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公司里呆了几天,
就觉得「深井」里已经伸不开自己的翅膀了;
于是,
迫不及待的带着一点可怜的经验
出来「江湖」创业,
结果架子还没摆好,
对方马上一叫阵,
就已经分了输赢。
如果停止,
往日所有付出就都化为乌有;
倘若继续,
面前千军万马只剩死路一条。
当创业的陀螺在美好却虚无的梦境里旋转,
醒,还是继续沉睡?
佛教禅宗祖师对初学者,
常不问情由,当头给以一棒,以促人醒悟,
谓之「当头棒喝」。
还好,只要还有资金,我们就总有选择
——创业浮世绘
当他见到我的时候已经「油尽灯枯」了。
「哥们儿,你看起来印堂发黑。」是我跟他说的第一句话。
就像跑马拉松到一半的时候,身体已经脱离了大脑的控制,全凭中枢神经的惯性在驱动肉体前进,他当时给我的就是这种感觉。
创业半年多,天使轮的几百万投资已经烧的差不多,公司的钱最多够他撑3个月;如果再不融下一轮,日常的工资就要发不出来了。
投资人已经找了好几家,没日没夜的路演进行了半个月,他说的口干舌燥,嗓子都哑了,每一场下来都像蜕了一层皮。他跟我说,为了融资的事儿,他已经好几天没合眼了;的确,他暖水袋一样的黑眼袋和眼里密密麻麻的红血丝,让人看着不忍心。
「没有一个投资人给我反馈。」显然他找到我的时候,是已经走投无路了。
「他们当然不会给你什么反馈,你的项目已经没有任何余地,现在你最好的选择就是停下来。」他应该没想到连我都会这么说,一点补救的余地都没给他。
「不能给我多介绍一些投资人吗,或者靠谱的合伙人?我不能让我的兄弟们跟着我白干啊!」能看出来,他是个讲义气的人,但是作为创始人,如果开始一味在内部的急事儿上钻牛角尖,而放弃了全局观,便成了意气用事,项目的自然寿命离寿终正寝也就不远了。
更何况,这个项目原本就是「先天不足」——
他是做电竞的。
当初,这个项目就在FA圈的「黑名单」里,任何一个有点行业经验的FA,看一眼肯定就决定不接了。
首先就是大方向不好。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电竞的市场空间不可观。据分析,电竞用户数从2014年至2018年,预计将由0.8亿增长到2.8亿用户,并且项目将会覆盖全品类大小电竞赛事,包括不限于未来火热的VR、AR游戏等。
但是同样不可否认,国内电竞行业的土壤贫瘠的不是一星半点,政策上的层层障碍,压得其中的玩家,时不时就要靠着打擦边球维持生计。项目不能保证提供服务的「合法化」,就是一个巨大的bug。
其次,通过赞助、转播、周边等多种方式实现赛事变现,围绕赛事打造生态经济,是电竞行业能不断造血、长期生存的基本思路。可惜就他打的方向来说,切入点不仅薄如蝉翼,就连项目BP里「敲黑板」的那点三脚猫「创新策略」,也都是现有巨头玩剩下的。
退一步讲,即使树立了旗帜鲜明的差异化策略,也必须要靠强大的资源背景才能慢慢往前推,绝不是他相关从业经历平均只有两三年的普通团队能落地的,更何况作为创始人的他本人,既无创业经历,也没赛事经验,有的不过是业内一家大公司短短两年的背书而已。
市场、模式、团队统统不过关,唯一能做的只能是另起炉灶。只可惜积重难返,以他现在风雨飘摇的境况来看,改头换面重新开始一个截然不同的新项目,也是断不现实的事儿。
有些不放弃不是坚强,相反是舍不下巨大沉没成本的小家子气,还有认不清当下和未来的无知。
世上所有的事基本都符合「二八定律」,资本寒冬下的创业尤甚。执念,不过是自己的虚荣作祟,不愿承认自己的平庸和羸弱,也不愿意承认项目是在那80%中,注定要被市场淘汰的行列。
这就像谈恋爱,有些人再相爱也会因为不可调和的物质和价值观困境而注定分手。有些项目也不是真的能做,再怎么用力都注定没有结果,这是客观评估的结果。
要真是条汉子就不能放任即使可以继续投入的资本打水漂,及时止损才是壮士断腕的壮举。
「别死扛了,放弃吧。」
我作为FA,一个服务者,就这样劝创业者不再创业,传出去不知道会不会是个笑话,不过被他在心里一万头羊驼一番估计是一定的。
果然,他头都没回,转身就走了。
再联系是一个月以后,是他主动给我发的微信,备注是一家C轮游戏公司的高管。
「从自己当老板到重新回去打工,落差一定很大吧?」我打好了的一串字,思前想后还是没敢发。
「还好当时听你的及时止损,不来大公司不知道真正的行业已经成熟到这种地步,以前太年轻,自以为是了」他说,
「我现在感觉很爽。」
优秀的创业者一定拥有极强的市场敏锐度,万夫莫敌的执行力,能吃苦会沟通,而这一切的前提都是深厚的行业背景带来的全面、系统的经验积累。
在行业里干个小几年就觉得翅膀硬了,殊不知之前的自己站的太低眼界太小,世界只看了一个角,贸然出来「闯荡江湖」时,才觉得风太大水太深。
今天的他重新回归行业,一定程度上,也是跳出了「深井」。
不靠谱的创业结束了,靠谱的历练或许才刚刚开始。
「当时好歹是连拼带凑发完了最后一个月的工资,Last day的时候还是有点伤心的,哈哈」
「你是个勇士」,
我点了发送键。
//创业的最高境界,是置之死地而后生//
*本文来自于以太资本FA提供的真实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