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粉:这里的山路上还有蔡伦的足迹

斩竹漂塘,

入臼受舂,

贵州丹寨石桥村

汤料入帘

----<天工开物>

海拔一千多米的高原地区,

在喀斯特地貌特有的崎岖阡陌间,

绵延着通往丹寨的盘山公路.

找到石桥村时候,

盘山路已经不知绕了几十圈.

这隔绝于喧嚣之外的苗寨位于丹寨县城北40多公里的地方,

被誉为中国古法造纸之乡.

这里的村民世代承袭祖业,以造纸为生.


匠粉:这里的山路上还有蔡伦的足迹_第1张图片

2005年,石桥古法造纸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这个小寨子恍惚间穿越千年,

带着隋唐的技艺,

出现在大众眼前


匠粉:这里的山路上还有蔡伦的足迹_第2张图片

眼前的这片黔山秀水蜿蜒曲折,

把苗家人与繁华的城市文明隔绝,

这里封闭落后物资匮乏。

却也正是这片山水,

给了石桥人最好的造纸原料:

溶洞、构树、山泉


匠粉:这里的山路上还有蔡伦的足迹_第3张图片

在天然侵蚀出来的风化溶洞里,

石桥人用《天工开物》中记载的蔡伦法继续造纸,

书中记载生产工具与生产原料都能在2017年的贵州石桥找到。


匠粉:这里的山路上还有蔡伦的足迹_第4张图片

大岩壁古法造纸遗址是大自然的杰作,

洞口宽约5米,高4米,纵深约有六七十米。

洞中清澈的泉水汩汩流出,四季不断,

石桥造纸赖以传世。

洞内四季温差不大,

湿度相对稳定,

同时溶洞形成天然屏障,

千百年来大岩壁为造纸人避风挡雨


匠粉:这里的山路上还有蔡伦的足迹_第5张图片

古法造纸的原材料来自喀斯特山地特有的构树皮。

构树皮以两年生的树皮最好,

老干嫩枝都不在砍伐之列,

丝毫不会影响树木的自然生态。

构树皮纤维均匀细密、成浆率高,

制出的纸柔韧性、光泽度好,吸水性强。

是古法造纸纸润墨性能优良的主要原因。


匠粉:这里的山路上还有蔡伦的足迹_第6张图片

造纸用水是南皋河和深山溶洞里流出的未遭任何污染的山泉水

村民用河水浸沤皮麻,浆灰洗料,在岸边山崖下或天然岩洞里设槽抄纸。


匠粉:这里的山路上还有蔡伦的足迹_第7张图片

石桥造纸从原料加工到成纸张,

需要10多道工序手工完成,

苗族人没有文字,

生产技艺仅凭师傅的言传身教世代相传,

整套工序要3—10年才能熟练掌握。

原料加工采用日晒、雨淋、露练等方法,

全凭手工制作,

天然自成,

没有添加工业原料。


匠粉:这里的山路上还有蔡伦的足迹_第8张图片

“迎春纸”是以石桥古法造纸技术开发的另一种品质非常独特的纸,

主要用以古籍文物修复。

迎春纸能够储存1500年不变质,

因而最适合古书籍修复之用。

迎春纸的造纸原料和工艺,

都是纯天然无污染的,

不添加化工原料,

造纸用过的水可以直接用来灌溉稻田。

另外,迎春纸的完整制造工序都靠纯手工完成,

纸的PH值在7.5到8之间,

它的原始纤维不会受到损伤。


匠粉:这里的山路上还有蔡伦的足迹_第9张图片

丹寨石桥古法造纸技艺,源于唐代,

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石桥白皮纸,看上去朴实无华,

甚至略显粗糙,

但其柔韧性极好,

耐拉力,纸面平整,吸水性强,是书画创作的上佳纸品。


匠粉:这里的山路上还有蔡伦的足迹_第10张图片

在当地简陋的作坊里,

历史似乎在这里凝固下来。

原始的工具,

传统的方式,

更像是与祖先的一次通灵。

这是手工与历史时空亘古地较量。

渺小的双手,不卑不亢,

蔡伦造纸的故事在此延续

无论你是喜欢收藏的还是喜欢工匠作品的,都推荐你关注“匠粉,我们每天都会推送最新的匠粉咨询,不停的输出对匠粉们的精神食粮,来加入我们吧!

为了让身边更多人了解非遗,欢迎转发匠粉此文章!

���;��(�����

你可能感兴趣的:(匠粉:这里的山路上还有蔡伦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