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秦淮君
在众多好莱坞大片和国产神剧充斥的当下,再聊一聊上世纪的老片似乎有些过时。但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历久弥香,绝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淡出人们的视野,《教父》如是,《这个杀手不太冷》如是,《拯救大兵瑞恩》亦如是。
1998年,刚刚被《侏罗纪公园》“洗脑”的中国观众,又被同一个导演的迥异之作所震撼:这位名唤斯皮尔·伯格(撕皮儿·剥壳)的大胡子导演,顷刻间为国人注入了战争电影划时代的全新概念——战争片竟然能这么拍!
一、这也能叫战争片?
《拯救大兵瑞恩》宣传海报
我们看惯了《大决战·大战沪宁杭》、《地道战》、《鸡毛信》等主旋律战争片,理所当然地认为战争片应该走这样的路数:
敌人是魔鬼
战斗力是渣渣的
人民群众是神通广大的
主角军队军队是战无不胜的
战争场面一定是十分宏大的
主角是一定不会牺牲的
电影细节是肯定不会写实的
可是《拯救大兵瑞恩》给我们带来的是什么呢?
敌人竟然也是人
战斗力竟然也是很强悍的
人民群众竟然是惊慌失措的
主角军队竟然是怯战且哭爹喊娘的
战争场面是既宏大又细致的
主角竟然也是可以牺牲的
电影细节是一定非常写实的
这能被叫成战争片?这就是能被叫成战争片,而且甚至成为日后好莱坞战争片的模板,并植入世界影坛,在韩国尤其发扬光大(如《太极旗飘扬》、《高地战》等后起之秀)
《拯救大兵瑞恩》,和它的后继经典战争影视剧,如《兄弟连》、《太平洋战争》、《战马》等(好像都有斯皮尔·伯格的身影)一起,进一步巩固了国人对战争片的定义——真,善,美。
真
剧情真实,画面真实,真实到血肉横飞、金属碰撞、哭爹喊娘,让人身临其境
善
人性本善,兄弟情深,到了战场,唯一能托付的,除了步枪,就是身边的战友
美
精致到令人瞠目的武器,散发浓浓的武器美学;和细腻到令人泪奔的情感,流淌暖暖的人性之光
同时,这部电影也是对落入固有窠臼的国人一次精神洗礼:观念的多元化、开放化、主动化。
多元化
多元地看待一场战争,从我方,也从对方
开放化
开放地接纳西方思想,人与人之间不一定非要刻板死板,也能如此诙谐幽默
主动化
主动地思考战争本身,它是你死我活,但绝不仅仅只是你死我活
值得高兴的是,世界各国战争电影身上渐渐都有了《拯救大兵瑞恩》的影子,写实、刻画人性,直刺人心。而以抗战神剧著称的我国,也在近年陆续推出《紫日》、《集结号》、《1942》等大片,让人眼前一亮,心头一颤。
二、八命换一命,这不是一群傻子么?
连搜救小队自身也质疑这趟任务
谈及电影剧情本身,男生看武器和战斗场面,女生看兄弟战友之间的过硬友情,但无论男生女生,都会对电影本身的“拯救”二字产生天然的困惑:
八命换一命,这不是一群傻子么?
这部电影,讲的是二战西线战场开辟——诺曼底战役的宏大一幕,但剧情主线却是由美国游骑兵部队一名中下级军官米勒上尉(汤姆·汉克斯饰演)率领一个八人小队(含米勒自己)深入敌后,拯救美军伞兵瑞恩的故事。
为什么这群游骑兵要去救一名伞兵?电影的解释是:瑞恩兄弟四个全部参军,三个哥哥均已牺牲,为了保住瑞恩家的独苗,要派部队把他找到并送回美国。
且不说这队人马能不能找到这个瑞恩,拿八条名换一条命,这些士兵真是倒霉到家——这命真不如瑞恩值钱!
