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一份支付宝《给微信小程序工程师的致歉信》在互联网上被争相转载,内容是支付宝小程序团队在编写开发文档的示例部分时,直接复制了微信的示例,支付宝小程序团队同时表示已经立刻修改了这一部分代码,并向微信小程序团队道歉。
“支付宝的小程序终于来啦?”许多网友的关注点并不在这起“乌龙”事件或者封致歉信上,而是在“迟到”了半年的支付宝小程序开放公测了。在微信小程序推出半年依旧没有火起来的情况下,支付宝“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做法引起了业界的高度关注。那么,试水半年不温不火的微信小程序与尴尬诞生的支付宝小程序,两大巨头的作品谁将略胜一筹,完胜对手?就让我们一起来对比剖析一番。
文/青池(业界风云汇)
商务合作、约稿等,请加QQ:1913630830
微信小程序:自下而上尴尬遇冷
“我们曾经担心过微信小程序会将APP取代,但半年过去了,APP依然还活的好好的,我们也是,别人也是。”一家餐饮APP软件的负责人这样告诉我们。
微信小程序自从今年1月份推出至今已经有半年,从一开始聊天尽是小程序的状态,变得越来越少有人说起,实际的应用体验更是无从考量,可谓是不温不火。
关于微信小程序,张小龙提倡“即用即走”。我们尝试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现在我们来到一家餐厅,只要用微信扫一扫餐厅提供的二维码,就能加载餐厅的小程序实现在线点餐、红包优惠、在线结算等服务,而不必要去下载动辄几十M的APP。而且用餐完毕之后我们不必卸载,关闭即可,丝毫不会占用系统空间。
这就是微信小程序所提倡的社交场景以及轻应用,就像张小龙说的:“希望用即用即走的方式激活线下的弱连接场景。”他希望借此证明微信小程序的大量入口应该在线下。小程序可以借助这些线下场景收割更多流量,再反哺到线上交易、支付等环节,自下而上的为微信这个超级平台赋予更大的商业价值,从而也让微信形成无人挑战的垄断霸主地位。
但可惜的是,线下实体店却不愿意做好这个互联网功能的承接。
“主要是在线下的入口很少,所以很多用户对于小程序的接受程度很有限。”在深圳一家小程序开发商负责人张先生说,“我们是最早一批从事小程序开发的服务商,但似乎我们抓错业务了。”张先生告诉我们,这半年来公司在小程序方面投入的宣传并不少,但少有企业愿意尝试。“很多商家都不喜欢基于第三方平台的服务,在这个问题上他们很是保守。”张先生说。
此外,功能的欠缺,可开发性不高已经成为了微信小程序的第二大诟病。“与其说小程序是APP的轻量化替代品,还不如说小程序是一个残缺的APP。”一家使用过微信小程序的主题电影连锁店负责人是这样评价小程序的。
在他看来,许多小程序都是几个按钮就组成了,简单的选择、定位、支付构成了小程序的功能,而这些功能无疑也让小程序显得单薄,残缺,短板,远远无法与APP的丰富用户体验相提并论。目前看来或许仅仅适合那些低频消费,用户手机中没有下载过APP的应用。
最致命得是,微信小程序在线上并不支持模糊搜索、不支持扫手机内部二维码、分享到网页、朋友圈,也不支持保存小程序二维码到相册以便后用……这些不成熟因素也导致了微信小程序本应该具备的社交属性黯然失色,彻底沦为鸡肋。
理论上,微信小程序是利用社交场景在挖掘新的流量或者改变原有流量的分发模式。无论是线上的局限、功能的短板还是线下入口的缺乏,都大大阻碍了微信小程序的推动步伐,本可以通过教导用户形成全新的场景应用习惯,却因为功能限制和其他因素在实际操作中变得举步维艰。
支付宝小程序:交易场景渴望加持
在微信小程序举步维艰的时候,支付宝小程序却用十分“尴尬”的方式诞生了,第一时间就被千夫所指扣上了“山寨”的帽子。且不说“Copy”事件是营销炒作还是无心为之,让人不得不让佩服支付宝的勇气,甚至联想到之前为了尝试社交功能推出的裸照事件。但仔细想想,以支付场景为基础的支付宝做小程序似乎也应该是驾轻就熟了。
