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辰:脸上没嘴的微信和脸上只有嘴的飞信

景辰:脸上没嘴的微信和脸上只有嘴的飞信_第1张图片

文 | 景辰

提起LOGO脸上没有嘴的微信(Wechat)大家一定都非常熟悉了,但是提到LOGO脸上只有嘴的飞信(Fetion),很多年轻的朋友可能是非常陌生的,曾经它比微信还火。

飞信诞生于2007年,是一款由中国移动推出的“综合通信服务”类的应用,它能够实现互联网和移动网间的无缝通信服务。

和微信类似的功能,但是服务却比微信人性的多、强大的多,飞信不仅可以从手机上注册,还可以在电脑上注册开通使用;飞信不但可以免费从PC端给手机发短信,注意,这里说的是短信,而且不受任何限制,能够随时随地与好友聊天、无限发送免费短信、加入多方语音通话……

曾经最美好的大学时光、最温馨的记忆都保留在飞信里:和女朋友的聊天、辅导员的会议通知、学生会的活动信息、社团的组织安排……等等最深入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通过飞信来进行的,当年在高校里新交了朋友,不是互加微信,甚至不是互留手机号,而是互加飞信,因为那时候沟通方式还没这么方便,QQ虽然便捷但是流量很贵,短信方便但是收费,而飞信则是免费的短信。

毫不客气的说,飞信比微信的体验要好的多,具体来讲,如果别人给你发微信而你不在线你能收到消息吗?不能吧!但是飞信能,如果你没登录飞信,朋友给你发送的消息会以免费短信的方式放松到你的手机上,至今在这个方面微信都没有超越飞信,毕竟飞信是运营商的背景。

但是好景不长,如此优质的产品在2011年微信出来之后被迅速抢夺了地盘:

景辰:脸上没嘴的微信和脸上只有嘴的飞信_第2张图片

而现在飞信虽然没死,但也就此被碾碎在高速运转的互联网的齿轮之下。

飞信陨落的直接原因是组织结构混乱

在那个没有微信、QQ还是2007版、手机是塞班的天下、平板还没出世的年头,飞信是除QQ外最知名社交工具。作为运营商中国移动旗下的一款明星产品,中国移动在飞信身上可没少砸银子,飞信5年的研发费用就有足足30亿,而这还不包括中国移动负责该业务的互联网基地的相关费用和飞信推广费用。

而当年飞信刚刚出来的时候,曾说要抢走腾讯20%的用户,而当年飞信也确实有那个势头,最辉煌的时候,飞信活跃用户超过9000万,那可是2011年!不过在今天看来俨然成了一句笑话。

飞信的陨落有很多人将原因归结于飞信繁杂的开发、运营、管理、支撑、销售主体,有多么繁杂呢?

飞信名义上的品牌及业务运营推广方是中国移动集团,直接面向客户,也是主要的投资方。即中国移动集团是飞信产权所有人,就像国资委,具体而言是总部数据部行驶指导管理权。

飞信运营实际管理方却是互联网基地,但是负责飞信产品的名义上管理和运营,接收来自总部数据部的指导和考核的却不止是互联网基地,还有卓望。

飞信产品的实际开发、运营、支撑、服务方确实神州泰岳,其收益来自上市公司的公募资金和股票收益。

而负责飞信业务销售推广和资源投入的却是中国移动各省分公司。

一款产品的运营、研发、销售、支撑等多个需要系统配合的环节却分别归属36个各自为战的主体,所有权与经营权被分离、收益支配权与市场风险被分离,这就导致了飞信多利益主体、多元利益诉求相互博弈的复杂体制,从经济激励的角度来看,恐怕没有任何一方有足够的积极性主动去把飞信这个产品搞好。

飞信陨落的根本原因在于固守僵化的传统思维

虽然飞信组织结构繁杂混乱,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移动在这个项目上的实际投入一点也不少,5年30亿,这绝对是大体量的投入,按道理说有这么多个土豪爸爸在支撑着,就算是打水漂也得有点动静不是?但飞信的陨落恰如泥牛入海,悄无声息。

我认为飞信的陨落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固守僵化的传统思维!

除了体制掣肘,运营商本身,在业务管理、产品思路、市场策略上就完全没法跟互联网敢死队式的操盘手法去比肩。为什么这样讲,因为当年如果用除移动手机号之外的运营商手机号码注册使用飞信,是无法使用的,这狭隘的移动用户优先原则 从2007年一直延续到2012年,整整5年时间,2010年智能机开始普及,飞信又错过了移动互联网发展最快的两年,直到2012年,飞信才实现了其他运营商号码使用软件的基本功能,开放注册,但在一些功能使用上,有别于移动用户,其他运营商用户是需要交费的。试想5年的时间让飞信白白丢掉了多少用户!

2012年,微信发展起来了,还有飞信什么事?这时候开放还有什么用?这不能说是屋檐下面打雨伞那么多次一举吧,至少也是冬天地里烂掉的萝卜——拔晚了!

