份子钱杂想

文 by 达达

份子钱杂想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国庆已过去好久,大家荷包里的钱是否还充足来准备双十一?前段时间有没收到红色炸弹?尤其是很长时间没有联系的老同学。

因为远在外地,这样的婚礼出席不多。不过大家通知结婚的方式大同小异:

问其他人拿到我的电话号码,

打通后,自报家门,寒暄几句“你在哪里工作啊”,

入正题“我X月X日,要结婚”,

听到这个我通常都会道声“恭喜”,

接着再客套,“到时来参加喜宴”,

我 “工作忙,可能回不去”,

有同学会说“没事,有时间回来参加”。

我答“好”。

想到这个,依然记得我和其中一个准新娘道贺时,连句谢谢都没有,回应只是“记得来参加”,当时内心一万个不愿意。晕,难道要电话时,没有顺便打听我离家很远的情况?整个对话没有真诚。


喜宴之前,往往有热情的同学会问我,要包多少红包。

以前,怕丢面子,觉得同学一场,不管关系远近,虽然人不到,红包都会送上。

接触理财后,很多观念发生变化。越来越不理解,那些结婚才联系我的同学,过后一句话也不会说,我为什么要花这份钱来买这个人情?!

但即便有这样的想法,同学结婚时,我依然没有参加,还是会按着同学之间商量的数,托其他同学把红包送上。

为什么会这样?本不愿意但又这样。思来想去,还是自己太在意别人的看法。

每次给红包时,不免和周围人唠叨,也会听听他们的意见:

我:“和新婚的人都没联系,为什么要给”?朋友:“其他同学都给,我们不给不太好”。大人:“同学一场,说不定以后有用的着的地方”

受朋友影响,我觉得不给的话,会不好意思,让别人觉得在外面赚点小钱,不上礼,瞧不起。可是,谁赚钱容易?至于长辈们的看法,平时都不怎么联系的人,怎能指望在关键时刻帮你一把。

以后接到这样的电话,我还是会祝贺,不过只有衷心的祝福。或许我们想太多,也许打电话的人,只是想分享。但我疑虑,好久都不联系的人,要分享什么…所以我在想,对于那些要结婚的人,他们会不会也很纠结,要不要请XX同学来参加?

哈哈,我没经历过,也不知道。想着结婚时只请很要好的同学朋友,那些许久不联系的同学就不麻烦了。


大学同学就很不一样,平等随意。

来到广东后,我所接触的人对钱,对礼金的态度,让我非常推崇。

就拿我参加大学同学的婚礼来说,其实我也没去,刚好新入职一家公司,不太好请假。对于大学同学的婚礼,满满的祝福,微信送上红包。出乎意料的是,同学只收下零头,剩下的钱退了回来。她和我说,按风俗没到现场参加婚礼的,收到的礼金大部分要退回去。后来我问了另外一个广东本土的朋友,她说确实是这样的。看,社会上说广东人很小气的言论,其实是不符的。他们的金钱观比我所接触到的北方人要更实用,也更让人舒服。

亲历过我家乡婚礼的都知道,我们熟悉的朋友圈子包的红包数量是一样的,不管你贫穷或富有。广东这边,不管你贫穷富有,看心意,想多给就拿多些,无论数额多少,都是心意。

通常我们在账房先生那里上礼,有一个举动,我一直觉得很正常。但是和南方的朋友聊到这些事时,我逐渐意识到这样的做法有些不妥---我们上礼是没有包红包的,也就是说,我们会把红灿灿的钞票拿出来,账房先生会登记某某XX元,那个画面是不是很土豪。后果是我们很容易看到前面的人给了多少钱,大家会比较。我小时候亲眼见到大人们讨论“某某给了多少,那我们也…” 。

广东呢(包括南方其他地区的朋友对我家乡直接给钱的做法很震惊),他们习惯包红包。我好奇,那么多红包堆在一起,怎么分得清是谁给的。送红包的人不在意的话,就直接丢过去,主人会在上面写个名字,以备后面回礼。


国外没有礼金这个东西,但是他们会送礼物。通常新婚夫妇会发出一份新婚礼包。收到的人根据上面列的清单(茶杯,书,化妆品…)买来送给新人。

我也想这样。

有人说“为什么不给现金呢,这样新人想买什么款式,价格的物品,都可以自己决定”

哈哈,确实。

图片发自App

送钱给别人,重要的是大家都舒服。

你可能感兴趣的:(份子钱杂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