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掉吧

忘掉吧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每一条社交软件状态都是我们人格的延伸,它在诉说着你是怎么样的人,至少是你想让别人认为你是怎样的人。

所以,发朋友圈就相当于在给我们自己不停的打标签并当众展示,刚结识一位朋友的时候或许你也会把他的社交状态作为判断的途径之一,虽然它并不总是精准无误的,但依然往往比他的自我表达更有说服力。分享了很多旅行、书籍、音乐,是想表达他是一个热爱生活、文艺的人;经常分享行业动态信息,是想说明自己是个看重工作且关注热点的人;要是经常晒娃,这个我想就不必多说了。

但这些标签并不总是不变或者单一的,可能今天说要坚持运动,明晚就发了胡吃海塞的照片,可能刚发完温柔的抱着猫咪的自拍,第二天就在朋友圈爆了粗口。

人的确是多面的,就像很多人说过,有时候很冲动、有时候很冷静,有时候很懒,有时候很勤奋,我是不是人格分裂了?这不是分裂,只是不同面的自我。

但总有部分自我,是我们不愿意展现在人前的,却又会在不经意间流露。

在即时性的那时那刻,在朋友圈分享的欲望更强烈,往往掩盖了对自我的觉察。等到时过境迁,重新拿起手机自我审视,“哎?我怎么发过这样的内容啊!这不符合我的个人形象啊?”这一瞬间你的冷静自持,受不了那一瞬间的矫情和善感。遂删之!

你不能接纳这种自我认知的冲突,所以只保留那些让你看得惯的、能带来安全感的内容,以此来保护认知平衡。

与此同时,这还说明,其实你非常在意别人对你的看法,所以会担心这种自我表现层面的波动会不会影响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

因为我们内心不愿意接受表现矛盾的自我,所以同样希望给人相对一致、协调的印象。

不论是基于什么删除掉你留下的只言片语,其实都标注着生活中的一个转折和改变,那一时刻发现要放下过去的自己大步往前走,便想轻装上阵。当然,最期望的是,你能删掉的不仅是一条朋友圈,那些不想再放在心上的负累,也一起丢掉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忘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