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爱数码爱胶片

聊天的时候 @途可小姐 说她的宝丽来 sx70 被熊孩子弄坏了,不禁让我想起了我躺在抽屉里的那台老海鸥,以及那过期了的几个胶卷。

一直以来,我都是有着胶片情节的,虽然我大多数时候觉得数码相机用起来更称心如意,甚至自己的手机才是最贴心的随身拍照利器,但不可否认,如果要我好好地花时间去捣鼓的,还是那些胶片机。

和很多人一样,我的第一台单反相机是数码的,佳能 EOS 500D,一台十分强大的入门级的单反相机,能拍照能拍高清视频,小巧,质量好,唯一有点遗憾的是不能自己设置白平衡的参数,其他的即使不是金属机身也不是太大的问题。

我记得我第一天拿到属于自己的那台数码单反的时候,心里无比高兴,天天拿着它拍拍这拍拍那,快乐而迅速的谋杀着我的快门,电脑里的照片也呈几何级的数量增长着。有了第一台数码单反,我也正式走进了影像的世界,它让我感受到了这个领域的博大精深,也让我迅速的成长,至少,我能拍出让人喜欢的照片儿了。

我第一次接触的胶片单反是一台雅西卡,带内测光,电动过片,我第一次用上了裂像对焦的机器,让我开始学会手动对焦,放慢了拍照的速度。到后来,用上了全手动的海鸥,让我真正的开始在拍照之前思考,学会取舍。

数码相机是很方便的工具,只是在我使用过胶片单反之后开始了一些思考,这种拍后就见效果工具会让人犹豫、懈怠对工具过分的依赖。数码相机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随便谋杀快门,快门拍得多,废片也多,然后废片就可以当场跟玩儿似地删除;但是胶片机不是这样,胶片机要求你时刻都保持着严肃的摄影态度,废片就是废片,这是删不掉的刻骨铭心经验。

同样的,当我拿着数码相机的时候每摁下一次快门的时候都没有了期待,因为能迅速的看到效果,不满意就删,而胶片机拍完之后你的战战兢兢满怀欣喜的等待,等着冲洗等着显影之后才能知道效果如何,正是摁下快门之后的两种不同的心态,让我觉得数码相机和胶片机的区别就如同大众工业社会下大量生产的工业产品与精致的手工艺术品一般。

我常看到的一个现象就是不少人拿着数码相机拍照的时候,经常耗费大量的快门在拍摄同一个景象,如同乱枪打鸟,期望透过这样的手段来产出优质的照片。但是这种手段是合理的吗?是有技巧性的吗?是符合摄影的精神的吗?这样的争论经常会出现摄影“决定性的瞬间”的论述,强调在摄影的精神里面,使的某张照片不朽或有价值的原因,在于他捕捉了这个世界上某个决定性的瞬间,将其纪录下来供后人观赏与思考。

这样的现象在数码摄影流行以前,已经是胶片摄影师拍摄的手段之一。著名的摄影师亨利‧卡提耶─布列松就曾经为了拍摄出自己理想的景象,来来回回拍摄同一个场景,在从冲洗出来后的胶片中选择最后的成品。

像我一样的用胶片拍照的人们会不自觉的受到每张胶片成本上的考虑,进而使得拍摄的节奏放慢。这种态度强烈的表现在我们使用数字相机与胶片相机快门数的不同上面。随着这种态度趋向的集中,胶片摄影成为慢速的摄影,摄影师强调为了捕捉决定性的瞬间所必须具备的技巧与构图概念,强调每卷胶片的成功率,主张摄影师必须细部的检视摄影过程中的每个步骤──取景、构图、决定光圈与快门(而胶片已经决定了ISO值),以及到了暗房阶段的冲洗与显影。

透过对摄影这项行为的细部检视,每一次快门都重复出现着:“我为什么要拍摄这张照片?”这样拍摄前的思考成为现代社会里胶片摄影与数字摄影的一个不同。这种不同其实反映的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不同,即摄影本身是一种专注的观察,刻意的观察。

专注在本质上就不是快速的,但是可以快速的进行,因此传统的胶片摄影与现代的数码摄影都是可行的,但是快速却不一定能专注,因此数码摄影便捷的特性成为一把双面刃,在提供用户便利的功能的同时,也扼杀了一部份使拍照者专注的能力。

数码相机、数码摄影师大趋势,胶片机也会协同胶片摄影终究有一天走进历史中不再出来,但是胶片机和胶片摄影值得大家一试,如果你真的喜欢拍照,使用胶片机会让你愿意多花心思去了解摄影的技术面以及艺术面,更加的专注于对于这个世界里头值得我们观察并记录的存在。

不爱数码爱胶片,爱的是重新认识世界的一种细致。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爱数码爱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