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戊戌年末与《国家宝藏》相遇(五)

云南是人类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是发现的中国和亚洲最早人类。战国时期,这里是滇族部落的生息之地。

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设云南等处行中书省,“云南”正式作为滇域的名称确定下来,云南县的地域上曾设过云南郡、云南赕、云南州,“云南”两字一直沿用。

我泱泱中华五十六个民族,云南就有二十六个,这是一个多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的圣地。作为民族文化大省,考古发掘已证明了云南历史文化呈现的多样性与多民族省份是相一致的。它的自然风光、它的人文历史,所有关于它的故事,正在讲述,从未停止。

有请:

第二季《国家宝藏》第五期主角:云南省博物馆

云南省博物馆

人生轨迹:创建于1951年。

陈列方向:青铜器、古钱币、陶瓷器、古书画、碑贴、邮票及各类工艺品共计20余万件。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广福路6393号。

地位:云南省收藏文物最多的博物馆。

第二季《国家宝藏》云南省博物馆选馆藏一:四牛鎏金骑士铜贮贝器

四牛鎏金骑士铜贮贝器,古滇国(西汉时期)文物,晋宁石寨山10号墓出土,该器型在世界青铜器中独树一帜,为典型的束腰圆筒形贮贝器,器腰两侧各装饰一个虎形耳,虎作向上攀爬状。

骑士华丽的服饰和佩剑,表示墓主人手握非常大的权力,而象征财富的牛体格健硕且围绕一个地位显赫的人,说明墓主人生前地位非一般人所能比,很有可能是一位古滇国皇族成员。

在戊戌年末与《国家宝藏》相遇(五)_第1张图片
四牛鎏金骑士铜贮贝器

《史记·西南夷列传》中曾多次提及的滇国,是一个两千多年前位于滇池地域的古王国。贮贝器就是滇国特有的青铜器,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

何为贮贝器?贮存货币的器物,简言之,就是古滇国王公贵族们的存钱罐。在当时,贝壳具有着货币的属性,是人们公认的买卖交易的载体,也是财富与权力的象征。存钱罐的外观气质越是高大上,它的所有者的地位就越显赫。传统的炫富,炫的是高官厚禄、宝马香车,而古滇国的土豪们炫富,炫的可是别具一格的贮贝器。

这件四牛鎏金骑士铜贮贝器,更是了不得!首先,它的盖顶铸有四头牛。牛的地位在云南的少数民族人们心中地位极高,他们敬仰牛,崇拜牛,并把牛封为“五谷之神”。所以,牛多,代表着主人的身份尊贵。其次,四只牛中间,可见一骑马的通体鎏金的骑士,他腰配宝剑,双手持缰,目光如炬,傲然注视着远方,似乎即将经历一场家国保卫战;也像是刚从战场凯旋归来,欲快马加鞭,将战果及时告知陛下。这个勇士背后的故事,我们不得而知。但他的出现告诉我们,这个贮贝器的主人非一般人,不是奴隶主,就是王公贵族。

值得注意的是,古滇国是没有文字的,而贮贝器顶盖上的铸着的战争、祭祀、生活画面等,就是对当时历史的情景再现,成为比文字还要真实可信的“无声史书”。贮贝器的历史,就是古滇国的历史。作为历史的记录者和见证者,贮贝器用生动的语言传达出古滇国的人们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望,体现了他们热爱生活,追求美的理想境界。

中华上下五千年,古滇国只是漫漫历史长河中的一个仅仅持续了数百年的小支流,仿佛稍纵即逝,一闪而过。直到上世纪50年代,云南晋宁石寨山等地出土一批古滇国货币和大量的青铜器,才将我们带入到了神秘的古滇国,开始探寻一段神奇的旅程。但是,贮贝器背后所承载的仅仅是古滇国千面中的一面,未来,相信还有更多的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发现。

第二季《国家宝藏》云南省博物馆选馆藏二:大理国银鎏金镶珠金翅鸟

大理国银鎏金镶珠金翅鸟,大理国时期(宋代)时期文物,1978年大理崇圣寺三塔主塔塔顶出土,细腻的工艺和绝妙的造型使这件作品精美绝伦,亦代表了大理国金银器工艺的高超水平。

