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敢打赌,每个看这篇文章的人都曾在小时候被同学或朋友伸脚绊倒过(当然,你肯定也绊过别人)的经历。甚至在我的记忆中,这种在教室门前算准时机“玉足顿起”让小伙伴摔个“狗吃屎”还一度成为我们学校的“官方游戏”,而且关系越铁,绊你越没商量。当然后来大家也都发现这的确不是一种让友谊天长地久的方法,于是在老师颁布“伸一次脚跑二十圈”的“法令”后,这个故事顺理成章的结束了。
然而,下绊子的人没了,“绊脚石”却多了起来。当然,我说的“绊脚石”不是那种在人面前背后使坏的人,但他们的存在就成了你与美好生活间的一座屏障。
譬如,上学时每当周五放学后扔下书包,兴冲冲打开电脑想把憋了一礼拜没看的电影看完时,身后总会传来咱妈的一声吼“你看王XX,人家在听英语、背化学!再看看你,上不了大学怎么办?”
长大后,周五下班,正想约同事出去喝个扎啤吃个串,告慰一下五脏庙...还没走出办公室电话就响起来了,接起来那边就咆哮道“你个死鬼,能不能学学李XXX,下班早回家你能死啊。”
这类故事不胜枚举,更可恨的是这群“XXX”人好像有花不尽的钱,每年回家从祖父那一辈开始往下算起,小百十口子亲戚都能收到他的礼物,你顿时觉得他们老板真有心,年终奖都按照他家族谱发的。而且人家生活有爱、开销有度、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客户那边能征善战、办公室里万人迷。
所以,这块绊脚石的学名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老公”或者还有别人家的“姐姐”、“哥哥”,总之是一群承包了你整个童年、青年甚至还有中年所有“恨得牙根痒”的人。
我一度怀疑,世界上真的有个叫“成功”的基因序列,拥有它的人仿佛头顶三丈神光。谁顶上这束光芒,年轻时刻苦学习不嫌累,长大后玩命工作不会死,过年时捧着钱回家也不会被偷...总之,让身边人羡慕去吧!
今天这个故事的主角小林,曾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我认识他已经快三十年。说实话,上面所说故事都是真的,“王XX”、“李XX”统一的名字就是“林XX”,而那个年轻时被妈训,长大后被女友骂的人,是我另一个朋友,还好不是我,毕竟我还单身。
小林属于那种“百年难得一见”的人才,小时候别人四十分钟做一套卷子,他最多花半小时,第二天早交卷的孩子几乎都被老师骂一顿粗心,他却因为三道题用了两种方法解获得全班表扬。最令人嫉妒的是,他从不会因为体育老师莫名其妙请假改上语文课抱怨,而且他还是校足球队的成员。
他甚至会玩罗纳尔多的盘带,一脚蒙出过“贝氏弧线”,高二的那年夏天,他带领我们班大胜高三最强悍的“足球梦组合”。那次他如同98年世界杯时苏克进球后滑草庆祝一样奔跑在操场上,全班同学围着他庆祝,最后我们发现人群中还夹杂着几个想吃嫩草的高三姑娘。
因为他的存在,他们班老师从来不会说“你们是我带过的最差一届”,反而在学校掀起了老师学生“共同学习”的教学“运动”——这个“迷之运动”仿佛是20世纪初的剑桥哲学院,维特根斯坦这个接近神一般的学生让罗素、怀特海这群自认“老子最牛X”的“武林名宿”学会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之后,小林考到了北京的大学,我们为他送行时问他:“你小子学习这么好,你最喜欢哪门功课?”他怔了一下,说,“我最喜欢踢足球,别的都不喜欢”。
那一瞬间,我们几个仿佛看到一个英雄电光石火间手刃几个匪徒,事了拂衣去,淡淡一句“我还没用力,你们就倒下了。”年轻的我们都没有读出他眼前泛起的一丝孤寂,只觉得小林的身躯就这样在我们思想中伟岸起来,我们一度想把“小林之不喜欢”和“钱学森之问”摆在同一个语言高度上。
第二天,他在全校师生的注目下,以优秀毕业生的身份发表了专题演讲《我努力,我成功,我骄傲》,演讲完毕,校长慷慨激昂讲话,班主任含泪对这个让她年年拿额外奖金的学生表达了鼓励与不舍。大学毕业后,没过多久,小林一家都搬走了。
之后我们再也没有见过小林,几年后却断断续续听到一些关于小林的传闻,他的英雄形象在四邻八舍大妈心中大跌谷底,因为那一段时间几条巷子都在传说,那个曾经十多年来被家家户当作榜样的模范标兵小林——跳楼了。
