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风了》,宫崎骏的五个“第一次”
《起风了》是宫崎骏在2013年上映的长篇动画电影。讲述的是日本零式战斗机的设计者堀越二郎在年轻时如何设计飞机,并与一名叫菜穗子的女子相爱的故事。
电影做出来之后,外界褒贬不一。但是在做动画之前,宫崎骏就说过:这部电影很困难很复杂的理由有千条万条,但是要做这部电影的理由只有一个:我想做。
这个片子里面,有着宫崎骏很多的“第一次”。
第一次尝试写实风格
与其它的作品不同,这次的电影主角堀越二郎是二战时期一个真实的人物,他所设计的战斗机也是真实的,这就让宫崎骏所擅长的天马行空的想象无从发挥。而且还给他带来一个严峻的现实疑问:二郎在设计战斗机的时候到底在想什么?他是纯粹从技术的角度想要造一部完美的飞机吗?还是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创造无情的杀人机器?
《起风了》的制作人铃木敏夫说,在塑造二郎的形象的时候,宫崎骏把自己父亲的形象融入进去了。
宫崎骏生于战乱期间,他的父亲曾经营一家生产战机零件的军工厂。受此影响,宫崎骏从小对飞机以及军工武器都有特殊的兴趣。但是成年之后,他却发现飞机所代表的不仅是飞翔的梦想,而且是一个杀人的工具。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设计飞机和机械的人,无论他们的意图是多么的善良,时代之风会把它转化为机械文明的工具,从来都不会是无害的,都是被诅咒的梦想。”
这种对飞机既喜爱又谴责的矛盾心理以及“父亲为什么要制造杀人机器”的疑惑几乎陪伴他终生。在70岁这年,他终于决定通过这样一个创作题材来好好思考这个问题——如果他能给聪明冷静、温柔善良、爱好和平的“堀越二郎”找到一个造飞机的理由,那么他就能理解父亲,并和自己的爱好握手言和。
这是个艰难的求索过程。电影是2011年1月份开始写企划的,计划在2013年7月上映。但是在将近两年的创作之后,宫崎骏还是没找到问题的答案。他还在问自己,想要造飞机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对自己说:必须要拿出一个答案来。
第一次描绘相爱的场面
当分镜剧本进行到生病的菜穂子从疗养院逃出来,和二郎在车站会面的那一场时,宫崎骏挠着头说:这该怎么画呢?
他很苦恼,这是他72年来第一次描绘相爱的场面。
的确是这样,在以往的导演及编剧作品中,不论是描写青涩感情的《侧耳倾听》,还是愿意为对方牺牲自己的《幽灵公主》,他从来没有刻画过相爱的场景。他所表达的,更多的是一种亲近,一种好感,或者干脆是一种跨越个人情感的大爱情怀。
但是现实生活中,人们是会相爱的,他们会如何表达爱意?
在关于宫崎骏的纪录片《梦与狂想的王国》中,采访者问他:你是怎么和妻子结婚的?老爷子说:没办法,我那时向她求婚了。
采访者又问,那你怎么知道是她?老爷子笑了:我怎么知道?这不就是人生的秘密吗?
自己生活中的私人问题,可以回避。但是来到动画中,这个问题却不能回避了:在那个动乱的年代里,相爱的两人经历分离之后再相见,会说些什么?
最后老爷子设计的场景是:两人紧紧相拥,菜穂子喊着”二郎,二郎”,而二郎呢喃着,太好了,要是再也见不到你我该怎么办?
老爷子还是懂爱情的,爱情就是和你在一起,不做它求。
第一次画群众画了这么久
一般来说,在刻画大场景中的群众角色时,都会用简便省略的方法,毕竟观众不会暂停看每个人物的表现如何。但是在看《起风了》中的关东大地震逃难人群的画面时,你不妨暂停一会。因为这4秒钟的动画,是宫崎骏带领带领整个团队,花了1年零3个月的时间才完成的。
然后你就会发现,场景中的每个平常百姓都有各自不同而又充满真实感的表现。比如一名父亲慌张而又不乏稳当地护着家人;一名老妪一手拄拐一手被家人拉着;一名妇女弯腰紧紧抱着怀里的包裹——想必里面有非常珍视的东西。此外画面中还有人在呼喊,有人将包裹顶在头上,有人则费力地推着货车。这一切都让观众感受到受灾群众群强烈的求生以及和家人在一起的愿望。
宫崎骏说,群众虽然不是主人公,但也不是无能的人物,他们是社会的中间力量,所以要着力地描述他们。
宫崎骏的父亲,就曾是这些逃难群众中的一员,并一直为自己当时能拉着9岁的妹妹一起逃生而感到自豪。
多年以后,28岁的父亲又再次带着家人在空隙中逃难。那晚,火光把深夜映成了黄昏。在爬堤坝的时候,叔叔抓着哥哥,妈妈抓着弟弟。父亲一手抓着一个黑色的皮包,一手抓着宫崎骏。由于慌张,父亲几次滑倒,每次滑倒,都会对宫崎骏说“对不起,对不起“——即使是在那种时刻,父亲依然是温柔的。
但是随后带领全家坐货车逃离的时候,父亲却拒绝了一名带着女婴的妇女的同行请求。这件事让宫崎骏一直耿耿于怀。“危难关头,只要照顾好自己的家人就足够了“,这样的想法到底对不对?在制作这4秒的画面中,他把这个问题想了又想。
电影完成前两个月,宫崎骏收到一封同样经历过逃难的同乡的信。这名同乡比宫崎骏大4岁。在信中他说,当时自己的家被战火焚毁,于是和家人一起跑到空无一人的宫崎骏的家里休息。后来父亲回去取东西的时候碰到他们,不但没有驱赶他们,而且还拿出珍贵的巧克力给他们吃。
宫崎骏发现:在这个故事里,父亲还是那个善良温柔的父亲。
两个月后,宫崎骏给同乡回信,感谢他的来信,说这封来信“让我对28岁的父亲有了新的认识“。
好和坏从来都是相对的,温柔和无情可以在一个人身上同时存在。这是否是72岁的宫崎骏想在这部电影中寻找的答案之一?
