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望值这东西

期望值这东西_第1张图片

最近看了东野奎吾的悬疑小说——《嫌疑犯X的献身》,让我对“期望值”这个东西有了想法。

这本书在豆瓣的评分是9.0分,这是什么概念呢?豆瓣评分满分是10.0分,但一般能够高于8.0分的小说,就已经是大众非常认可的好作品了。然而,这本书看完之后,我只能给6.0分,不为什么,就因为我想降低你们的期望值。

很早就听说过这部深得人心的悬疑小说,朋友的倾心推荐,“这本小说非常好看,到最后你才会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不由有了莫大的期待,到底是何种作品,到最后会有给人“当头棒喝”的感觉。启卷之前还刻意看了一下别人的评价,“这本书没有一句是废话,每个细节都值得细细揣摩”,让我的期望值无限被拉高。

于是按照自己既定的期望值,我在看书的过程中,根据作者的情节描写、人物刻画,按照以往看悬疑作品的经验,进行各种揣摩、洞察,整个YY了各种桥段,自以为恍然大悟,差点拍大腿叫绝!到最后发现,结局虽然不是跟预想中的一模一样,但并没有感觉出乎意料,反而是我的脑洞开得比较大。看完之后竟然有点小落差。

作品很好,只不过我的期望值高了。

想起另一部悬疑作品,国产悬疑片《捉迷藏》由去年11月份开始上映的,这部电影是翻拍韩国的,讲述的是男主人公与潜藏在自家生活的神秘陌生人之间的惊悚博弈故事。

对于一个视神探夏洛克为男神,对韩国的悬疑剧抱有好感的鄙人来说,对中国的翻拍保持观望的态度,所以你懂的,国产剧,我没有抱有任何期待,只单纯作为消遣时间的方式。

然而看完之后大感惊喜,这才是真正的出乎意料,观影过程各种揪心,情节伏笔恰到好处,结局还让我本来紧张的情绪又为之一振,脑瓜子好疼,成功有了阴影,一下子提高了对这部国产剧的好感。回来之后还特意看了韩版的,虽然情节几乎一模一样,但个人感觉比韩版好。

惊奇地发现——如果我抱有期待去看这部剧的话,那并不会失望,因为作品的质量就摆在那里;但是没有抱有任何期待,不仅不失望,评价还会更高。这种心理,我称之为“期望值效应”。

“期望值”是指人们根据自己个体的经验和直觉,对所实现的目标主观上的一种判断。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评价系统,如果你对一件事物的期望高于现实情况,对它的评价就会降低;相反地,如果你对事物的期望与现实情况相差很小,甚至现实情况高于期望,那对它的评价就会升高,感受也会更加深刻。

比如,你以为你暗恋很久的人喜欢的不是你,突然他在你生日那天跟你告白,这比你主动告白成功还要让人兴奋,你感觉全世界都美好了;

你在年前的时候给自己制定了很多计划,到了年中的时候,回过头来突然发现大部分都完成了,一股优越感油然而生;

春运快到了,你以为要开启艰难的抢票模式,为怕买不到车票而忧愁了好几天,没想到这次顺利买到了回家的车票,激动难掩。

再比如,今天是你的生日,也是你们恋爱一周年纪念日,他帮你订了花,你以为会收到一束99朵大红玫瑰,结果却收到了一盆长寿花,心里暗暗痛恨,我怎么遇到的这个榆木脑袋!

年前你又给自己制定计划,鉴于上一年的经验,你觉得今年可以完成更多的事情,所以就制定了更多的计划。但是不到几个月,你就觉得有点吃不消了,内心开始有挫败感。折腾了一年,计划还有一大堆未实现,顿时像泄了气的气球一样,有点无助。

今年回家的时候,票量很足,你轻易地买到票了。车上你突然察觉到,不知道为什么今年好像没有去年那么激动了。去年你在车上的时候,拿着得来不易的车票,恨不得昭告天下,管它路途漫漫老娘此刻就风尘仆仆回家了!

所以你察觉到了吗,期望值是多么奇妙的东西,看似不经意,却又处处影响我们的感受。


期望值这东西_第2张图片

可能很多人都会下意识地想,那在生活中降低我们的期望值,就可以让我们的感受更美好了不是吗?惯性思维会告诉我们,就“期望值”和“更好的感受”而言,降低期望值,就能够提高好的感受。看起来好有道理的样子。

如果按照这个逻辑,一开始有人跟我介绍一部很有吸引力的悬疑小说,我很心动,但为了看完之后能达到极好的感受,我就要先降低自己的期望值,所以我要不断暗示自己:这部作品不咋地,你就权当消遣时光吧。但明明你都还没看,你怎么知道不咋滴,明显的自欺欺人。

既然无法改变期望值,那在面对生活的时候,如何能够有更好的感受,在期望值低于现实情况的时候,不至于过于失望和沮丧?

我想,大概古人一早就察觉到这个问题,所以才有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说,到现代就演变成了“平常心”,反正都是在告知我们,要修炼淡然平静的心态,无论自己有何种的喜悲,都要保持豁达淡然。这句话固然没错,只是放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修炼得到的,因此面对期望值低于现实情况而带来落差的时候,并不是所有人一开始都可以从容淡定。

写到这里,我感觉给自己挖了一个坑,既然期望值无法改变,又尚未修炼成豁达心态的时候,失望是必然的,但是我又要贪心地去除掉所有失望,若不是圣人又何必如此崇高呢?

然而所有的纠结的思考最终还是能够给我们带来收获的。因为我突然发现了,文中一开始说到的《嫌疑犯X的献身》虽然让我有点失望,但是如果没有它,我就没有产生对“期望值”的思考,也就没有这篇文章,所以照理说,是由于我的期望值高于现实感受,带给我落差,然后又在另一个角度,又给了我收获,顿时欣喜,失望的情绪早已抛到九霄云外了。

想到此,顿时豁然开朗,原来我们改变不了期望值,但是我们可以在失望和沮丧的时候,通过改变自己看待事物角度,来影响自己的态度,从而改变自己的情绪,转败为成。

俗话说,河有两岸,事有两面。一面积极向上,一面消极向下,你能得到哪一面,取决于你看它的角度。正如一片落叶凋零,你看到的第一眼可能是“零落成泥碾作尘”的悲惨命运,但是只要换个角度想,你便会觉得这是“化作春泥更护花”的高尚节操。

生活它是一个多面体,你不可以改变既定的事实,但你可以任意转换角度,直到调成适合你的模式。所以,不要盲目乐观,不要刻意降低我们的期望值,而是接受生活带给你的起伏和真实的感受,在面对与自己期望值有所偏差的现实中,自我修炼,把对失望的感受转换成正面的模式,于困顿中成长,永远汲取积极、向上、新鲜的一面。

那么不管是高期望还是低期望,能够带给你的,都只有快乐和收获。

你可能感兴趣的:(期望值这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