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我带你回家——评陈可辛《亲爱的》

   

亲爱的,我带你回家——评陈可辛《亲爱的》_第1张图片

 寻子之路漫长,等待和希望在被磨灭与再次燃起的时候,那一条“回家”的路该怎么走下去。——题记

   1.

   电影《亲爱的》是一部关注打拐儿童的影片,以写实的场景与人物内心的纠结和挣扎来展示社会某些具有普遍性的事情,凸显整个社会真实的群像。它所蕴含的意义与折射的意味其实有很多。我从电影院出来的那一瞬间,脑海里一直都在回放着,故事的结束,也是另一个故事的开始。

   从这样的一件真实事件延伸到电影,让观众们去反思人性的弊端与弱点,去引起各方对於打拐儿童的关注。

   很感谢陈可辛导演愿意拍如此题材的电影,电影本身并不煽情,之所以戴上“煽情”的帽子,是因为真实,主演黄渤说:“这部电影像是有一只手,你无法阻止它伸进胸膛,触碰你的心灵。”

   2.

   故事发生在一条城中村里,这是田文军和田鹏共同生活的地方。田文军和前妻鲁晓娟育有一个儿子田鹏。离婚后,田鹏被判给了父亲,他随父亲一起生活。父亲经常和他说陕西话,虽然在教育孩子方面,夫妻俩存在着很多的分歧。但毕竟是离了婚,也就只好作罢。田文军教给田鹏的一句方言是:“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

   直到有一天,有一群流氓来到网吧上网,因为没带身份证,中途双方发生了肢体冲突。隔壁的小孩来找田鹏玩,他们一大群娃儿去到了附近的幼儿园的外面玩。此时的鲁晓娟正驱车离开,田鹏看到了妈妈的车,便试图追向前,她似乎也看见自己的儿子却没有搭理他。孩子不放弃,一直往前跑着,往前追着。田鹏四处张望,一辆私家车经过,鲁晓娟的车就消失在视线中。终于他累倒了,便昏倒在地上。田文军看了夜色已经深了,依然没有看见孩子回来,走到隔壁去问小宇。哪知道小宇竟然跟他说,他不是回家了吗?我以为田鹏回家了啊。

   田文军慌了,他以为是鲁晓娟把孩子藏着了,去到她家,哪知道没有。他只好去到派出所报警,警官说,不到二十四小时我们不立案。他穿街过巷,疯狂地找孩子,可是都是失望而归。过了二十四小时之后,警官在监控视频里看到了一个陌生男人抱着孩子,出现的地点是在罗湖火车站,时间是七点三十七分。田文军赶到的时候是七点四十分。

   他们没有任何的办法。田文军只好通过不同的渠道去发布寻找孩子的帖子以及消息。他在网吧的店铺门前写了个牌子:寻子,20万元现金!!可是这个社会的骗子有很多,很多骗子看到20万的报酬,自然会打他的主意。途中他经历过骗子、房东逼他离开。各种不好的情况田文军都遇到了,但他依然不放弃,他说:“总有一天,我会找到我儿子的。”随后,他和鲁晓娟加入到了一个寻子团里。在这个团里,都是丢失孩子的父母,他们为了给自己鼓励,不断地唱《隐形的翅膀》而且还会双手打拍子地给自己鼓励。

   几番波折,田文军和鲁晓娟接到了一个消息说田鹏在安徽。他们驱车赶到,终于在安徽的偏远农村里找到了自己的孩子。孩子不断地喊着养母为妈妈……途中发生了与农妇李红琴的肢体冲突。他们一行人被送到了派出所。警官开始对李红琴拷问,她用安徽芜湖的方言躲在墙角里说了句:“因为自己没有生育能力,生不出小家伙。吉芳是我男人从工地上捡回来的。”但是她无法证明,那个口中的吉芳不是她过世的丈夫拐骗来的。警官只好以“妨碍公务”罪让李红琴坐了半年的牢。半年后,出狱了,因为找不到吉芳的亲生父母,警察只好把她送到儿童福利院进行寄养。

   李红琴不死心,她再次来到深圳,遇到了一个失魂落魄的律师高夏。高夏因为冒充国家人员而被律师事务所炒鱿鱼了。李红琴求高夏帮自己,他接了她的案子,把资料整理之后开始了“发誓要拿回孩子”的路。她求过很多次院长,院长都拒绝她。认为她不适合领养这个孩子,而且还是老问题,她无法证明吉芳不是自己丈夫拐带回来的。为了求证,她去找到了唐青山,唐青山是过世男人的建筑工友,他依然拒绝,面对最后的一丝丝希望,她选择和他发生了关系。当她看见了寻子团在火车站门口的活动,她认出了田鹏,他喊她妈妈,但是寻子团的人们却认出了她是人贩子的老婆,所以不断地暴打她,为了李红琴,高夏全部替她挡了。他站在夜幕下的深圳对站在旁边的李红琴说:“你看,这个城市多有钱啊。”

   虽然李红琴没有办法要回吉芳,但电影的镜头最后给她开了个玩笑:她怀孕了。李红琴在医院的走廊里蹲下身来,拼命地哭。唐青山的出现,其实让李红琴的在人生交叉路口的选择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侧面去揭穿了丈夫的谎言——“不能生育”从某个层面上说,表现出了农村基层妇女被男权主义压抑的生活,内心的苦痛无处可诉,也许,她们才是最需要受到社会关爱的一群人。吉芳和田鹏的出现让李红琴的人生看到了希望,即使吉芳最后没能要回来,这样的转变,看出了人生的意念坚持的迷茫希望与徘徊在人生交叉路口里如何把脆弱的希望再次演变成深深的绝望。

   3.