“肯定是见义勇为”,“要不就是为了救一只猫,自己爬上了别人都不敢去的房顶”,当初我们都是这么猜的,谁也不会相信一个会“努力、成功、骄傲”的人,用如此无能的方式告别世界。鲁迅说过,谣言止于智者,传言死于时间——没过多久,人们又回到了正常。在这件事上,四邻八舍特别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小林成功学”又再一次成为这里孩子们耳边的鸡毛掸子,在他们偷懒时给他们“一下子”。
再次见到小林时,是去年秋天,我正好要去那边出差,第一次到那个陌生的城市,忽然记起多年未联系的高中同学王二在那工作,一个电话过去,他兴高采烈,直言要接机还要给我安排住处,并且也要带我见个人。
我问他是谁,他说你去了就知道了。就这样跟他倒了两趟地铁,三趟公交,就在我以为这小子是不是干上传销要把我拉到他们“分舵”开始洗脑时,他指着街边一个小餐馆,说“就这里,平时这里都是晚上八点开门,今天我给老板打了电话,六点他就来”。餐馆看起来很精致,上面竖着一块牌子,叫“无功”。
五点五十八分,一个人影一瘸一拐地从店后面走出,掏出钥匙要去开门,王二上前打了个招呼,那人一转身,我呆在那里,仿佛看到了十年前那个披着金光的传说。只不过,十年后的他却更多的是一种说不出来的东西,他和我们一样,走出半生,归来已然不再是少年。
半小时后,小林亲自下厨为我们做了几道菜,期间王二告诉我了关于这些年小林的故事,他大学毕业后,和一切优秀大学生一样,自己搞起了创业,先后做了几个项目都没成。他学的金融,又跳到金融这一行,没想到进去后,一下子碰上了2015年那次崩盘。
“一时没忍住,就跳了”小林上齐了菜,给我们倒了杯酒,“命大,没死,就是腿瘸了,让你们笑话了”。
“你的名号现在在老家依然风头正劲啊!”我怕冷了场,忙把话接起来,“现在‘小林成功学’都快被印成册子在学校里卖了,你当年那场演讲就印在扉页上。”
这样一说他却更加低落,吃了口菜,说道,“这些年我都在想这件事,从出生我就想成功,别人跑一步我得跑两步。小时候在你们的眼神中,我看到羡慕和崇拜,这让我更高兴地往前跑。我到现在依然记得,高中毕业那天你问我最喜欢的科目是什么,我还真蒙了,想了想,我好像只喜欢踢球。”
“但是我做惯了你们的‘精神支柱’,整个大学我都在做别人的‘精神支柱’,当‘精神支柱’就是要成功,要不断成功,比别人想的要远,比别人跑得要快。跑着跑着女朋友都不要我了,天天问我工作和她哪个更重要,结果我选了工作,”他两只手一摊,苦笑道,“报应接着就来了,创业项目黄了,投资也黄了,我也黄了,喝了一瓶二锅头,就想干脆一了百了。”
“躺在医院里那三个月,我才想明白,过去我们说的‘成功’就是毒品,我们只是为了成功而成功,而从来不去想我们应该做什么。这种功利的成就感会一个个满足你,让你在不是你的赛道上越跑越快,最后赛道变成街心花园了,你就成了被抛弃的那个人。”
想明白了这些,小林就开了这家叫“无功”的店,只在晚上营业,不过不是做下酒菜的“深夜食堂”,而是专门做“解酒菜”,诸如“老汤炖鸡”、“暖胃蹄花”...在这个城市中无数人为了“成功”不得不和他当年一样不停拉投资,不停跑客户、不停应酬与喝酒…他的想法很简单,就想让这些身子和灵魂都酩酊大醉的人感受到一些温暖,顺便开导一下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赛道”。
“知道为什么叫‘无功’吗?”他问我和王二,我们都摇摇头,他说,“人不应该被‘成功’和‘鸡汤文’所绑架,我出院时,看到这一句话,瞬间我就决定要开一家这样的店,叫这个名字。”
他说他看到这句话时,刹那间他顿悟了,一个男人的成功是让身边人感受到关心、他应该去付出,为身边人着想,为社会奉献。如今他看到从店里走出的顾客能舒服地回家睡一觉时;喝了两口老鸭汤的顾客抓起电话来给女友道歉时;一个几个月没有给家里打电话小姑娘一边哭一边订票回家时...他都会感到自己得到了比过去成功的总和还要多的成功。
小林找到了他的赛道,对他来说,“让你,好好过”就是他的成功。奋斗十年,他终于过去的自己和解,他没有再去追逐成功,反而退让一步,让自己看到了一个新世界。
他说,这句话要是自己能早懂十年,也许一切都不一样,但一切都不会晚。他愿每一个渴望成功的人都能记住它——知道自己奋斗的使命是为了什么,为了谁,这才是真正的“小林成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