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考研失败的人,最后去了哪?(6)——学习状态

——当代大学毕业生就业生存实录

【目录】

从头读起:第一章

上一章

文丨春申君黄歇

大哥看Aaron在实验室也没什么做的,就随手塞给他一本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所写的研究人类集体心态和群体行为的著作《乌合之众》,让他打发打发时间,但Aaron告诉大哥他之前看过这本书,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他体会到了一个人在群体当中会不知觉的丧失自己判断力和理性思维的可怕。

随后他拿起办公桌上一本关于研究晶体化学[1]的著作,饶有兴趣地读了起来。里面的内容虽然深入简出,是一本偏向科普类的书籍,但要求的知识储备并不少,而且他在翻看相关章节时竟然看到了很多考研专业课方面所考到的细枝末节的专业知识,这使得他突然明白了“南七”的专业课考卷远不止课本上那些基本理论,如果要取得一个好成绩,广泛的阅读相关书籍并且勤于思考绝对是一个必要条件。

看了一二十页书,Aaron有些困倦后,大哥终于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在去买宵夜的路上,大哥给Aaron讲了一个今天刚从弗雷德里克·S·米什金所著的《货币金融学》中所提到的金融市场方面的理论。

大哥饶有趣味地说道:“虽然你是学纯理科专业的,但你也应该去读读经济学方面的著作,它能帮助你从一个绝对理性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比如说中学时我经常玩的一款游戏,在我打到一些相同的只是一般稀有的装备并且要出售时,我就会把几个价格标成一样的,最后一个装备价钱少标一个零,这样别人以为我标错了,觉得捡了一个大便宜,其实我的心里价位就是那个‘错误’的,每每我都能比其他在交易区域卖装备的人更早的卖出”。

Aaron被这个金融心理学[2]上的简单应用所吸引。

大哥又说道:“我把刚学到的内容给你讲了一遍,我加深了印象,也更深刻地理解了一遍,你也学到了一个新的知识,以后你也可以这样做,长此以往,对你大有裨益”。

其实像当晚那样的工作强度,对于“南七”的硕博来说是相当普遍的,甚至可以说是常态化,晚上任何一个时间段,你都能在各系实验楼外面看到依然有零零星星的白炽灯灯光点缀着校园,Aaron喜欢形象地形容这些为“科技之光”。大哥告诉Aaron,他最长一次待在同步辐射实验室的记录是连续48个小时,和他的几个师兄弟一起,没回宿舍,甚至没出实验室,累了就稍微趴一会,大家换着来,连续做测试。由于仪器长时间运转,实验室里变得相当闷热,他们就在这样的环境下换来一篇篇高影响因子[3]的学术论文。

往后的一段时间里Aaron每天根据校网公开的课程表系统查询一些自己需要补充的课程,虽然已经读到大四快毕业了,但Aaron发现自己和有些“南七”大二大三的学生在专业课方面依然很有距离。这让他感到很失落,有种望其项背的无奈感。

Aaron把一切安排妥当后,开始了自己在“南七”的蹭课之旅。在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高分子系大三高分子化学[4]专业听高分子化学课时,30人的小教室里有一个大二化学系的学生,他的书包每天都鼓得异常的满,好像全系每个专业的课本都能从他的书包里翻到。因为高分子化学课的先导课程是基础有机化学[5]课,如果没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即使再聪明都会感觉到吃力。


注释:

[1]晶体化学:研究晶体在原子水平上的结构理论,揭示晶体的化学组成、结构和性能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有关原理的物理化学分支学科。简单地说就是解释钻石为什么那么硬、为什么是透明的之类的问题。

[2]金融心理学:揭示人们的心理变化对金融市场波动的影响的一门学科,多用于证券投资市场。

[3]影响因子:国际上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它不仅是一种测度期刊有用性和显示度的指标,而且也是测度期刊的学术水平,乃至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越高则说明论文水准越高。

[4]高分子化学:研究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化学反应、物理化学、物理、加工成型、应用等方面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如对橡胶、油漆的研究均属于这一类。

(未完待续)

下一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那个考研失败的人,最后去了哪?(6)——学习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