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分辨学院派与实战派

显性与隐性知识引出学院派与实战派的思考

        在培训的行业里面,我经常会听到学院派与实战派的纷争。而且彼此相互瞧不起。

        自古对学院派的批判比较多:“百无一用是书生”“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这是说秦始皇搞错了对象,真正的书生不不造反,真正造反的不读书。

        但我又想到历史上科班出身的很多俊杰巨斗,比如诸葛亮,周瑜,刘伯温,刘墉,姜子牙,王阳明,曾国藩……

        我相信对于以上历史人物 人们根本不会去想什么学院派,所以对于学院派的各种批判可能是一些少数情况个别案例的无限放大, 并希望它成为口诛笔伐的一个工具而已。

        我觉得是实战派引以为豪的是实践中的隐性知识。而学院派引以为豪的是书本上的显性知识。在我看来,学院派与实战派的就是显性知识与隐性隐性知识的博弈。

        实际上两个派别从定义上都是比较极端的,实际上也不存在这样纯粹的状况。难道学院派就不会去实战吗?难道实战派就不会去拿起书本吗?

        显性知识的由来,其实就是隐性知识的显性化,然而显性知识在实践过程中又会形成隐性知识。然后把隐性知识显性化,就又出现在了书本上。人类的历史文明就是在显现知识于隐性知识的不断的转化中进步的。

        所以我觉得不能仅仅从社会的职业角色和背景去分辨什么是实战派,什么是学院派。而且这样的分类也是毫无意义的,因为没有任何一个派别里的人是完完全全属于这个派别的。显性与隐性知识的结合才是王道。


你可能感兴趣的:(怎么分辨学院派与实战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