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发生在身边的死亡

这些年,发生在身边的死亡_第1张图片

死亡——一直是一个不敢去触碰的话题,突然提起,是因为那个客死他乡的留美女孩儿,江玥。作为一个曾经留美,而且“留”在的是在危险系数极高的Downtown LA的我,不能更深刻地体会到这种死亡就在身边的感触——

2012年4月11日,在我就读于USC的前一年,一对中国情侣在宝马车内遭遇枪击,双双丧命。

2014年7月24日,住在我们公寓四层的纪欣然同学,被几个未成年的小孩儿用棒球棒袭击,拖着脚步走回公寓后,永远地倒在冰冷的地板上。

如果说我对第一次的枪击事件缺少认知,那么发生在公寓楼上的这起命案就发生在眼前,就发生在身边的生活里。事发后,我从来没有过地对生命升起了无与伦比的敬畏,尽管很多时候它足够顽强,创造出太多不可思议的奇迹,但它同样不堪一击,如同火与火药的亲吻,一瞬间便烟消云散。而今,听闻19岁的大二女生,惨死于一场横祸,花一般的年龄,却再也看不到等待在前方本应属于她的华美人生,然而冰冷的不仅仅是她脆弱的生命,更是那些不分青红皂白视生命如草芥的流言蜚语。

记得一二年时,那起中国留学生的命案就引起了诸多关注,那时听到的评论和报道,把大部分关注点都聚焦在那辆宝马车上,只因为那辆车是宝马,在中国是富豪的代名词,让他们的死亡成为了必然,成为了不值得同情、不务正业的留学生的最好教材。不仅如此,还把矛头指向了在海外的所有留学生们,在国人眼里,出国留学是奢侈、是享乐,那些所谓的“富二代”们肆无忌惮地挥霍着父母的血汗钱,穿名牌,开豪车,荒废学业,贪图享乐……他们遭到报应是应该的,人言可畏呐,在已经逝去的生命面前这样的恶语中伤,如何不叫人心寒。才遭遇不测的这个女孩儿也是一样,她和男友做了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不过是开车在路上。然后被丧尽天良的凶恶女人追尾、枪杀,惨死在异国他乡。当我们在惋惜这个年轻的生命,谴责美政府对国外留学生的权益保护不周时,恶言再起。简直是讽刺,历史如此惊人地相似,只不过上次是宝马,这次换成了奔驰,谁让你们在国外住别墅,开奔驰,死了活该!!谁让你们崇洋媚外,不老老实实在国内呆着,自作自受!!我不想显得自己有多么高尚,表现出对毫不相识的死者过分的同情悲伤,只是想说说那些年,我们真实经历过的留学生活。

必须承认,在周遭的同学中,的确不乏家庭条件极其优越者,但相比较于整个留学生大军团,这样的一部分人就显得微不足道。确实,他们过着我们无法想象和企及的极度奢侈的生活,但我想这样的一部分人无论在国内或是在国外,或是在世界上的任何角落都是存在的,不能因为他们的存在而给周围的人贴上同样的标签。我认识的更多的人,都来自再平凡不过的普通人家,超越温饱,不及富贵,父母愿意让孩子去闯荡他们未能触及的更广阔的世界。其实很多时候,这也是父母那一辈人对自己未完成未实现的理想的一种精神寄托,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代替他们去看、去听、去感受那个未能深入触及的世界。而我们,也是经历过数不清为了TOEFL、GRE奋战的不眠夜晚,才拿到了从心仪大学寄来的薄薄的快递,拥有了横渡太平洋的一纸机票。

初初踏上那片完全未知的国度时,原本拿到offer时的激动心情化作了对未知未来的惶恐和落寞,已经不仅仅是远离亲人朋友那么简单,而是要让自己在一片完全异于自己过去文化、习惯的世界里学会生活、学会学习。英语成为了最可笑的曾经引以为豪的资本,第一次进超市,第一次买快餐,第一次和房东斗智斗勇讨价还价,都是万分艰难。在USC更甚,因为北面是downtown,另外三面是活跃的黑帮,连最基本的生命安全都得不到完全保障,只能小心小心再小心。来到LA的第一天,就被接机的学长学姐们一再叮嘱,天黑以后一定不要单独在街上走,在图书馆待晚了,一定要坐cruiser、校车回家,在路上不要掏手机,不要穿过于艳丽的衣服,不要……那时候心情真的低落和绝望到极点。想想在北京上大学的日子,经常和好友聚餐、逛街到深夜,而今却只有为着安全窝在图书馆或是自己的小屋子里。

