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25-杨

发展型小农家庭的兴起:中国农村“半工半耕”结构再认识*

张建雷(2018中国农村观察)

论文结构:

摘要

关键词:“半工半耕”;发展型小农家庭;复合型农业经营体系;弹性城市化

一、问题的提出

二、发展型小农家庭:一个分析框架

三、走出“过密化”陷阱:“半工半耕”与发展型小农家庭的兴起

(一)市场转型、家庭分工与农民家庭的“半工半耕”结构

(二)外出务工与去“过密化”的小规模家庭农业:“半工半耕”与发展型小农家庭的兴起

四、发展型小农家庭与农村社会的发展图景

(一)复合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形成

(二)农民家庭的弹性城市化道路

五、总结与讨论

 

论文总结:

摘要:

发展型小农家庭既不同于传统的“过密化”小农,也不同于经典理论视角下高度资本化的现代农业企业组织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的“无产化”小农。随着发展型小农家庭的兴起,农民家庭得以突破长期以来“过密化”农业的低水平增长陷阱,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中国农民家庭正在实践中走出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

一、问题的提出

农户家庭小农生产和进城务工经商并存的“半工半耕”结构引起学界激烈争论。主要归结为三类观点:第一种,主流观点主张建立土地流转的市场化机制,打破城乡二元壁垒,培育新型农民主体,发展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农业;第二种,这类学者侧重于考察当前农业生产领域的资本化过程,发现随着农业资本化的发展和农业规模经营的兴起,农民在生产和流通领域遭受资本的双重挤压,从而直接或间接地为资本所控制;第三类为“小农经济派”,认为中国受人多地少国情的制约,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应是以小规模农业生产者为主体的现代化,比如发展“小而精”的家庭小农场,而不能依赖规模化的大农场。因此,本研究以农民家庭为基本分析单位,系统考察 市场化、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家庭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中国农民家庭发展的独特模式。

二、发展型小农家庭:一个分析框架

“发展型小农家庭”:从农民的生活实践来看,在“半工半耕”结构下,农民家庭迎来了新的机遇,即家庭收入水平和单位劳动报酬持续增长,农业经营体系日趋多元,农村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农民家庭发展形态,作者将其概括为“发展型小农家庭。

长期以来,“过密化”被视为中国传统小规模农业经营的基本特征,“过密化”下的农业总产出和农民收入有提高可能,但是以边际报酬递减为代价的,这意味着农村经济长期停滞不前,农民的家庭生计长期维持在“糊口”的水平。所以,只有农民家庭发展出新的生计模式,使得农业生产中的过剩劳动力不断减少,才能彻底改变小农家庭的“过密化”状况。在此意义上,本文所强调的发展型小农家庭正是从传统的“过密化”小农演变而来的。

三、走出“过密化”陷阱:“半工半耕”与发展型小农家庭的兴起

以安徽省溪水镇为例。

(一)市场转型、家庭分工与农民家庭的“半工半耕”结构

当前农村社会所普遍存在的“半工半耕”结构,是农民家庭与市场、制度“互构”(即在中国现有的制度安排下,农民家庭与市场之间并非是一种二元对立关系,而是呈现为一种有机的“亲和”关系)的结果。

知识点:

1. 作者统计了溪水镇不同就业类型农户的分布情况:农户类型分为纯农户,兼业农户,非农户。其中,“兼业农户”,即“半工半耕”农户,是当前溪水镇农村最基本的农户类型。

2.“半工半耕”形成的影响因素: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农村土地制度。   (由此可见,在市场转型中所形成的“半工半耕”结构,并非是完全市场化的,而是深嵌于一定的制度结构中制度化的“半工半耕”结构。)

3. 农村土地制度的基本特点:在土地集体所有的基础上,村庄土地按人口均分,并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土地调整,从而保障不同农民家庭土地经营规模的均等化,进而形成了“人均一亩三分,户均不过十亩”的小规模农业经营格局(贺雪峰,2013)。

4.“半工半耕”两种类型: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纵向“半工半耕”,即农民家庭中的青年子辈外出打工,中老年父辈在家务农;以夫妻分工为基础的横向“半工半耕”,即农民家庭中的丈夫外出务工,妻子在家务农、照顾小孩和老人。

(二)外出务工与去“过密化”的小规模家庭农业:“半工半耕”与发展型小农家庭的兴起

1.外出务工与劳动报酬的渐进性增长

务工提高了农户家庭收入(作者通过“在不同行业务工的农民工资变化情况表”体现,描述了4个不同行业务工农民在不同年份的工资变化)并从根本上改变了其家庭经济结构(作者通过“农民家庭的务工结构、务工时间和收入状况表”体现,描述了10个农民家庭不同家庭成员在2014年的务工时间和务工收入)。

2. 去“过密化”的小规模家庭农业

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深刻改变了农民家庭的农业劳动安排,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农民家庭的农业劳动投入不断减少;另一方面,农业生产的单位劳动报酬显著增长。

其中,作者发现,农业劳动投入的减少直接得益于农业机械和现代农业技术的广泛使用,农民务工工资的增长,也增加了农民用于购置农业机械和其他现代农业技术产品的资本。同时,农民家庭成员外出务工促使农民家庭农业劳动模式发生根本性变化:无法外出务工或在劳动力市场上不具有竞争力的老人和妇女作为辅助劳动力,家中的主要劳动力集中、重点参与劳动强度高的农业生产环节,从而实现单位劳动报酬的最大化。

作者认为,这意味着在当前农民家庭“半工半耕”结构下,小规模家庭农业已经走出了自明清时期以来一直延续的“过密化”趋势,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01-25-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