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只是在道德的“虎口”侥幸脱险

哪怕道德上的完人,也只是惨烈的自我斗争到最后的胜利者而已。平凡如我们,不过是刚巧没犯错,在道德的“虎口”侥幸脱险。


我们只是在道德的“虎口”侥幸脱险_第1张图片


我对眼下的社会,越来越理解不能。没想到动物园老虎咬人,竟然会成为争执不休的舆论焦点。


事发八达岭野生动物园,游客在驾驶通过时私自下车,遭遇老虎袭击,连带解救者,最终一死一伤。


画面记录了当时的场景,我的第一反应是骇人。


可奇怪的是,很大一部分舆论,将矛头指向当事人不守规则,明知故犯。“坏了规矩活该找死”、“智商欠费还能怪谁”之类的声音,不绝于耳。更有甚者,开始人肉当事人,号称挖出了小三和医闹的历史,一副真理在握唯我独尊的做派。


我很钦佩这些人,气势汹汹,言之凿凿,拿低道德充高级,把不要脸当学问。


当事人有没有犯错?当然。是不是违反规则?肯定。于是就死有余辜?呵呵。


我们只是在道德的“虎口”侥幸脱险_第2张图片


身在国内,违反规则的事儿,谁都见得不少。乱扔垃圾随地吐痰是家常便饭,地铁里先下后上有序乘车也每每是空谈。


我住在上海,去浦东机场要坐2号线,到广兰路换乘。每次到站,车厢里拖着大小行李的乘客都还没动,站台上等候多时的人群就一拥而入,摩擦、碰撞、叫骂,如果不小心摔倒,发生踩踏也并非妄言。


面对类似情况,守规则的人,当然会埋怨不守规则的人。但处理或者处置,也应该遵守相应的规则。譬如要求更严格有效的执法,譬如设置更多排队辅助设施。


好像没听说过,因为你不够文明、不守规矩,所以不配出现,甚至不配活着的道理。以人治代法治,一言不合就说“去死”,潜台词哪里是“你们不守规则”,而是“老子就是规则”。


我们只是在道德的“虎口”侥幸脱险_第3张图片


以前在微博上看过一则短视频。酒店的闭路电视,拍下了小偷行窃的全过程。偷完之后,小偷仓皇地夺门而出,结果被经过的汽车撞翻在地。转发清一色说着“活该”“报应”,不少人“哈哈哈哈哈哈”地大笑。


看到小偷,可以指出,可以报警,也应该让违法者受到惩戒。可车祸是命运无常。以此为乐,说轻一点,暴露出薄情寡恩,说重一些,简直是散布恶意。


平日累积的种种不满,承受的种种不公,在他人确凿无疑的错误之中,找到了一泻千里的通道。这样就道德吗?


我们只是在道德的“虎口”侥幸脱险_第4张图片


社会撕裂,阶层固化的现实,已经无需再讲。可同一片土壤,有人怨天尤人,也有人怡然自得。


每有不文明、不体面、不守规则的事情曝光,总有人叫嚣 “乱世重典”。我很好奇,这些商君李斯的门徒,是否懂得今昔之别,又是否明白轻重之分。他们会否理解法律的由来规则的边界,能否辨析什么是上限什么是底线?


如果这些要求太高的话,至少别搞双重标准吧。


扪心自问,交通规则命令禁止乱穿马路,但有多少人在四下无人无车的时刻,不曾闯过红灯?教师、医生的从业规则肯定不包含收礼,可被逼无奈为了家人打点的时刻,多少人有底气说一句,违背规则可耻?


我们只是在道德的“虎口”侥幸脱险_第5张图片


孟子他老人家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人事不顺,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拿别人发泄,算什么好汉?


规则也好,道德也罢,有揽镜自照的觉悟,想必谁都不会轻率地拿出来,作为他律的尺子。


讲点善意,多点温和,对脑子和身体都有好处。别打着正义的旗帜,就以为自己多高尚。哪怕道德上的完人,也只是惨烈的自我斗争到最后的胜利者而已。


而平凡如我们,不过是刚巧没犯错,在道德的“虎口”侥幸脱险。


图片|网络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只是在道德的“虎口”侥幸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