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人类——闲谈弗吉尼亚种族冲突

这就是人类——闲谈弗吉尼亚种族冲突_第1张图片

差不多20年前,一部非常有名的战争片上映了,它就是被称为“片头前25分钟的战争场面最贴近于真实的二战场景”而让人们至今称道的史诗级战争片《拯救大兵瑞恩》。汤姆•汉克斯扮演的“米勒上尉”率领手下的兄弟,强登奥马哈滩头,德国人的重型机枪和大炮不停朝着一群群前赴后继、从大海中往陆地上冲锋的美国大兵扫射轰炸。炮弹四处爆炸,士兵们的残肢断臂随着弥漫的硝烟四处飞舞,海水变成红色的海洋,站在登陆艇前面的士兵没等上岸,在小艇开闸的一瞬间,便被击毙在船上,有的侥幸登陆,也会被飞来的子弹击中头颅瞬间倒下。一群群年轻人倒下,接着一群群年轻人踩着他们四处流淌的肠子继续往上爬。

这究竟是为了什么?

“米勒上尉”在电影里,拒绝杀掉德军战俘时给出了部分答案:“少杀一个人,就距离回家更近。”其实,真正的解释出现在这部电影上映后,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导演的十集电视剧《兄弟连》中。

国家为什么要将他们远隔重洋地送到这片死亡之地?这帮年轻人经历了一架架运输机就在眼前爆炸的“诺曼底空投”,又在荷兰经历了失败的“市场花园行动”,接着在比利时“巴斯托捏”见证了残酷的冬季战争,他们憋着一肚子火,这场残酷的战争究竟为了什么!等他们终于攻入德国,看着集中营的大门缓缓打开后,他们彻底明白了,这场前赴后继的死亡究竟换来什么。那些没来得及被纳粹屠杀,但被折磨得瘦骨嶙峋、奄奄一息的犹太人,泪流满面地给出了答案。

二战结束70多年了,新纳粹就从来没有消失过。60年代之前,并没有特别的影响,但是,60年代后,越来越猖獗。这一次的弗吉尼亚的白人种族主义者架着车,冲一群抗议他们的人们开了过去,死伤十九人。其实就是美国新纳粹的表演。美国左右两派势同水火,都在互相责骂对方。这场内部纷争不会有胜者,他们之间的孰是孰非,身在其中未必能够清楚,何况外人。况且,类似这样的因种族产生的暴力事件在美国历史上不胜枚举,此次事件之所以影响很大,最重要的原因是美国人选出了一个具有强烈种族主义,却从不掩饰的总统。他的出现给本已复杂而又敏感的种族纠纷的火焰上浇了一桶汽油。

特朗普的父亲,弗雷德•特朗普就曾经支持过三K党。1973年,特朗普就曾因在出租房屋时,优先考虑白人被起诉过。上世纪80年代,经营赌场的特朗普称黑人员工没有白人员工聪明。弗吉尼亚事件发生后,特朗普态度含混且暧昧的发言引得人们纷纷谴责,其实看看他的历史,他也算一路走来,始终如一的“正人君子”了。况且,用默克尔的话来讲,特朗普的出现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他是美国人用选票选出来的,感受如何,只能问自己了。

只是,美国在整个二战时期,士兵伤亡人数达101万人。百万士兵远赴他乡,为了铲除纳粹付出如此巨大代价,却没想几十年后,新纳粹竟然如火如荼地在自己的家乡展开。其滑稽与讽刺,真是让人唏嘘不已。同样在1942年的弗吉尼亚,妇女们为了响应国家号召,主动参加工作,用行动在后方支援那些作战的士兵。一名叫戴维斯的女士,专门安排别人白天照顾自己的两个孩子,她和丈夫一起参加德州海军航空基地的工作,为的是丈夫应征入伍后,她能接替丈夫的工作。所有的这些付出,最后的目的就是换来一个没有纳粹的净土。

二战结束,盟军最终胜利,德国开始深刻反省自己,甚至反省到被很多人称为“迂腐”的境地。但是,新纳粹在其他国家开花结果,甚至连蒙古都有新纳粹的崇拜者。这帮长着“小眼睛”“黄皮肤”的高举纳粹口号的人,可能不知道,在纳粹眼里,他们是标准的“劣等民族”。

梁漱溟晚年说:“这个世界会好吗?”,因为历史的钟摆经常会往回摆。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就是人类——闲谈弗吉尼亚种族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