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临朝听政,代替皇帝执掌皇权的女人很多,但真正自己做皇帝的女人就只有武则天一个。武则天建周称帝彻底颠覆了男权社会的传统认知,也鼓舞了后世女人要勇敢地打开权力欲望之门,追求自己的政治梦想。
唐中宗李显第二任皇后韦氏就是武则天的铁粉,她有着和婆婆一样的政治野心,梦想成为历史上的第二个女皇帝,但可惜能力有限,最后只折腾出一个“韦氏之乱”,落了个不得善终的下场。
韦氏是李显的第二任皇后,她并非李显的原配。李显的原配妻子是常乐公主之女赵氏,武则天和常乐公主不和,殃及池鱼,赵氏就被武则天给害死了。
李显当时已经是太子了,武则天自然不愿意选一个出身显赫的儿媳妇,给自己执政掌权增加障碍。韦氏姿色出众,知书识礼,父亲只是一个小吏,母亲崔氏家也没什么背景,太子妃这个馅饼就落到了小门小户出身的韦氏头上。
李显是武则天的第三个儿子,在他之前,两个哥哥先后被立为太子,委以重任,但下场都比较凄惨。大哥李弘死于一次出行途中,二哥李贤因“谋反”罪被废,流放到了偏远的巴州。这一切的幕后导演,就是他们那位权力欲望极强的母后武则天。
按照顺序,太子之位轮到了李显。幸运的是,李显在太子的位子上安全无虞地做了三年。这主要得益于他的平庸无能,并没有给武则天掌权造成任何威胁。
公元684年,高宗李治驾崩,太子李显于柩前继位,韦氏被册立为皇后。按照高宗遗诏:太子继位,裴炎辅政,军国大事有不能裁决者,由天后决定。
韦氏从一个小吏的女儿到太子妃,再到皇后,她演绎的太子妃升职记堪称非常励志。 按照惯例,皇帝登基,册封皇后,接下来就是封赏皇后的娘家。总结历史经验,我们也可以看出,适当地提拔、重用外戚有利于巩固皇权,毕竟用自己人更贴心一些嘛。
李显把老丈人韦玄贞由普州参军提拔为豫州刺史,这个提拔的尺度可谓是皇恩浩荡了,但韦皇后并不满足,她频频给李显吹枕边风,希望把父亲提拔到更高的职位。
李显登基后,下有裴炎辅政,上有武后听政,李显明为皇帝,实际权力并不大。从当皇帝的角度考虑,李显也非常希望培植自己的势力,打造自己的政治班底。李显决定提拔韦玄贞为侍中(宰相职),这个职位基本等同于让韦玄贞进入政治核心层。
首先站出来提反对意见的是裴炎,他坚决不同意。李显大怒说:“我以天下给韦玄贞,也无不可,难道还吝惜一侍中吗?”裴炎直接把李显原话报告了武则天,武则天震怒之下将李显贬为庐陵王,赶出长安。
韦氏的家族在李显被废后,境遇惨痛。韦玄贞被发配流放钦州而死,崔氏被钦州首领宁承兄弟所杀。
韦氏的皇后之位前后一共才坐了55天,可怜的她挺着个大肚子跟着李显一起被“发配”到房州。长途跋涉,韦氏在马车上生下了小女儿安乐公主。因为条件有限,李显只能用自己的衣服包裹刚刚降生的婴儿, 并给女儿取名“裹儿”。这个小名饱含了李显的无助和对妻儿的愧疚,他也暗暗发誓,如果将来有翻身之日,定要补偿韦氏和“裹儿”。
在房州幽禁期间,武则天对这个废帝儿子一直保持着警惕之心,她时不时的派使者到房州“关心”一下李显。每当听到武则天派使者前来的消息,李显就惊惶失措地想要自杀,韦氏制止他说:“祸福并非一成不变,最多不过一死,您何必这么着急呢”!正是韦氏的不离不弃和疏导关怀,才让李显度过了这段一生中最艰难的岁月。李显曾经私下对韦氏发誓:“如果日后我能重见天日,一定会让你随心所欲,不加任何限制。”事实证明,李显的确是一个信守承诺的男人。
武则天晚年不得不面临皇位继承人的问题,是侄子还是儿子继承皇位,武则天一直摇摆不定。最后在狄仁杰的点醒下,武则天决定选择儿子。
李显被召回京,重新做太子,韦氏又做回了太子妃。人生如戏,全靠演技,再次回归东宫的李显和韦氏,低调内敛了很多,韦氏也夹起尾巴乖乖地做个仪态万千的太子妃。
岁月无情,女皇武则天老了,她的智商和精力都大不如从前了。武则天重用面首张易之、张昌宗两兄弟,这两个不知天高地厚的面首不但干预朝政,还妄图掌控皇位继承人的问题,引得朝局动荡不安。
公元705年,凤阁侍郎张柬之、鸾台侍郎崔玄暐等五人,发动兵变,冲进内宫擒杀了张易之、张昌宗,逼迫武则天禅让,李显复辟帝位,史称“神龙政变”,时隔二十一年后,韦氏又重新做了皇后。同年,武则天病逝。
一代女皇武则天故去了,但她书写的历史传奇余温仍在。韦氏回京后韬光养晦那么多年,等待的怎会仅仅只是一个皇后之位,她的宏伟目标是像婆婆一样,成为君临天下的女皇。
武则天在世时,有个得宠的女官叫上官婉儿。李显复辟登基后,上官婉儿继续得到重用,她是个聪明伶俐、很懂得见风使舵的女子。上官婉儿屡次劝说韦皇后要效仿武则天行事,很得韦皇后欢心,这让韦皇后更加坚定自己效仿婆婆的目标是正确的。