在新的环境里,总有一段或长或短的适应期。即使再不喜欢,既然当初选择了出国这条路,就是跪着也要独立走完。我觉得身边的小伙伴真的足够优秀,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太多的东西,也是因为有这么一群优秀的同学的陪伴,我才能够如此快乐地度过这不长也不短的两年生活。他们足够优秀却也足够努力,除了期中期末才会充斥着疯狂刷书的白哥白姐的图书馆,平日里尽是中国留学生的身影,Due,Paper,Quiz,经常一呆就是一整晚,一到考试,中国学生每每都露尽锋芒。他们自信独立同样勇敢坚强,可以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切磋厨艺,旅行娱乐,同时可以游刃有余地处理发生在身边的闲杂琐事,遇到纠纷时据理力争,毫不畏惧。因为知道生活成本昂贵,父母挣钱不易,大多数时候也是能省则省,买东西时也是精打细算,看到价签后不自主地默默在心中乘着税率,乘着汇率。有时实在觉得价格夸张得离谱,就算是一时情感大于理智也会罢手。终于下定决心买一件昂贵的物品时,也一定在心中把好坏列了一个遍,权衡价值后才带着冲动拿下。不过对于这样的生活却也是乐此不疲,学校里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象牙塔,回家后却像个小妇人关心起柴米油盐酱醋茶。

也许有人说,总是看到你们在各种社交平台秀着美食美景,开着车到处游山玩水,到处吃吃喝喝,哪里有学生的样子。确实,这是我们大部分留学生的课余生活,但仔细想想再普通不过,只不过因为在全新的环境里,一切平凡的事情都变得不平凡。说到这里,必须解释一下——车——这个“罪魁祸首”,因为奔驰,因为宝马,让太多人带上有色眼镜来看待这两次原本彻头彻尾的悲剧。

在美国,除了纽约、DC少数几个城市以外,在中西部,公共交通是非常不发达的,私家车可以说是生活的必须品。就拿LA来说,美国第二大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简直糟糕得一塌糊涂,不如国内一线城市的公交网络四通八达不说,还极度不安全,车上多是无业游民和流浪汉,若不是搭伴同行,坐公交就有如一场生命的博弈。而且中西部地广人稀,建筑群非常分散,步行范围内不可能有类似于Walmart的超市或是商场,所以一大部分同学都会在到达美国后的三四个月内拿到驾照,买一辆出门代步的工具。美国的二手车交易市场已经到了非常成熟的阶段,二手车的买卖非常方便,为同学们省下一大笔置车的开支。从我的角度而言,日系车一定是first choice,省油省钱,性价比高,也因此Corolla, Camry, Civic, Accord成为我们口中玩笑的北美四大神车。德系车在美国卖的自然贵些,但也绝对远远低于国内的市场价格,Benz, BMW, Audi基本款新车在4万美金上下,二手车2万美金左右就已足够,使用两年后再卖出,还可以收回很高的本金,虽然稍微贵些,但也绝不是奢侈,只是个人选择而已。相比于并不便宜的公交和打车,如果出门频繁,买车在我看来,可能还会是更好的选择。当然,我属于自己偷懒却也比较幸运的另一部分人,有关系很好的小伙伴买了车,自己就常常搭顺风车到处闯荡,然后分担分担油费,偶尔请同学吃顿饭,就解决了宅不住想到处溜达的需求。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买车根本就不能成为给留学生判死刑的理由,这只是一种再自然不过的状态和需求。

游山玩水,也是久居国外后被不断浸染的生活方式。当地的Local们会非常习惯地在每个周末的闲暇时间,开上车,车上可能还载着自行车、帆板,去骑行,去冲浪。或是从城里开出去两三个小时,到森林、草原、沙漠中hiking,野餐,享受学习之余、工作之余的快乐。这种自驾游以及徒步的形式,完全不同于国内蔚然成风的旅行,没有所谓的景点,在各大国家公园中都是按难度等级划分的各种徒步trail。背上行囊,心向远方,天地自然融合为一,享受的就是这种融入万物的愉悦感。所以,适逢长假短假都会约着聊得来玩儿得来的好友,租上车去寻访更多的未知领地,有时吐槽心中不快,有时大发生命感慨。通过旅行中,可以认识到身边人的另外一面,偶然发现共同的爱好,会让整个旅途都变得多姿多彩。我们不可能永远只呆在校园里,足不出户,而且这并不是只有留学生才拥有的生活。在国内的同学们,也同样利用课余时间游走在中国的壮美河山之间,为什么同样的事情,一个是趣味生活,另一个却成了奢侈享乐?

我很感谢,能够拥有这样一段有笑有怒,有喜有悲的真实生活,这也应该是千千万万留学生共同拥有的心声。被人误解,其实我们并不在乎,所谓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很多事情都是如人饮水。但——面对生命,我还是希望所有人都有所敬畏,很多时候,只要还活着,总有会旋转圜的余地,一旦天人永隔,一切都成为虚诞与空谈。请善待他们,不要把心中的偏见强加到已经逝去的生命里,不要让已经深陷悲剧绝望中的人们,还要去承受更多的痛苦与伤害。



2016年1月21日

北京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些年,发生在身边的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