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创业机遇(2)消费金融

互联网金融创业机遇(2)消费金融_第1张图片
消费金融的悖论

感谢大家收看本期逐鹿X News,上一期我们主要讲了互联网金融的基本框架和农村金融的机遇,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我们文章下方的往期回顾,那么这一期我们聊聊最近无论是投资人还是创业者都蜂拥而至的消费金融。

清明节前30号,央行和银监会发了个文《加大对新消费领域金融支持的指导意见》,核心思路是,之后所有互联网金融的资产端,都将不通过P2P融资,而是获取场内的资金,进入监管体系。有朋友总结:

资金端的P2P将成为历史,仅仅是特定阶段的产物,帮助资产端企业放杠杆经营。等到发展壮大后,他们都将进行正规化,资金端平台利用客群转型理财超市,资产端平台抛弃P2P转而获取银行或信托资管的钱。当半年前各大资金端P2P转型理财超市,我们都说是因为网贷资产风险收益比低,今天看来,谁知道他们是不是早有监管缩紧的内幕消息?

这里讲到互联网的资产端,大部分都是微贷。在小微的前提下,互联网才能在资产端发挥独特信息处理的优势,而传统的银行机制设计都是针对100万以上的业务,对小微的获客和风控都缺乏竞争优势。而这样的改变,将返回互联网金融的本意,如同国外的Fintech,本质是通过互联网提高资产端的效率。

微贷和消费金融有何异同呢?

微贷从额度上区分,主要指的是小额的借贷,需要通过独特技术进行处理;而消费金融是从用途上区分,定义为用途明确、促进消费的借贷。但关于消费金融的范畴依然有争议:其一是房金融、车金融等大件消费金融是否算在内;其二是指针对小B的借贷,变相促进消费是否算在内?

当我们提到Finch的时候常说微贷,当我们提到居民加杠杆的时候,常说消费金融的万亿市场,其实两者多有交叉。无论如何,对于资产端而言,高储蓄时代的红利过去了,消费金融的风算是要吹起来了。

原因:放水后的收紧监管

从中央的角度看,从原来靠制造业和房地产推动的经济已经不行了,只能通过消费促进整个经济的发展。供给多了以后,唯一的办法是通过右端个人消费去推动产业的发展。

从监管角度看,创新意味着放宽监管,这也产生了从12年到15年长达3年的互联网金融红利期,然而P2P等影子银行中必然存在骗子。曾经有跑路P2P老板声称,但求香车嫩模享福几年,反正屌丝一个,坐牢不怕。这些人的存在将给金融带来极大的不稳定因素。

这也是今天局面形成的原因,互联网金融一直无序发展,就好像温州做鞋一样,一开始做假鞋,但积累第一桶金后,逐步产业整合,就能够诞生一些甚至可以远销海外的品牌。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已经经过了一定的混沌期,开始锁紧监管。传统金融不擅长过程管理,因此希望花最少的精力,可直接购买微贷资产,才会形成那么多的中间业务。

机遇:中间业务

如果你收集到了最全的融资情报,你就将发现,近3个月的早期项目除了互联网保险、大数据信贷等热门领域,还有一些让人不是一眼能够理解的公司。这些公司对公众极少PR,做的是资金端企业和资产端企业之间的匹配。互联网金融资产端对接资金端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对接P2P,门槛较低,但成本高昂,不带来附加价值;另一种是用信托资管的钱,成本低廉、机构背书且符合监管。在后一种方法中,整套流程依次是:个人、微贷、信托、资管、担保,这其中每一个中间环节都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某信托公司的总监曾说一句话我非常赞同:金融领域的去中介,实际上增加了信任成本,投资人需要用高利息去覆盖可能出现的坏账,这在一个逐步规范化的市场中是不合理的。相反,这里面增加了层层中介,解决的是信息的不对称和能力的不对称,最后算下来成本是降低的。

在这个领域,有两类公司,一类是资产交易平台,创业者都跃跃欲试,但我认为门槛极高,要求有公允性、流动性、强交易需求,而流动性又建立于大量参与者和资产不断升值两个条件下。另一类则是通过技术的手段来帮助公司做好金融资产管理和数据对接。相比而言,我更看好后者以工具切入的模式,先为交易流程创造价值,做平台是顺理成章。

品类:蓝领人群、中档消费

大部分看金融的投资人现在都说开始看消费金融,按照老生常谈的逻辑:

