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Artist's Way 之十二: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The Artist's Way 之十二:心之所向,素履以往_第1张图片

终于到了这本书的最后一课,“相信自己内在的指引”。

在这一课开头,作者就说,“我们需要对与生俱来的、神秘且富有灵性的创意之心抱有感激之情。”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颗充满灵性的创意之心,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相信它的存在,接纳它,并深深地信任它。

创造力需要信念,信念需要放弃控制欲。”很多时候,我们在创意之路上所遇到的重重障碍,其实是我们自己设置的。我们怀疑自身的创意,抗拒自身的创造力,以一种消极低迷的态度去抵抗内心想要创造的欲望。这其实是一种对创造力的自毁。因为,开始创作之后的状态是我们所不熟悉的,人对不熟悉的领域有一种天然的恐惧。我们害怕那种陌生,和由此而来的失控。为了维持这种一切尽在掌控之中的假象,我们设置了种种路障,来阻碍自己自由创作。比如,当我想要创作一个故事时,我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搭建故事的框架、如何安排故事的悬念,而是担心自己写不完这个故事、或者写完了根本不会有人阅读,正是由于这种担心,我迟迟无法动笔写出开头,于是这个故事就永远不会被写出来。

因为内心的不确定,我们总是处于一种犹疑不定的状态。而一旦我们确认了自己内心真正想要实现的目标和愿望,那么一切都会水到渠成。

每个人脚下都有一条路。当踏在正确的路上时,我们会步伐稳健,也知道下一步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尽管我们不一定清楚转个弯会遇到什么。通过执著地去相信,我们学会了信任。

创意究竟起源于何处?我们常常会用“灵光一闪”来形容灵感来临时那一瞬间的情形。可见,创意如同光一样,是起源于黑暗的。它被孕育出来之前,是处于一片黑暗之中。可否这样理解,如果这个世界真的有掌管“创意”的神祇,我们不过是“创意之神”用来展现神迹的媒介?那么,作为展现创意的媒介,我们就必须信任孕育创意的黑暗。

我忽然想起,小时候家里做包子,包好的包子被放到蒸屉里后,小小的我总是按捺不住想要揭开锅盖看看包子熟了没有的冲动。妈妈告诉我说,要耐心等候,火候足了包子熟了就会散发出香气,提前揭开锅盖的话蒸屉会漏气,蒸出来的包子就不好吃了。同样,在创意未完全成熟之前,它不应被提前强制地拽扯出来。让它们在黑暗与神秘中生长,就是形成最完善的想法的途径。创造需要我们执有一份出于对过程的敬重而保持的节制。

在这一课中,作者再一次提到“爱好”和“玩耍”对创意的重要性。我们总习惯性地将“创意”与“艺术”相联系,认为“创意”是崇高的、高雅的,必须以一种严肃的态度来对待。事实上,对居住在我们内心的“小小艺术家”而言,玩耍更符合他的本性。在玩耍中,天性得到了释放,紧绷的神经得到了放松,创意和灵感就会在不经意间流淌出来。

如今看来,作者所提倡的“晨间日记”,其实也是一种释放。每天早晨起床后,坐在桌前花半个小时随心所欲地在本子上涂抹,把脑子里的各种思绪和念头都写下来。在写完晨间日记后,那些负面的混乱的情绪也得到了清理和排遣,如同大扫除一般,整个大脑会清洁有序得多,也给我们留出足够的空间来迎接灵感的出现。

过富有创意的生活,并不是指一定要每天都坐在桌前创作,即使是清洁房间、做做手工,甚至烘焙做菜煲汤,只要你全身心投入进去并能享受其间的快乐,那都是创意生活的一种。

生命本就该是一场艺术家之约,所以我们才要去创造。


最后一周,我写了七天晨间日记,并按章节后的任务要求,每一天都小小地“宠爱自己”,或是敷个面膜,或是吃个甜品,或是看个电影,或是买束鲜花……当我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我能感到自己内心的愉悦与满足,尽管都是非常微小的事情,但当我认真地将它们写到效率手册上并一一实现时,那种发自内心的快乐是非常难得的体验。

这一周我还去楼上的瑜伽馆体验了两次瑜伽课,在教练的指导下一点一点打开自己的身体,专注于呼吸和身体的真实感受。对我而言,也是很特别的体验。我甚至有了想去长期练习瑜伽未来做一个瑜伽教练的想法。同时,我还意外地接了一个约稿,写一本书的拆书稿。于是,顺利成章地,我在给自己买要拆解的书的同时,又多买了一本别的书,算是对自己的小小奖励吧。

目前看来,生活中的一切都在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对于未来,我很期待,也做好了准备迎接一切挑战。

稍后,我会再写一篇对这三个月共读的总结,敬请期待。

你可能感兴趣的:(The Artist's Way 之十二:心之所向,素履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