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3在中国

        DC-3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包括国民政府时期、新中国建国后以及海峡两岸。

        1929年,国民政府先后成立以上海为飞行基地的沪蓉航空线管理处、中美合资的中国航空公司(简称“中航”)和中德合资的欧亚航空公司(简称“欧亚”),以及后来组建的中央航空公司(简称“央航”),抗战胜利后也将总公司设在上海。至民国38年5月,以上各航空公司使用的飞机有史汀生型上单翼飞机,洛宁型水陆两用飞机,西科斯基S-38型水陆两用飞机,道格拉斯-道尔芬型水陆两用飞机,福特-3型飞机,道格拉斯DC-2、DC-3、DC-4型飞机,C-47、C-46型飞机,容克F13、W33、W34、JU52型下单翼飞机,以及康维尔240型飞机等,这些飞机主要由美国和德国制造。上海解放前夕,各航空公司将能使用的绝大部分飞机转移至香港。

DC-3在中国_第1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1939年,国民政府交通部与苏联中央汉口管理局签订中苏航运合约,合资组成中苏航空公司。航线定为从哈密经迪化到苏联的阿拉木图。公司有3架美式DC-3民航机,1939年12月5日通航。1948年合作期满停航。

        1938年以日本为航运中心的日本航空输送株式会社,与国际航空合并,成为大日本航空株式会社,航线遍及整个亚洲地区,以东京、福冈、京城(韩国首尔)与台北四个地方为中心延伸。由日本来的飞机除了原本的福冈经那霸至台北外,也因1937年DC-3的出现,增加了福冈直飞至台北的航班。由台北出发的航班,岛内可分为西线与东线,西线为台北←→台中←→台南←→马公,东线为台北←→宜兰←→花莲港(今花莲机场)←→台东;而国际线更可由台北经广东,飞到包含海口、河内、曼谷等地,不仅可说是两岸最初的直航航班,台北也成为了重要的航空转运点。

DC-3在中国_第2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1941年秋,为了太平洋战争的准备,日本军方征用大日本航空株式会社进行军包机的“军民合用运输任务”,此时台湾的航线地位更形重要。于1943年10月的航线图可知,当时日本往南飞行的另一个主航线点正是台北。从台北不仅有福冈经那霸至台北的航班,也有福冈经上海至台北的航班;而台北更可直飞往马尼拉续行、或者是往广东或香港继续往东南亚飞行,奠定了日据时代末期,台湾大量机场建设的基础。这时大日本航空已多使用DC-3或三菱重工制造的MC-20型客机飞行,某方面来说,当日军撤离,国民党当局来台、国军的C-47运输机再临松山机场时,也是一种“天空的传承”吧!

        上海解放初至1951年,经民航员工的努力,克服重重困难,陆续修复了“中航”和“央航”弃置在上海的12架破旧飞机,其中C-46型飞机10架,C-47型飞机2架。这些运输机对于新中国早期民航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DC-3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