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动物》小结3


《社会性动物》小结3_第1张图片

一、人类的攻击性

攻击性:旨在引起身体痛苦或心理痛苦的有意行为。不能将攻击性与强烈的自信心混为一谈。

1,攻击性是本能的吗?尚未达成一致。

弗洛伊德的液压理论:类比容器中正在积聚的水压,除非攻击性被释放,否则它便会导致某种形式的爆炸。

攻击性并非全由本能引起,受情境和社会因素加以改变。也就是说,攻击行为有可能被减少的

2,宣泄能够发挥作用吗

是适者生存还是合作互助创造更大价值?在人类进化的早期,高度的竞争和攻击行为有可能具有适应性,为了保护个人财产。但是今天,我们需要更加和善、更加宽容的人。

宣泄不一定能够发挥作用。宣泄对某个特点目标的愤怒,会增加对该目标的厌恶程度。

3,报复

报复会导致自己对失调。失调越大,越要贬低对方。当对方是无辜的时候,失调达到最大。暴力行为增加了人们对受害者的负向情感,最终,暴力滋生了更多的暴力。

4,攻击的原因

1)神经学和化学方面的原因

杏仁核:与人类和动物的攻击行为有关。该区域受到点击,动物会变得凶暴;该区域受到抑制,动物会变得温顺。此外,神经机制的作用会因社会因素而改变。

睾丸素:被注射了睾丸素的动物攻击性会增强,同时,攻击性会增加睾丸素的释放。男性比女性更具攻击性,睾丸素在男性体内偏多。

关系性攻击:女性更喜欢通过破坏他人与同伴的关系对其加以伤害,如散布谣言、排挤、搬弄是非。

2)痛苦与不适:体验到痛苦又不能摆脱痛苦的情境会增加攻击性。

挫折:一个人在实现目标的途中收到了挫折会增加它的攻击性。假如期望值很高或目标受到无理的阻碍,挫折感最为强烈。挫折并不是绝对剥削的产物,来自相对剥削

3)社会学习:会影响/抑制攻击性。当人们湮没在群体中,无法辨认个体,自我意识会变弱,对攻击性对抑制也会变弱,他们会做出破坏性对行动,因为他们不能对攻击行为负责。孩子和成人都会进行社会学习和模仿,媒体如电视中的暴力行为会对他们产生影响。

4)媒体暴力:媒体、色情描写以及针对女性的保利会增加暴力,攻击性

5,如何减少暴力

1)纯粹的理智如说服式等各种构想出的逻辑的、合理的论点,并不能减少暴力;惩罚也不能减少暴力。

当一个孩子进行攻击时,对他不予理睬;当他做出非攻击行为时加以奖励。

2)建立对他人的移情,同理性,换位思考。

二、偏见

1,偏见:人们依据错误的和不全面的信息对某个特定群体概括出来的一种敌对或负向的态度。持有偏见的人,会无视客观事实、证据、数据、信息。

2,定型:打标签,将同样的特征强加到群体中的每一个人身上,不考虑成员之间的差异。定型不一定是蓄意伤害行为,在很多情况下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快捷方式。

定型本身不必然具有侮辱性,但是它们是有害的,因为它们剥夺了一个人拥有自己个人特性的权利,这种概括便是对人有害的。定型可以对被定型的人造成心理威胁,有心理负担,表现不佳。

偏见导致定型,定型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强化偏见。

性别定型:如果男性成功,归因于他的能力;如果女性成功,归因于她的勤奋。如果那行失败,男孩认为运气不好;如果女性失败,女孩自责,认为自身能力不行。

我们生活的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具有偏见的社会,所以人们会不加思索地接受各种偏见。

3,偏见的影响。自证预言或信念创造现象:我对你持有偏见,我对你的反应往往会导致你做出符合这些偏见的行为。

实验发现那些打破性别定型化行为桎梏的人,无论男女,更受欢迎并且能够更好地去适应。

经常收看不带性别偏见的广告,有可能会提高女性的成就和职业成功预期。

4,偏见的原因

1)经济和政治方面的竞争与冲突。时局紧张、资源有限、岗位稀缺,偏见增多。

2)替代性攻击。个体倾向于将攻击矛头转向他们不喜欢、明显的而又相对弱小的群体。

3)地位或者自我形象的维持。地位、教育、收入、职业偏低的人,越容易持有偏见。

4)性格性偏见。权威人格/专制主义的人不能容忍自己或他人的软弱,倾向于严厉的惩罚,他们更可能持有偏见。

5)从众引起的偏见(大部分原因)。

5,如何减少偏见

1)国家的干预。行为的改变会影响态度的改变,在理想状态下,不可避免心理会减少偏见。当存在经济冲突时,偏见往往会增加。

2)合作。合作使他们那群人变成了我们这群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社会性动物》小结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