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总是不爽的

学习总是不爽的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文/ 绿骏马

这几天的问题指向一个方向——概念,这是在写感性文章之外最大的一点感受。感性的故事当然也不是随意的发散,同样也要有感而发,重在描写场景和眼前事物的发展变化,也会有说理含在其他中。理性的文字则不同,会侧重于未知或模糊的新概念。

说到概念,试图想搞懂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知识体系或知识框架。这是个神奇的词,总能在书里或文章中看到,作者无一例外的让你将学到的知识放入知识体系,成为自己的东西。道理不难理解,但什么是知识体系,怎么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是让人困扰的问题。如果你建立起了知识体系框架,一定要告诉我,必须向你学习。

说到学习的问题,同样是让人惭愧的。你问我什么是学习,怎么学习?我是蒙圈的。足以说明,自己学习了几十年,根本就没搞清楚什么是学习,怪不得公众号取名“和你一起终身学习”,看来是有原因的。

每天更新一篇文字,也是在更新一个新的概念。这个概念以前也许见过,但说不清楚,有的概念可能压根就没听说过。越是这样的概念,越是难以理解的概念越刺激,它的出现对原有认知是的一次碾压,让人清醒的知道自己是谁。这种碾压让人产生一种紧迫感、挫败感和危机感。原有的概念被新的概念刷新,发觉它有更为合理的解释,甚至有可能原有理解都是错的。

当浏览朋友圈时,时不时发现新鲜的东西,觉得很不错;当看网上的文章时,同样也会有这种很爽的感觉。大部分时间,我会将这些好文章收藏起来,囤积在手机里。在某种程度上说,知识的焦虑感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但当我输出文字的时候,猛然发现,那些收藏的好文一个也想不起来,自己明明看过,开心过,保存过,但却在眼皮底下消失了。这一惊非同小可,突然意识到自己认可的所谓“学习”大概出了问题。

如果不是每天更文的需要,是不会发觉问题存在的,正是输出的行为倒逼出脑袋的空空如也。严格地说,自己以往认为的学习不是学习,因为没有体会到一种挫败感,而写作暴露出来。那些认可的知识是知识,但只是简单的堆砌和收集,其实和自己没有发生任何形式的关联。舒舒服服的学习一定不是学习,想起学生时代,背记的那些公式、课文、概念,没有一个不是反复的练习,重复的记忆。怎么到了互联网时代,学习就可以轻轻松松了。

学习需要跳出自己原有的认知,在更高的维度和层面理解消化和吸收。唐僧始终待在孙悟空划定的圆圈里当然是安全的,但西游记也就不会再有九九八十一难的离奇故事。走出自己给自己设定的圈子,生活才有意义,故事才会精彩。学习也是这样,走出让自己爽的状态,遇见从未见过的妖魔鬼怪,战胜它,打败它,这才是学习,才是属于自己的西游。

检验是否真的在学习有个简单的办法——讲给别人听。如果你能逻辑严谨的讲出来,解决别人所有的问题,说明学懂了,否则,重新学起。

学习要在心中树立一个假想敌,进行一次内心的对抗。挑战面前,你能感受到自己入不敷出,会发现原有的知识大厦千疮百孔。一些漏洞如此的明显,难以阻挡风暴来袭,你不得不去补足它,加固它。假想敌让人进入紧张状态,直面这种状态,进入这种状态,拥抱这种状态,就是最好的学习状态。

我们在学习骑自行车的时候,总希望有人在后面扶一把,一旦松手撤走,自己会不由自主的摔下来。于是一次次摔倒,爬起,最终在持续控制自己的平衡中学会了骑车。学习就是在不平衡中找到持续的平衡,持续的过程即克服不平衡的过程。学习总是要先打破些什么,才能得到更多,不被困在原地。

学习是个动态的过程,如果你不接触新的挑战,你会停留在原有状态,这其实已经远离了学习。

学习总是不爽的,让我们找回当年骑自行车的感觉。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总是不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