一直以来,支付宝基本上什么业务都在接入,接12306,接地方公交,接关税,接快递公司,接理财保险,接水电煤气……只要是和钱有关的事情,支付宝上几乎都能找到。没有我们想不到,只有我们用不到。
相对于微信的“社交场景”,支付宝无疑更倾向于“交易场景”。很多人说,在微信跑马圈地的时候,支付宝也坐不住了,作为支付上的“老冤家”,似乎这两家在小程序上也绕不开,最终一定要一决高下。
支付宝做了这么多年“大杂烩”,其实已经具备了非常强大的“交易属性”与“工具属性”,与微信小程序相同,在利用线下入口挖掘新流量的基础上,支付宝更是将本身数量十分庞大的线上用户引导到线下进行消费或者体验。就像马云在谈新零售时所说的:“线下的企业必须走到线上去,线上的企业也必须深入到线下来”。而不论是阿里巴巴自家的口碑商家、银泰百货、盒马鲜生,还是苏宁易购、饿了么......线下消费场景对于支付宝来说都已经是最成熟的阵地。支付宝小程序的目的无疑是将线上线下之间的桥梁打通。
一位小程序的开发者这样总结支付宝和微信的区别:“支付宝完全清楚线下入口的价值,他们的小程序是在想方设法把流量导给别人,而微信则是把线下流量吸进自己的口袋。”
相对于支付宝的社交属性来说,或许小程序支付属性会更加纯粹。比如,微信的小程序,可以是定位、服务、场景、咨询、工具等。但是支付宝的小程序,将主要进行场景引流,无论是线上流量往线下的分发,还是线下流量的反哺。而微信小程序的场景,是合作商、商户自行接入和自定义的,因此微信的平台很开放。支付宝则相对封闭一些,但最终不同的场景是不同的线,所有线共同汇聚的交点,就是支付,支付宝的小程序就可以驾轻就熟很纯粹的做到这一点。
另外,与微信小程序相比,信用评分应该是支付宝小程序最有自身特色的区隔和优势,对于酒店、租房、共享业务等需要押金的应用场景,芝麻信用的能力可以为商户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引流,并为用户提供信用支撑证明,减少了押金的场景,这更体现了支付宝小程序的支付属性基础。
当然,纯粹也不是毫无痛点。早在支付宝小程序的消息刚刚披露时,就有不少人在知乎上质疑:作为一款纯粹的支付APP,接入众多的第三方开发小程序是否就会为软件的安全留下隐患的“后门”?而支付宝就曾在社交尝试的过程中因“安全问题”遭遇了诸多抵制。
此外,支付宝小程序的体量大小问题也是饱受关注,据官方披露的消息了解,支付宝所调用的小程序并不会比微信轻,有人担心是否会拖累支付宝主程序的响应速度,不过这些疑问暂时还没得到官方的回应。
对于支付宝小程序的更多“真面目”还有待揭开。虽然支付宝小程序没有公众号这样强大的内容生态做支撑,但其在支付领域上的绝对地位,加上线下消费场景的成熟应用,小程序或许会成为支付宝的另一个抢占流量方式,形成与微信对垒的绝佳机会。
在微信推出小程序半年后支付宝也马不停蹄入局小程序。从两家的应用场景上来看,小程序都是作为打通线上线下流量,实现新流量分发的手段。但在实际落地上,两家倒是各有侧重。基于即时通信软件的微信小程序更多的是被赋予了“社交属性”,通过线下场景入口导流到线上,实现微信的“流量增值”;而支付宝无疑是将本身强大的“交易功能”进行了“加持”,通过场景引导,为阿里巴巴生态体系中诸多线下阵地积极引流,并打通线上线下实现为紧密的互动。
无论是自下而上,还是自上而下,这场关于巨头间小程序的战役还将继续,两家小程序在线下的体验上暂无法决一高低,而线上的体验而言,或许“大杂烩”的支付宝小程序会比微信小程序略胜一筹。但无论是微信还是支付宝,都只是在各自最擅长的场景应用上踏出了向前延伸的一步,无论与对手的正面PK胜负手如何,对于自身业务来说也是并无弊处,从这个角度来看,这将是一场没有输家的战争。
文/青池(业界风云汇)
商务合作、约稿等,请加QQ:191363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