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天,偶然间在朋友圈里,看到一位读者发的一条动态:各位有什么好的电影观看呀,求推荐。寒假在家实在无聊死了,快发霉了。
最后,还配了一个可怜兮兮的表情包。
看着这条朋友圈的我,脑海瞬间闪回到一周之前。我印象很清楚,一星期之前,这位读者还在朋友圈里立了个flag,信誓旦旦地说考完试后,寒假回家要好好充充电:每天上午背诵英语单词,为接下来的考研做准备;下午看一些考研视频,并且阅读从图书馆借来的课外书......
当时这条朋友圈下面,还附加了一张照片,拍的是她特意从图书馆精挑细选出来的,为寒假充电做准备的课外书籍。
然而,当我再次点开她头像,打开朋友圈的时候,当初立flag的那条动态,已经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被她悄悄删除了,任何痕迹都没留下。
放假前立下的目标,终究是过不了假期的。
02
看完这位读者的情况后,我忽然回想起上大学的自己。
印象特别清晰,大二那年的寒假,在我们那学期的最后一节英语课上,老师一边放着电影《死亡诗社》,一边意味深长地教导我们,说:“寒假快到了,大家可以利用时间充充电,看点课外书,提前学点专业知识,或者家里有关系的,找一找相关的实习工作,为将来提前做准备。”
正是受了老师话的影响,那学期离放假还有一周的时间里,我一边复习着剩下的两门考试,一边给自己安排着寒假计划,并且利用在图书馆的时间,将计划一项一项列在纸张上。
当时一同去图书馆看书的室友,望见我的寒假计划,如打了鸡血一般,第二天也弄了份类似的寒假计划出来。
回家的那天,我们约定好,寒假的时候互相监督,相互加油打气,一起把计划顺利完成,利用假期的一个多月,努力提升自己。
我依然记得,当我把从图书馆借来的一沓书籍快递回家的时候,我姐在一旁看我拆快递,略带惊讶地说:“你怎么寄那么多书回来呀?要卖书吗?”
我带点儿骄傲地回了句:“什么卖书呀。这些书是寒假用来看的,我已经给自己安排好寒假计划了,每天要按时按点读20页,利用一个寒假的时间,将这些书看完。”
我姐听完后,边笑边说:“得了吧,寒假才30几天,又遇上春节,我看你能学多少。”
03
最终的结果,还真被我姐说中了。
我跟室友约好的互相监督对方学习,在进行了一周之后,双方就彻底放弃了;本来计划每天看的课外书,也在阅读了几天后,觉得无聊乏味,便没再翻过,取而代之的是整天捧着手机不断刷一刷,无聊了要么躺着休息,要么约几个好友到处瞎逛。
那年的寒假充电计划,随着开学的前一天,我再次将那些崭新的书籍包裹起来,送到快递站时,而告一段落。
记得寄完书籍,在走回家的路上,我还试着安慰自己:没事的,所有人的寒假都是颓过来的;下学期再努力,将这段日子浪费的时间,补上来就行。
人总是喜欢这样,在失败后给自己找各种理由,其中期盼着将来能弥补过去,是最有治愈效果的一点。
04
如今毕业时,在反观当初,才意识到原来寒暑假,是一个大学生自我提升,丰富简历的最佳时期。
记得当初找工作时,我最头疼的就是简历怎么写,尤其是实习经历那一行。
某一次我跟好友一同应聘某家企业,当我们排着队等待面试官的到来时,我无意间瞄到了他的简历,看到实习经历那一行,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
我从他手中借来简历,看着那些实习经历,心想这肯定是瞎编胡扯的吧,怎么可能有时间去那么多公司实习呢?
于是,我略带怀疑地询问好友,然而结果却出乎我的意料,他说这些实习经历,都是他利用寒暑假完成的。他告诉我,自己已经有两年的暑假,没有回家了,都跑到其他城市去实习。
当时听完他的话后,我又想到了自己的寒暑假,竟不觉无比惭愧。
那一刻我才发现,原来并非所有大学生的寒暑假,都是在浪费时间;有很多人,早就利用你寒暑假休息的时间,要么提前步入社会,要么学习着各种专业技能。
在你安逸享乐的时候,将你甩得远远的。
05
我不知道看这篇文章的你,是否也在放假之前,就提早为自己准备好了一份满满的寒假计划。
也不知道,最终你是否能顺利执行下去。
但我依然想说,你没执行下去的原因,大部分是源自于你还没有足够的压力,因为你看不到那些比你优秀的人,还在利用假期奋斗着。
我记得当初我们专业中,有很多位学霸,他们不仅学习成绩好,不放过在校的任何一次机会,而且将寒暑假看做正式踏入社会前,最宝贵的时光。
当我们宅在家里躲进被窝追剧刷微博,天天喊着假期太长太无聊的时候,他们已经在写字楼里过着忙碌充实的生活,在实习的岗位上提前适应残酷的社会,在桌前埋头学习阅读着......
我一直认为,大学的四年,除了在学校的几个月以外,寒暑假的时间,也应该算作大学的一部分,只是这部分时间比较特殊,处于无人管辖的真空地带。
因此这段时间,也是人与人之间拉开差距的最佳时刻。
立过的目标,喊过的口号,是用来实现的,而不是拿来后悔的;大学的假期是用来适度充电的,而不是放着颓废自我的。
愿你这个寒假的flag,也能顺利活过假期,并且在开学前一天,骄傲地做着假期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