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号也能做直播?在《加油!向未来》科学不需要高冷!

严肃科学不高冷,

让年轻人易于“入口”

上一次一边发笑一边接收科学知识是什么时候?

是看《海尔兄弟》还是《十万个为什么》?仔细一想似乎都是小学三年级以前的事情。为什么我们渐渐地不再为科学发笑?渐渐觉得科学就该是一件严肃高冷不容发笑的事情?

没想到,再一次为科学笑出声来,是因为央视综合频道每周日播出的大型科普节目《加油!向未来》。这个节目已经进展到第二季,主持人是央视“最强科学兄弟”组合:撒贝宁和尼格买提。从曝光的最新照片来看,他俩为了做一个实验验证魔术贴的粘性,竟然被捆在了一起。挣脱不开的束缚只为告诉大家“力”的作用。

“蛟龙”号也能做直播?在《加油!向未来》科学不需要高冷!_第1张图片

这样好玩的镜头并不是《加油!向未来》第一次出现,甚至可以说是节目组的拿手好戏——让严肃的学科走下神坛,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传递它们的内在精神:让科学变得热血、好玩甚至惊险激烈。

传统科普类节目的一大缺陷就是高深的科学知识本身很难被观众吸收。科学涉及的范围太过广泛,但内容却过于抽象,二者的矛盾使科普节目难以形成完整的文化传播体系。

为此,《加油!向未来》找到的解决办法,归根结底,就是“不高冷”。用年轻化的语言讲严肃学科,并不是所谓的“恶搞”,而是对现代人日益提升的精神文化要求的精准把握。

现在的年轻人常常在网络上将自己获得的讯息和知识比作“吃粮”,那么电视工作者需要研究的工作,或许就是如何结合时代特征,将原本生的硬的学科知识,转化成香喷喷又营养丰富的大餐,让屏幕那头的年轻人“好入口”,“吃得下”。

海下实验不高冷,

亲眼见证海底世界

在看《加油!向未来》时,能够明显感觉,为了让科学“不高冷”,主创人员一定花了大力气。毕竟

严肃学科走下神坛以后,如何做到“有嚼劲”和“有营养”的双赢,是现阶段科普类综艺节目最大的难点症结所在。

你以为第一期节目中请来百米跑运动员张培萌与歼-10赛跑就已经够吸睛够刺激了吗?没想到节目组还有“大招”!

秉承科普宗旨的《加油!向未来》,在前两期节目中展示了我国先进的航空航天科技之后,再一次拓展了科学探索的疆土——在世界最深海沟开展一场深海实验。这次,他们的实验室被“搬”上“蛟龙”号,驾驶“蛟龙”号的“深海的哥”刘晓辉担纲本次实验员,呈现了一场激动人心的深海直播。

“蛟龙”号也能做直播?在《加油!向未来》科学不需要高冷!_第2张图片

要知道,“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是一艘由我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载人潜水器,也是863计划中的一个重大研究专项。和“蛟龙”号合作来做一档科普节目的实验,是前所未有的尝试。

虽然下潜过程在观众看来很紧张,但从目前曝光的视频中,能听见刘晓辉在“蛟龙”下潜过程中轻松淡定的声音。4800米深处的马里亚纳海沟,变得也不是那么令人陌生和恐惧。

“蛟龙”号不高冷,

“深海的哥”海下开直播?

今年5月初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开展了中国大洋38航次第三航段第二次下潜,这也是今年“蛟龙”号在世界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进行的第二次下潜。《加油!向未来》第二季节目组经过与海洋局以及“蛟龙”号科考人员的多方探讨,达成了史无前例的深海尝试。这次直播,不仅有潜航员全程解说实验过程,还通过潜水器摄像机纪录下了实验物品在下潜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变化。

在强烈的冲击下,最直观的实验变化,更深地印刻在观众脑海里。看完只想说,厉害了我的“深海的哥”。

“蛟龙”号也能做直播?在《加油!向未来》科学不需要高冷!_第3张图片

是的,“深海的哥”是“蛟龙”号驾驶员刘晓辉自己给自己起的小绰号。

这个绰号一下子把他与北京五环上奔驰着的的哥形象联系在了一起。但对于他的职业和职责,却意外地精准,轻松愉快的一句话,就让这个离我们生活很遥远的职业变得亲切。

要知道,原本在普通观众的心里,驾驶世界上下潜深度最深的作业型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的工作人员,肯定是紧张严肃、不苟言笑的严肃形象,谁知他面对《加油!向未来》的观众,却幽默风趣,明明就是一个我们身边的同龄人,仿佛平时也会一起在微信群里聊聊家长里短的朋友,心理距离一下就被拉近。

而他要给《加油!向未来》的观众朋友们验证的实验,更是被工作人员简单又不失精确地概括为“俗话说,压力山大,但压力海大不大?要用实验来说话!”

深海萌物不高冷,

“好吃让人理解科技重要性

而且除了严谨的水下作业,和节目给出的实验任务,刘晓辉还给观众们带来了不一样的深海体验——比如在海底4800米的深处,他找到一只长达40厘米的海参。

虽然知道这是一次非常有科技含量的生物取样,但坐在电视机前的笔者,却羞愧地流起了口水。

没想到,放弃“高冷范儿”的科普,让“吃货”也能理解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并从过硬的科技力量中找到自己的爱国自豪感。

“蛟龙”号也能做直播?在《加油!向未来》科学不需要高冷!_第4张图片

要知道,此次“蛟龙”号下潜作业获取的玄武岩样品,对研究马里亚纳海沟的成因以及其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采集的生物样品对于促进深水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生物地理学等研究具有重要价值。而通过直播,观众们仿佛也成了这次采样的一个参与者。

结束实验,长舒一口气,刚才这一顿“科技大餐”,吃出了美味,吃出了营养价值,更吃出了热血与自豪之情。吃着碗里的,不禁让人想起“锅里”的,不知下周,《加油!向未来》还能给观众带来怎样“舌尖上的科普”?

你可能感兴趣的:(“蛟龙”号也能做直播?在《加油!向未来》科学不需要高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