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地震,61秒逃生预警,物联网立功了!

6月17日22时55分,在四川宜宾市长宁县北纬28.34度,东经104.90度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这场昨晚突如其来的地震,让11年前那场痛彻国人心扉的汶川地震再一次浮现在眼前。

四川地震,61秒逃生预警,物联网立功了!_第1张图片

据四川省应急管理厅消息,截至6月18日11时,地震已造成宜宾市和乐山市8县(区)受灾,因灾死亡12人。因灾伤病135人,紧急转移安置4496人;倒塌房屋72户73间,严重损坏房屋12户19间,一般损坏房屋6424户781间;直接经济损失1081.8万元。目前,长宁县、珙县已完成第一轮全面搜救,未发现新的伤亡情况。

让人略感安慰的是,这次地震发生之后,包括成都主城区在内的不少地方都提前发出了61秒地震预警,并通过电视、大喇叭等多种手段提醒民众及时避险。2018年5月9日,成都高新区联合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在成都高新区60个社区启用地震预警“大喇叭”,通过社区广播、手机、电视等多途径,在地震波到达前提前预警,为民众避险争取宝贵时间。

四川地震,61秒逃生预警,物联网立功了!_第2张图片

地震预警系统是一个以物联网为基础的系统,可实现全自动的秒级响应。通过在主要地震区布设密集的地震预警监测仪,在地震发生时,利用电波比地震波传播速度快的原理,在地震造成破坏前,提前几秒到几十秒为用户发出全自动秒级响应的地震预警警报,民众据此及时避险以减少伤亡,重要工程紧急处置以减少经济损失和次生灾害。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2013年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就建成了覆盖面积40万平方公里的地震预警系统,包括布设的甘肃、陕西、四川、云南等8个省市部分区域的1213台地震监测仪器、预警中心以及信息发布和接收系统。两年后,这一系统已经扩展到了25个省份,覆盖200万平方公里。

为了实现地震预警,需要在可能发生地震的区域安装地震预警的传感器。这种传感器并不昂贵,也不需要在野外安装,可以通过实时的网络(甚至是2G网络)来传递地震波的数据,地震预警的传感器甚至可以固定在墙上。通过这些传回来的数据,我们可以判断地震发生的位置以及大概的震级。网络和计算机的处理速度非常快,只需要几秒钟的时间。

虽然预警时间只有几十秒,但就这几十秒,足够拯救许多人的生命。虽然这套系统在防震减灾中的迈出了一大步,但是地震的准确预测仍然是世界性难题。

地震预警系统往往是有盲区的,数据显示,以震中为圆心以21公里为半径的区域内的人们还是会先感受到晃动,随后才能收到警报。而地震预警系统对于毁灭性特大地震的作用也尚有限。

同时,预警系统还面临一个尴尬。果壳网2014年的文章就写过:越是地面运动强烈的极震区,能提供预警的时间就越短;对预警系统依赖越弱的地区,能提供的预警时间反而越长。一个极端的例子是,汶川地震中,离震中不到20公里的映秀就处于预警系统的响应盲区,几乎没有可能获得提前预警;而距离震中约1500公里的遥远的北京,反而能获得大约3分钟的提前预警。这些都是需要建立在物联网的基础上。

但不管怎样,几十秒甚至是十几秒的时间,足够让更多的生命获得喘息的机会——

借用这个时间,低楼层的人可以离开危险的建筑物,(重点提示)高楼层的人则需要靠这个时间找到躲避位置和合适的掩体,而不是在慌乱之中冲出楼层。

在地震预警系统的进化中,人们会获得更多对于生命的希望和信心,这是最重要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四川地震,61秒逃生预警,物联网立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