   源于电影是一个由真实故事改编的,所以电影里很多场景和对白乃至人物的内心都显得特别真实。而且这种真实在表面上是能够赚取观众的眼泪的。若只是说眼泪的话,似乎有些说不过去。我们必须回到电影本身来探讨这部电影,就得必须先撇开真实故事的影子。

   这部电影显然不是为了谴责人贩子的过错而拍摄的,毕竟,人贩子从头到尾都没有出现过。它是为了探讨社会上问题,这些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其实从中折射的人性等较为深刻的问题它显然比现实温和很多。现实与电影不一样,它的残酷与残忍是电影不能够比拟的。

   看罢电影,让我们庆幸的是,田文军和鲁晓娟也许是幸福的,毕竟整个寻子团就只有他们找到了孩子。但当初发生拐卖事件的时候,是鲁晓娟在倒后镜看见自己的孩子却狠心地没有搭理他。田文军他有着强大的信念,无论是他摆地摊还是守着网吧,抑或是跟着寻子团去找孩子,他都有一个强大的信念是“我会找回我的儿子的。”三年来,跑遍大半个中国,最终还是找到了孩子。只是昔日熟悉的孩子,嘴里叨念的妈妈却是自己的养母,他感觉自己是二次人贩子。

   每一个家庭的团聚,都意味着另一个家庭的分离。李红琴,这个养育了田鹏那么多年的养母,她是生活在最底层的人们,她与田文军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她相信自己男人所说的一切事情。当她拿着检验报告,护士告诉她怀孕了,她说:“我不能生育。”护士只是说,结果没有错。这显然是对於人性无知与愚昧的巨大讽刺。她虽然很可恨,但是也很可怜。为了取回小孩吉芳,东奔西走,她所付出的,其实不比田文军他们少。只是在法律层面上说,你没有任何的证据就不能够证明孩子不是被拐带的。法理难断人情。

   从小,我们都会被教育为学做好人,不要做坏人。只是从来没有人告诉我们说,好人与坏人,是否理应有个缓冲或者所谓的灰色地带。但从这部电影里,我们看到的,其实不仅仅是一个好人与坏人,其实它的界限是相对模糊的,就是拿着放大镜去看,它也未必能够看出细微的纹理出来。

   寻子团其中一员韩志忠六年来不放弃找孩子,六年后直到妻子怀孕,去办理准生证的时候,对方要求其出示死亡证明。韩志忠拍着桌子骂着,我的孩子失踪了六年,我们找了六年。你怎么知道我的孩子死了呢?影片里安插了很多这种社会真实的情况与影像,具有一定的讽刺意味。我们总是说,规矩是人定,但种种不公平的对待,现实种种的真实情况,正正凸显了法律制度的不完善,难道就不能就个别情况而论吗?拐卖儿童屡禁不绝,它所反映的,不仅是社会问题,更多的是折射人性与唤醒亲情的作用。为何要等到丢失了才觉得重要了呢?

   这部电影的主调相当悲伤,当然我从电影院走出来的时候,不觉得它催泪,但是它的真实的确打动了我。像是悄无声息地去控诉社会上种种的不公平,从侧面去谴责人贩子无情的拐卖,当亲情遇到了与社会法制与伦理之间,该如何割舍的问题,甚至还衍生出道德线上的各种现实。看似波澜不惊的情节,其实它蕴含了很多主旨。例如佟大为在为赵薇挡打架的那个镜头上,他说:“他们怎么就不能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想想呢。”这个时候,他发现自己和李红琴其实是同是天涯沦落人。

   佟大为的角色起到了和众多主演缓冲的作用,他有点像上部电影《中国合伙人》王阳的角色一样,比较温暖,如果整部电影是冷色调的话,那他的存在,就是较为温和的暖色调。他的个性是善良的,高夏这个角色其实应该定位为“城市异乡人与边缘人”他们挤公交车,吃泡面,这些种种,难道不是当下为了生活而奔波劳碌的一大群人的形象么?这个角色的存在我觉得有种见缝插针的味道,他既能够缓冲冷色调,又能够代表着,角色已经浓缩成为了在城市生活拼搏而奋斗那一群人,有积极向上的味道在里面。

