盾,他认为他做不到,所以解除婚约。

克尔凯郭尔通过来回踱步思考:运动跟同一可否创造一个重复?

于是提出三个问题:

1.重复可能吗?

2.它的意义是什么?

3.一样东西是否可以通过重复被赢得或失去?

古希腊认为认识是一种回忆,作者希望把重复用来结束古希腊哲学。ex:柏拉图1+1=2在观念界里;真正的圆在哪里?要通过回忆。重复和回忆是同样的运动,只是方向相反。回忆是向后被重复,真正的重复是向前的被回忆(借助存在—不存在—存在)。存在的东西永远是向前的,存在的东西不会变。作者认为真正的存在是把过去的存在经过变化向前拿到未来/当下。ex:如果我们回忆10岁的时候,10岁就是“曾在”,跟存在是共同站立并且拿到未来;比如所有做的坏事都是你的“曾在”,不会简单成为过去,这个曾在在某一刻里面都会再度重复;年纪越大越难重复,因为曾在太多;这也解释为什么有的人在一起10年,但却发现感情很难继续向前,因“曾在”太多……

若重复是有可能的话会使人幸福,回忆则使人不幸。当失去的时候才会回忆,比如失恋,因为回忆不具有重复的可能。回忆是过去,重复是曾在,重复具有生命力,比如扉页提到的果子。克凯郭尔对爱的要求太高了,希望能一直重复。当我们不去重复的时候就不是去生活了。

重复的爱跟回忆的爱一样没有希望没有探索,只要有希望就有不安,重复的爱是有确定感的,不会因失望落空而不安(神的爱)。也不会像回忆的忧伤,有“瞬间”的至福的确实性。“瞬间”是历史某个实点对生命有重大变革或者永恒的感受(我选择哲学,我遇上雷吉纳),需要生命里重大意义的产生,才称之为“瞬间”,剩下其他的都是“机缘”。所以重复是一个严肃困难的经验。从存在到几乎灭绝的非存在再回到存在,这才是瞬间,总会伴有感动。重复产生的那一刻就是“瞬间”。重复像一件磨不破的衣服,永远贴身舒适。纯然的未来不是好的未来,捉摸不定;纯然的过去是美丽的老妇人,你不会对她有兴趣;而重复是一个亲爱的妻子。他反对纯然心,因为它跟曾在建立不起关系。

重复需要有耐心,要不存在的经历。只希望的人是懦弱的,只回忆的人是放荡的。婚姻不是爱情的坟墓,而是爱情的重复。如果全力以赴准备面对重复,就是一个深刻的人。美丽的生活就是要重复。生命具有持续性,不是依靠新鲜感,需要经历不存有,等待重复的过程就是生命的美。

听金志谦老师的分享,伴着软绵绵的台湾腔,第一次被一部哲学作品所吸引,去真正细读其中像万花筒般折射我们人生的困惑和思考,克尔凯郭尔写这本书的时候跟我现在的年纪差不多,虽然他经历了一般人无法经历的,他的内心也比一般人更忧郁,但我们都会在某个年纪面对同样的人生问题,也许是早些和晚些的问题。《重复》原来可以是如此的幸福以及确定(或是安全感),将过去的“曾在”不断丰富指向未来,这都是我们美好的信念,需要时间和耐心去体会这一件舒适的莫不破的衣服。

你可能感兴趣的:(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