该文物头饰羽冠,颈细长,翅膀向内卷,作欲飞状;两爪锋利有力,立于莲座之上。尾、身之间插有镂空火焰形背光,其上饰水晶珠五粒,整器鎏金,工艺细腻,造型精美绝伦。


在戊戌年末与《国家宝藏》相遇(五)_第2张图片
大理国银鎏金镶珠金翅鸟

金翅鸟梵名迦楼罗,汉译为大鹏金翅鸟,为佛教护法神中的天龙八部之一。大理国旧为泽国,洱海之水经常泛滥,淹没农田村舍,危及百姓生命。于是,佛祖便派金翅鸟食毒龙以镇水患,由于体内毒素积聚,金翅鸟最终中毒身亡,死于金刚山顶,化为镇水之神,保护着一方水土。

金翅鸟是大理的保护神,成为每一个大理人心中的文化图腾。现在,在大理的很多地方,依然能看到很多大鹏金翅鸟的雕塑,人们将这种敬畏历史的精神不断延续下去,生生世世,代代不绝。

今日,苍山之麓,洱海之滨,有这样一群人,被称为“当代大理金翅鸟”,他们就是保护洱海的卫士。是他们的坚守,让我们能有机会再见苍山十八溪,重新与大理的碧水青山来一次美丽的邂逅。

由于生产、生活垃圾的增多,农业生产的污染,气候的变化,洱海面临着严重的水污染问题,“2017年初,大理开启洱海抢救模式,出台洱海保护‘七大行动’”,势必将保护洱海进行到底。

去年七月,我第一次来到大理,来到洱海之畔,见到了大理人口中崇敬的母亲河。听当地人讲,为了让洱海重现往日风采,政府等有关部门要求附近的民宿客栈全部无限期歇业整顿。走在大街上,到处可以看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洱海”之类的宣传标语;大理的学校专门开设了一门名叫《洱海保护》的地方课程。

树立保护洱海的意识,一定要从娃娃抓起。坚守住保护洱海的阵地,就是坚守住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今日如此,日日如此,世世如此。

第二季《国家宝藏》云南省博物馆选馆藏三:聂耳小提琴

聂耳小提琴,近现代文物。

自1933年起,音乐家聂耳便用心爱的小提琴为电影《母性之光》作曲,创作出表现人民群众奋勇抗争的歌曲《开矿歌》,开创了革命电影歌曲的先河。

之后,聂耳又通过小提琴创作出《码头工人歌》《卖报歌》等革命歌曲,激励着当时在苦难中抗争和前进的中国人民。

1935年,聂耳根据田汉歌词创作出的《义勇军进行曲》,成为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随后,这首大家耳熟能详的《义勇军进行曲》,被选为中华人们共和国国歌,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真正做到为时代发声。

在戊戌年末与《国家宝藏》相遇(五)_第3张图片
聂耳小提琴

1931年初,聂耳用部分酬金买了一把二手小提琴。他兴奋地对朋友说:“愿与此琴终生为伴。”

1935年,二十三岁的聂耳溺水身亡,他实现了与小提琴终生为伴的愿望,却仅仅只有四年。

四年的时间里,他创作出了很多脍炙人口,时至今日依旧不会过时的音乐作品,他与田汉共同谱写的《义勇军进行曲》更是成为每个中国人心中最美的声音。一个二十三岁的热血青年,是怀着一种对帝国主义怎样的不满与愤慨,奋力呐喊出“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城我们新的长城”;又是怀着一种怎样的家国情怀,让每一句“前进!前进!前前进!”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这样的歌词,这样的旋律鼓舞着当时每一个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中华儿女。《义勇军进行曲》是我们的国歌,是宣示着国家主权、展现着民族精神的文化符号。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该成为它最忠诚的捍卫者。

看《国家宝藏》这一部分的前世传奇和今生故事,一种感人至深且振奋人心的力量像一把利剑,深深地扎入心脏,让人热血沸腾。

“你会唱国歌,就能证明你是中国人。放心,我们一定会把你安全带回家。”

此生不悔入华夏。

于此,链接一篇去年七月写的文章游人只合云南老。云南,是个值得再去的地方。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戊戌年末与《国家宝藏》相遇(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