第一次让庵野秀明当声优
电影上映后,很多观众对二郎的配音不满意。即使这配音的人,是动画界的著名人物——《新世纪福音战士》的导演庵野秀明。
庵野秀明的声音其实是好听的,清亮单薄,几乎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问题就是太过冷静。甚至有人说,主角的声音听起来毫无感情,寡淡得不似真人。但是这偏偏就是庵野秀明的本色声音。更有趣的是,庵野秀明本人长得颇为粗犷,黑黢黢的脸上胡子拉茬,却有这么一副的嗓音。
一开始为主角寻找声优的时候,宫崎骏觉得名单上的所有人都不适合,他说他们都有一种千篇一律的配音腔,而且太善于配合对方,太善于用声音表达情绪,甚至在表现情绪的时候都明显地表现出“注意,我要来情绪了“!
宫崎骏不想要那样的声音,他想要的声音,听起来要有一种那个年代高智商知识分子的清冷的感觉,因为太聪明了,所以不需要话多,简简单单,就能把事情说清楚。
他所塑造的二郎的角色,和普通人是有些疏离的。因为够聪明,所以他用礼貌和克己来面对这个世界,为自己减少麻烦,争取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设计梦想中的飞机。也正是因为如此,当二郎的竞争对手本庄提出要用他的材料和设计的时候,二郎只爽快地一点头,说了一句“嗯,没关系“——名利什么的,都太低级了,他追求的,就是造出梦想中的飞机。
当时在声优选角会上,有人提议用庵野秀明,这更多是一句玩笑话,引发笑声一片。
宫崎骏也笑,但是他认为这是一个好主意。
庵野秀明曾是宫崎骏的徒弟,帮他画过《风之谷》里的巨型战士。最初见到庵野秀明时候,宫崎骏觉得他”像一个不知从什么星球来的外星人 “。但是他很快就发现,庵野秀明既实在又聪明,而且非常勤奋,是一个“边流着血液边创作“的人。也正是因为庵野秀明把心血都花在创作上了,所以在不熟悉的人看来,庵野秀明会有点怪。而这一点,正与二郎的性格相契合。
那天,庵野秀明受邀前来试音。老爷子一开始听的时候笑个不停,笑完了之后他拍板了:就他了,这就是二郎,这就是二郎的声音。
第一次看自己的作品流泪
电影内部首映时,宫崎骏流泪了。他上台说了三句话:“大家辛苦了,非常不好意思,我也是第一次看自己的作品流泪。“
三句话加深深的鞠躬,仅此而已。
很多人都喜欢将《起风了》和宫崎骏在1992年的作品《红猪》做对比。两个故事都与飞机有关:前者的时代背景是二战前后,后者的背景是一战之后;前者的主角是一个战斗机设计师,后者的主角是一个曾经的战斗飞行员。
人们说,两部电影都同样体现了宫崎骏的天空飞行之梦。
但是在记录片《梦与狂想的王国》中,宫崎骏却说《红猪》是一部愚蠢的电影。他说,自己一直都是为儿童创作电影,但是那一部却不是给孩子看的。
既然不是给孩子看的,那么就是给包括自己在内的大人看的。《红猪》中的主角,为了逃避战争的罪恶感,给自己下了咒,变成了一头猪。虽然在他身上也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但是,逃避真的是个好办法?
所以在《起风了》里面,宫崎骏开始直面“我到底想要表现什么?二郎为什么要造飞机?父亲为什么要这么做?“等等的问题。而在这三年的追问中,作品终于完成,他的内心也有了答案。
关于电影的结尾,宫崎骏曾一度想让二郎去死。他让死去的菜穗子对二郎说出“来”这个字,而二郎则大声应承:好的!但是最后,宫崎骏把台词改了,菜穂子说的是“活下去“,而二郎同样大声应承:好的!
允许背负着制造杀人武器罪名的二郎活下来,是和从小喜欢军事武器、喜欢战斗机的自己的和解,也是对曾经经营军工厂的父亲的谅解——也正如影片中所言:起风了,惟有努力试着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