好,这个疑问也不是一朝一夕了,从电影刚上映起就引发巨大争议。这里也不需要从正方反方辩论,举几个例子,大家自己判断就好。
1:在奥马哈滩头,明知前方德军火舌飞舞,士兵们还是要冲出登陆艇,顶着MG-42的弹雨往前冲,尸横遍野。他们是不是傻?
整个滩头,德军机枪如割麦子一样屠杀美军
2:还是奥马哈滩头,中弹的士兵倒在海滩上痛苦呻吟,身无武器的随军牧师冒着弹雨跪在地上,为士兵祈祷。他们是不是傻?
随军牧师送重伤士兵最后一程
3:冲上滩头的A、B、C、D等小队几乎成建制被消灭,按说根本没有能力突破德军的大西洋壁垒,但他们已然前赴后继,想着法子打开缺口。他们是不是傻?
队伍打散了,任务不能丢
4:这八人搜救小队的八名成员,明知前途未卜,极可能断掉身家性命,抱怨一番后依然深入敌后执行任务。他们是不是傻?
质疑归质疑,还是上路了
5:在法国某小镇废墟,卡帕佐(范·迪塞尔饰)为了救小女孩而被德军狙击手射杀。何必多此一举呢,他是不是傻?
刚救完小女孩,这个日后的《速7》硬汉就被狙杀了
6:八人小队(此时只剩7人)遇到德军重机枪阵地,明明可以绕过去,但依然合力把这个据点拔掉,此战损失了随队军医。听着军医最后一边飙血一边哀嚎着“妈妈”,“妈妈”时,我们又会问:他们是不是傻?
此图限制级,少儿不宜
7:等队伍找到瑞恩,瑞恩却不愿离队,而要留下与队友并肩作战时。我们此时甚至会出离的愤怒:人家花8条命来救你,你还这么任性,你是不是傻?
这位就是瑞恩了,当年的马特·达蒙还是小鲜肉
8:米勒上尉率搜救小队留下来,与瑞恩所在的伞兵部队一同抗击来袭的德军。本来可以强行拉着瑞恩离开战场的他们,为什么会留下来“送死”,他们是不是傻?
搜救小队和瑞恩所属的伞兵部队在此战损失殆尽
9:小股美军散兵游勇利用轻武器抗击德军重装部队而不畏惧,八人小队最终牺牲到只剩两人(机枪手和翻译厄本),连米勒上尉自己都战死了。他们,是不是真的傻?
米勒上尉最终也战死沙场
如果,服从军令是傻,救死扶伤是傻,宁将困难留给自己是傻,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是傻,牺牲自己换得战友幸存是傻,等等等等,那他们是傻,真傻,不能再傻!!
我爱他们的傻,虽然也心有不甘:不甘心米勒也会牺牲,不甘心犹太士兵会被活活戳死,不甘心拿着甘油炸弹的伞兵会被自己的炸弹炸死,不甘心狙击手最终被坦克轰杀……有那么多的不甘心,也不会阻止他们的傻,和我对这些傻瓜的爱。
是他们的傻,让我们看到了战友、兄弟、良知、信仰、青春、激情。如果不是傻子,我们是不是又回到了主旋律时代,我未可知;但如果没有这些傻子,斯皮尔·伯格的经典,以及历史上真实的战地情谊,又从何体现呢?
毕竟,这些傻,是历史的真实。而我们现在的和平,真是这些傻子用命所换。
而整场电影,在出色的画面、紧凑的剧情、残酷的真实,和傻瓜的傻之后,用一句台词可以做个总结:米勒上尉在临死前,凑在瑞恩的耳畔说:“Earn it!”(活下去,对得起兄弟们的牺牲)。
如上,我们要对得起这些傻子,对得起傻子为了别人的生,而选择了自己的死。而这,才是《拯救大兵瑞恩》的终极奥义吧。
米勒上尉临终前对瑞恩说:“Earn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