   《亲爱的》就像是一部流于黑暗的河流,它五味陈杂,但会找到归属,只是时间颇显漫长与挣扎。任何繁荣的上层或许都隐藏着所有涌动不安而暗藏黑暗的河流,而《亲爱的》正是抓住这点,它把这些现实的现象放大,折射出不一样的内涵与人性。

   我今天在微博上写着:“也许希望就在路的前方。不放弃不抛弃。但愿我们找到的不仅仅是回家的路,而是一种心灵上燃烧的希望,一种可以引导自己前行的精神力量。”我们在电影里看到了所谓的悲剧,但是依然感受到中国父母普天下的那一种共性——对孩子的爱。田文军在拍摄寻子视频的时候,说:“如果哪位买了我的孩子或者拐带了我的孩子,请不要给他吃桃子,他会过敏。”李红琴在深圳许多天,她就是为了能够看看田鹏,虽然好几次都被田文军轰走,她说:“不要给他吃桃子,他会过敏。”田文军此时,眼眶泛红。

   我今天想到了黄碧云笔下的烈佬,结局那句:“如果他找到我,人生后来的道路,会怎样?”同样是探讨社会底层的人们,也许,每一个人走过的路都不一样,但我依旧相信,有些事情的发生即使不能预料,也能够避免悲剧的发生。

   记得当时工作的时候,中午时分,同事们已经下班,隔壁同事的妻子正在家里切着菜,女儿站在椅子上伏在走廊的阳台上玩着。约摸十多分之后,孩子不见了。等到同事回来,问她孩子呢。孩子呢?孩子不知道走到哪里去了。父母的脸色顿时青了,为此男人骂了女人好几声。庆幸的是,那个女娃娃在街上看到了另外一个同事的妻子,喊了声阿姨。于是便把她带回家。每一次想到此事,我都觉得心寒,这完全的可以避免的,不是吗?难道在自己眼皮底下不能把她看好吗?我常常在想,如果当初没有找回来怎么办?

   家长总是害怕自己的孩子长不大,便会有忽略看护的情况发生。任何安全和保护都是相对的,危险亦是,但作为大人们,应该要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的能力。例如必须牢牢记得父母的电话以及家庭住址这些基本的东西。

   4.

   赵薇和黄渤作为电影的主角,我料想,通过这样的电影,我们都该了解以及同情那些丢失小孩的父母以及买父母的内心挣扎与纠结。其实说到底,还是因为爱,一家团聚一家分离,这似乎是注定的结局,当然导演的意思并非停留是在这个层面上,接受采访的时候,陈可辛就表示,“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很多时候,你会发现有理说不清的事情在发生。”当人性与社会制度或是规矩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是该同情人性呢,还是应该理解“按规矩办事”这句话呢。张译饰演的韩志忠躲在墙角一个人哭泣的时候,其实蛮打动我的。这么多年来所有的希望,绝望似乎都在此刻爆发。寻找孩子,尤其是大海捞针的时候,其实需要一个信念,同时也需要强大的内心与希望。现实中,韩志忠的原型还是没有找到孩子,他没有彭高峰那么幸运,导演特别贴心地在电影末尾的时候,播出了孙海洋的寻子信息,屏幕上的电话便是他真实的电话。也许,我们能够做的,是唤醒社会的意识,去引起社会大众去关注这个现实里头所发生的种种事情。我们曾经拥有过爱,而这些无论是被拐的孩子抑或是卖/买孩子的人们,其实都需要关爱,而不是一直站在自我的角度去看他们所犯下的错误。好人也有可能做坏事,我们不能把好人做了一件坏事所以就忽略他曾经干过的好事。这个社会的对立与偏倚,大多数的时候,都具有缓冲的功能,而不是一直保持在原地不动。既然舵手都能见风使舵出航,为何我们不能去理解他们所经历过的痛苦与内心的纠结和挣扎呢。

   人世间的残酷远远不止与此,它只是一角冰山,凸显的社会性问题众多,为了身边的孩子,我们能够做的,依然是少之又少,打拐道路,路漫漫,何时是个头,依旧不清楚。但我们仍然要给予他们强大的希望,尽管有可能会绝望,但相反,只有强大的希望才能够支撑他们走下去,直到找到孩子的那一天。

   预告片有句台词是:离家的路有很多条,回家的路只有一条,亲爱的,我们回家。

   我想,每一个丢孩子的父母,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找回来,带回家,但我想说,爱,一直都在,它会带你们回家。只是要付诸漫长的等待路途,也许某一天,清晨醒过来,孩子就睡在自己的身边,温暖再次涌上心头。所有沉淀下来的情感与纠结甚至是挣扎都会爆发出来。

   但愿我们能够找到的,不仅仅是回家的路,而是心灵路途上的最温暖的归属。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是社会的希望,但愿这个社会的买卖能够少些,毕竟亲人分离是最痛苦的事情,更何况是小孩子呢。

   但愿温暖依然能够透过阳光的裂缝折射到每一个人的心中,一直到永远……

你可能感兴趣的:(亲爱的,我带你回家——评陈可辛《亲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