中国移动固守僵化的“篱笆墙保护”思维是为了维护中国移动短信运营商的利益,但是中国移动却没有看到互联网发展的趋势,如果你现在拿出手机翻出短信页面,相信你就明白我说的话了:

景辰:脸上没嘴的微信和脸上只有嘴的飞信_第3张图片

中国移动辛辛苦苦死守着的短信业务现在早已不再是沟通和交流的主战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不着急的事情一般都在微信、QQ上说,着急的事情就直接打电话、需要备忘的事情发邮件,短信的定位非常鸡肋,而中国移动对鸡肋的处处维护就造成了短信结结实实的成了验证码、垃圾广告的天堂。

自我颠覆是长远发展的保障

传统企业的弊端就在于固守僵化的思维,而互联网企业则不然,企业内容讲究狼性,不是那种“天天喊狼性却天天喂狗粮”的假大空,是真正的讲究狼性,而企去业也因此而真正的达到自我颠覆、自我进化。

自我颠覆是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唯一能让企业实现长远发展的有力保障。

举例来讲,腾讯内部放着手机QQ不全力以赴的继续优化,居然放任张小龙去另起炉灶搞微信,这放在传统企业里来看简直是胡闹腾,会被领导直接呵斥收拾东西滚蛋的,而马化腾却不然,收到张小龙关于另起炉灶搞微信的邮件后,立马召开会议,不但不反对,反而是一路绿灯,甚至为此内部削山头,发内部信给大家讲道理:“不要拒绝变化,抵抗是没有用的。”

所以传统企业要想谋求长远的发展,一定要有宽容的心态,自我颠覆,

当传统的模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遭遇到巨大冲击后,短信和语音服务在一定程度上被其他服务替代。但飞信却在一条腿靠短信跟语音支撑身体的同时还想把另一条腿迈向移动互联网的时代。

这就尴尬了!你在原始社会长矛玩的很溜,这不代表进入火器时代,你的长矛还能够和新时代的火枪抗衡,即使你武功再高,也会被一枪撂倒!

如何自我颠覆

我这里将自我颠覆,并不是说全盘照搬,互联网怎么玩就有样学样,现在的微信就有这种趋势,心态很急,处处模仿痕迹明显,但却效果不佳,这是为什么?

因为照搬互联网模式无异于跳火坑,因为互联网的免费补贴首先就很难复制,互联网企业产品是以快速获得海量用户为基础的,当用户达到海量的时候,获取用户的均价几近于零,而作为传统运营商的中国移动如果照搬这种模式,那投入的基站、网络建设等大手笔的投入丝毫显示不出价值;其次传统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业务稳定,很难在自我颠覆的时候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和执行力;第三是习惯了传统玩法的传统企业不善于制造势能然后在借势营销;第四是传统企业是基于硬件设施为优势,突然之间从传统实体整合到线上虚拟会有明显的不适应和落差感。

如果说飞信一股脑得朝向微信、QQ,跟它们玩移动互联网,那么智能加速飞信的死亡进程。

运营商完全不必加以自己的短处和互联网企业的长处来斗争,因为就算你加入进来,按照他们的套路,除了砸银子,其他的你一点优势都没有,互联网企业的速度又不是运营商能够跟得上的。

自我颠覆是要基于自身优势,结合新兴趋势,去做适应性的调整。

飞信的最大优势在于背靠中国移动及运营商强大的硬件支持,比如基站网络的优势,如果能够结合中国移动的优势,以基站为核心,开展社区化的社群运营,放开联通、电信的限制,将社区邻里结合起来,公众号也别抄微信了,做更接地气的社区新鲜事推送,我相信这一点上飞信有着无可媲美的优势,再次,结合手机积分,做一些积分兑换的商城服务,这比微商不知道要高到哪里去。

如果担心用户数的化,完全可以结合自身运营商的优势,一个月送200M流量或者是送5元话费,让用户获得实实在在的优惠,我相信用户一定能蜂拥而至,虽然是对运营商来讲不是无关痛痒的小恩小惠,但是这总比坐以待毙强吧。

其实为了适应移动互联网的大趋势,运营商们还分别先后推出过“飞聊”、“沃友”、“翼聊”等不伦不类的社交软件,巨大的投入之后也都没有了下文,真的是拿着国家跟投资者的钱不心疼啊!

总结

值得一提的是飞信前身的名字叫做Femoo,当初就是因为Femoo这个名字的发音类似“坟墓”而没有采纳,中国移动花了大量精力去考虑改名,可惜呀改了名字却没有转变思路。

LOGO上只有嘴的飞信从最开始的豪言壮语到最后的檐口无言,而LOGO上只有一双眼睛的微信却做到了洞察趋势,不断自我颠覆,“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如果不能够依据自身优势进行自我颠覆,即使你名字起的再响亮,也难逃走向坟墓的结局。

你可能感兴趣的:(景辰:脸上没嘴的微信和脸上只有嘴的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