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前方传来军报,绵竹失守,诸葛瞻阵亡,魏军邓艾率军已经攻破雒县,向成都杀来!”传令士兵满头大汗,慌张地对刘禅说。
刘禅顿时慌了神,立刻从龙椅上站了起来,左右踱步,不知所措。
“众卿可有退敌之策?”刘禅急切地问道。
朝堂上的一群人已经乱成一锅粥,窃窃私语,左顾右盼,捶胸顿足,唉声叹气......
这时,光禄大夫谯周走上前来,大声说道:“你们不听我《仇国论》的论述,劝陛下伐魏,以卵击石,招惹虎狼,劳民伤财,注定是这个结果,如今国弱兵乏,粮草不济,魏军大军杀来,我们靠什么抵挡?为今之计,只能投降,才能保国人平安,没有其它办法!”
刘禅听谯周这样一说,顿时呆坐下来,神情沮丧,往事一幕幕在他脑海里浮现......
公元223年3月,刘备在永安宫病重,将刘禅(18岁)和诸葛亮叫到他床前对他们说:"丞相你的才能比曹丕高十倍,一定能治理好蜀国,完成我的遗愿。我的儿子如果能够辅佐,请尽力辅佐,如果他不成器,爱卿可以取而代之。”
诸葛亮听后顿时大惊,赶紧跪倒在地上,眼泪夺眶而出,惶恐地说道:"臣一定竭尽全力,效仿古人忠贞的节操,直到献出我的生命。”
刘备咳嗽了几声,有力无气地说:“那就多谢丞相了。”然后又对刘禅说:“你和丞相共事,要像对待父亲一样听他的话。”
刘禅痛哭答道:“我肯定对待丞相如同父亲!”
诸葛亮走后,刘备私下秘密对刘禅说:“丞相操劳,我另叮嘱李严辅佐你,切记一定要用好李严,丞相虽然治国有道,但是军事能力不如李严,李严文武双全,我任命他为中都护,负责内外军务,两个人辅助你,我才放心,军事上多问李严,听取他的建议,我死以后,你要富国强军,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轻易攻打曹魏和东吴,让他们鹬蚌相争,凭蜀道的天险,可以保蜀国太平。”
刘禅说:“儿臣记住了!”
公元226年,刘禅急召李严,对他说:“丞相要攻打魏国,爱卿有什么想法?”
李严回答道:“此时我国国力不如魏国和东吴,况且魏国和东吴交战双方没有实质性的损失,如果攻打魏国,那么不仅会劳民伤财,而且会遭到魏国报复,决不能在这个时刻伐魏。”
刘禅说:“爱卿和我的想法一样,可是丞相执意伐魏怎么办?”
李严回答道:“先皇临终前让陛下视丞相为父,您不能和丞相发生冲突,让臣来阻止他。”
之后,诸葛亮让李严去镇守汉中,准备伐魏,李严百般推辞,还说让诸葛亮给他五个郡,封他为巴州刺史,故意激怒诸葛亮。
诸葛亮一肚子气,想发火,可是忌惮李严是托孤重臣,并且有兵权在手,况且刘禅也暗中支持李严,于是他的伐魏计划暂时搁置,寻找机会削弱李严的实力,从此,诸葛亮和李严的关系势同水火,不可相容。
公元227年,诸葛亮再次上奏要求伐魏,言辞激烈,并向刘禅呈上《出师表》,表达他伐魏的决心,并且痛斥刘禅诸多过错,刘禅心里委屈,怕得罪他,觉得要是再阻止他,将会引起君臣不和,对蜀国不利,于是同意他伐魏。
公元228年,诸葛亮正式北伐,刘禅得知诸葛亮在街亭被打败,损兵折将,退回汉中,于是以此为契机,贬诸葛亮为右将军,代领丞相事务,下令斩了马谡,惩罚赵云等败军之将,诸葛亮感到很羞愧,无颜面对朝中大臣,于是在同年冬,第二次仓促攻打魏国,在陈仓无功而返,退守汉中。
公元229年,诸葛亮第三次北伐,终于取得一些成绩,夺取了魏国武都、阴平二郡,刘禅借机恢复诸葛亮丞相职务,希望他能回成都,恢复国力,诸葛亮这才回到成都,可是这下惹怒了魏国,魏国准备主动出击。
公元230年秋,魏国三路大军攻打蜀国,诸葛亮很无奈,只能求助李严,让他领兵去汉中镇守,刘禅趁机封李严为骠骑大将军,代领丞相事务,国家存亡之际,李严此时再也没有推辞的理由,于是改名叫李平,进驻汉中防守魏军进攻。连日来阴雨连绵,蜀道行走艰难,爆发泥石流,通往蜀国的栈道被冲毁,曹真率领的部队走了很长时间才到汉中,人乏马困,又突然发现汉中有改名的李严和魏延镇守,攻打很困难,况且粮草运输困难,供应不足,曹真不得已退兵回到长安。
公元231年,诸葛亮得知曹真病逝,觉得时机成熟,又一次出祁山,开始第四次北伐,与司马懿对峙祁山,司马懿占据要道只守不攻,两军相持不下,蜀军粮草消耗很大,诸葛亮催促李严赶紧运粮,李严上报刘禅粮草供应不足,刘禅于是下令让诸葛亮班师回朝。
诸葛亮班师回朝后,痛斥刘禅,说他已经引诱司马懿决战,北伐大业快要成功,班师回朝真是丧失了大好机会,刘禅不好和诸葛亮发生正面冲突,就说是李严督办粮草不利,假传他的旨意,李严也是心知肚明,替刘禅解围,承认过错,诸葛亮一怒之下,借这次机会弹劾李严,说他祸国殃民,蛊惑圣上,刘禅为了消除矛盾,不得已贬李严为平民,流放梓潼郡。从此蜀国不支持伐魏的势力大减,以诸葛亮为首的北伐大军连年攻打魏国。
公元234年,诸葛亮积劳成疾,久攻魏国不下,司马懿坚守不出,最后在五丈原病逝,刘禅得知诸葛亮去世,下令蜀军全进撤退,又怕魏延接着伐魏,借用杨仪诬陷魏延造反“莫须有”的罪名,让杨仪斩杀了魏延,不过没有想到诸葛亮把兵权交给蒋琬和姜维,要求北伐的势力还是很强大。
.......
往事不堪回首,五十六岁的刘禅此时已经泪流满面,想起昔日为了阻止北伐,重用宦官黄皓,牵制北伐势力,他虽然知道黄皓祸乱朝纲,但是没有黄皓为首的宦官集团帮助他,皇位不仅不保,而且蜀国可能早已灭亡。昔日很多将领征战沙场而死,蜀国国力一日不如一日,姜维因为黄皓和他产生很大矛盾。
刘禅心里感慨:黄皓呀,黄皓!你就是汉末的“张让”呀,虽然对我忠心,了解我的想法,但是私心也太重了,利用我的想法搞的朝廷内部离心离德,如今魏军杀来,我派谁去御敌呢?魏国实力强大,兵强马壮,统一天下势在必得,投降既可以保蜀国百姓免遭战火之苦,又可以为群臣找条活路......
思考良久,刘禅突然镇定下来,对群臣大声说:“我同意谯周的意见,投降魏国,谁要是不投降立斩不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