  • 消费金融的机遇自然是「居民加杠杆」;
  • 消费金融的品类自然是「低客单现金贷没法做,寡头垄断」「高客单车房金融门槛高」只能做中间;
  • 消费金融的人群自然是「未被传统金融服务」的大学生、蓝领、农民为主。

但我觉得在金融领域,除了分析逻辑,更要看巨头都在做什么。在这个领域,但凡是做全人群的、轻的、可规模化的创业公司,我都不大相信,这块蛋糕一定摆在巨头的时间长河中,吃与不吃只是时间问题。

我们认为,消费金融还是要以人群维度划分,因为无论是风控、获客、品牌,都应当依据人群来设置才会成为公司的壁垒。而品类,只是切入人群的一个方法,这就对创业者团队背景产生一定的要求,需要有能力抓住一帮覆盖用户。

最后分享三个消费金融领域投资人常问的问题给大家:

第一个问题,消费金融要不要自己做交易?

消费金融的创业公司一定要自己做交易,从客户、风险、利润三个层面讲。

从客户看,自建电商才能留住客户,如果一头对接别家电商,一头对接资金端,消费金融公司本身就没有存在的价值。电商和资金端一旦直接联系,就可轻松甩掉中间的消费金融。当然,电商和资金端未必有直接牵手的能力,但这其中的中介是可以轻易更换为蚂蚁金服、微众银行的。目前微众银行已经对外输出风控能力,帮助大众点评、优信二手车、土巴兔等公司直接对接资金。

从风险看,自建电商才能杜绝欺诈,我曾了解做线下美业分期的平台,坏账竟然高达20%。主要原因是由于美业加盟店太多,某些加盟商虚构订单自融,不切入交易根本无法查实。

从利润看看,借贷利差只是消费金融利润的一小部分,消费金融的意义在于增加消费后给核心企业本身带来的超额收入。日常消费的很大一部分来自随机、冲动消费,通过消费金融刺激消费从而产生高毛利,这才是消费金融公司有别于电商的地方。当投资人以电商质疑你,你心中要清楚,消费金融是一块高毛利的增量市场,而非从电商巨头口中抢食的存量市场。

第二个问题,消费金融如何做风控?

消费金融的风控其实比大部分人想象的要标准化的多,当我们在百度搜索大部分消费金融公司,80%的情况下,百度的推荐搜索项中都会出现「XX贷 套现」。而我根据一些做到后期的消费金融公司的数据,消费金融本身是个逾期高、坏账低的生意,M1很高,但到了M3一下子就降低下来了,最后真正的坏账多半来自欺诈套现。

我们可以把风险分为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一般而言消费金融领域的还款能力是没有问题的,车房金融除外;主要问题卡在还款意愿上,还款意愿的主要问题就是欺诈套现。但只要将消费金融落实于场景,资金直接给到供应商,客户拿到的是不易变现的货。解决了资金流通环节不出问题,就等于定位了真正有购买需求的客户,风险就在可控范围内了。

**第三个问题,消费金融的壁垒是什么?

先讲没有壁垒的是什么?壁垒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以大部分现金贷创业公司为例,在任何一项属性上完败大集团,属于没有壁垒的典型。

那么有壁垒的是什么?

  • 场景方面:一定不是成熟的消费场景,越成熟留给新兴金融机构的机会就越少,反倒是一些细分的,或是由于互联网近几年才诞生的场景,会存在优势。而恰恰这个新的场景需要金融服务,有金融服务正常,没金融服务反倒显得不正常这种。
  • 资金方面:最优的是对接场内资金包括银行、持牌消费金融、信托资管的钱,具有成本低、有背书、稳定三大优势。今天的情况,创业公司天然很难对接优质资金,而大企业这方面天然就有优势。但我相信在未来,资金方再也不是看机构排名或是撒胡椒面海投了,而是越来越需要资产方给出全生命周期的资产运营管理。
  • 风控方面:消费金融的风控是件新鲜事,虽然参与者都在摸索,但宜信、微众等一些先行者已经走到前面。对于创业公司,很难拥有足够的数据和足够的模型团队,此时或许做好标准化风控即可。但之后一定是先靠挖人积攒原始经验,再基于企业特定用户定制更加精细化符合现实的风控体系。

本期的逐鹿X News就到这里,如果有需要融资的互联网金融企业,欢迎注册我们平台,我将直接与您联系。

你可能感兴趣的:(互联网金融创业机遇(2)消费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