武则天的侄儿武三思,是个官场老油条,早在武则天时期,他就和上官婉儿关系暧昧。武三思看到朝中的风向变了,于是通过上官婉儿的关系,和韦皇后结成了儿女亲家。他让自己的儿子武崇训娶了韦后的小女儿安乐公主,也就是裹儿。这样,武三思在朝中的地位并未因武则天过世变弱,反倒更加巩固。
武三思和韦后成了儿女亲家以后,通过上官婉儿中间牵线搭桥,武三思和韦皇后也发展为暧昧关系。
开始的时候,武三思出人宫廷还比较避讳,假模假样的找中宗李显商量国家大事,中场休息的时候顺带陪皇后下棋、游戏娱乐一下。 武三思和韦皇后一起下棋的时候,李显就站在旁边观看。有时候武三思和韦皇后一起坐在龙床上玩游戏,李显还兴致勃勃地帮忙出主意。发展到后来,武三思进宫找皇后就不再避讳了,堂而皇之的登堂入室上龙床。武三思要是隔两天不进宫,韦皇后还让李显帮着去看一下武三思是何原因不进宫陪她玩。皇帝的绿帽子戴到这份上,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武三思和韦皇后勾结,李显又对老婆言听计从,甚至朝中发生的事情,李显都要找武三思商量。李显还依照皇后的意见,任命武三思为宰相,以致武三思在朝中的势力,比武则天时期还要显赫得多。
韦皇后勾结武三思乱政引起了朝中诸多大臣的不满,他们纷纷上书中宗李显,要求罢免武三思。李显不但不听,反而把大臣的上书转述给武三思。
在反对武三思的诸多大臣中, 以张柬之、敬晖、袁恕己等五人最有声望, 这几个人都是功勋之臣,在朝中还是很有分量的,武三思决定除掉这五个人。
武三思和韦皇后向中宗进言说,五大臣是恃功专权,图谋不轨。 昏庸的中宗居然相信了。武三思和韦皇后建议中宗封五人为王,采取明升暗降的办法,夺他们手中的实权,中宗毫不犹豫地同意了。五大臣先后交出实权,被分封到各地为王,没过多久,就被武三思罗织罪名害死了。
有了韦皇后这个靠山,武三思更加飞扬跋扈,渐渐把持朝政。凡是反对他的人,一律被逐出京师,凡是为他效力的人,全部委以重任。
韦皇后的小女儿安乐公主也是个野心极大的人,她和母亲韦皇后一样,一心想效仿武则天当女皇。安乐公主就是在马车上出生的李裹儿,出于对女儿的补偿心理,中宗和韦皇后非常纵容她。
安乐公主嫉恨太子李重俊,她曾以自己是韦皇后的亲生女儿,李重俊不是韦皇后所生为由,要求中宗立自己为皇太女,顶替李重俊的太子之位。 有一次,安乐公主自己写下诏书,把前一部分遮住,让中宗加盖皇帝印,中宗竟笑嘻嘻地答应了她的要求。
安乐公主一心要当皇太女和女天子,又和武三思等人狼狈为奸,祸国殃民,使太子李重俊感到极大威胁和深深不满。
压抑许久的李重俊终于爆发,他联合羽林将军李多祚率领三百名羽林军冲入武三思府中,杀死了武三思父子及全家。随后,又带兵冲入宫中,想擒杀武三思的同伙上官婉儿,安乐公主和韦皇后。不料在玄武门受阻,士兵倒戈,事败。不久,李重俊为部下杀害。
平定了太子李重俊之乱后,安乐公主和韦皇后更加肆无忌惮。韦皇后和中宗一起临朝,坐在帘子后面听政,中宗对韦皇后言听计从,朝政大事,尽听韦皇后决策。
安乐公主也效仿母亲,仗势专擅朝政,大肆收受贿赂,为行贿者请托授官。只要钱到位,不管是什么人都可以做官。
韦皇后母女专权乱政招致群臣愤慨,但大家都敢怒不敢言。每有正直的大臣向中宗上书二人之罪,中宗只是听听而已,但上书之人却往往招致杀身之祸。
中宗昏庸懦弱,俨然已经成为傀儡,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把持朝政,但母女二人并不知足。她们要的是真正的君临天下,像武则天一样成为女皇帝。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韦后和安乐公主合谋毒死了中宗李显。
对比武则天的政治谋略,韦皇后明显弱多了,她只想到了谋害亲夫夺取皇位,却没有仔细谋划皇位到手后的行事步骤。
中宗死后,为了应对朝中大臣可能出现的议论、猜测和指责,韦皇后选择秘不发丧,匆匆将亲信召进宫商量对策。经过大家讨论后决定:先安排亲信近臣接掌朝中要职,控制住朝政大局。韦皇后和哥哥韦温开了个内部紧急会议,决定立中宗的四子李重茂为皇太子。韦皇后下令从各府调来五万人马,分左右营屯驻京城,由韦温负责调度保卫皇宫。一切布置妥当,韦皇后才宣读“遗诏”,太子李重茂在柩前即位,相王李旦辅政,尊韦后为皇太后,临朝摄政。
当时守卫宫城的南北禁卫军以及地位重要的尚书省诸司,都已经被韦氏子弟所控制,他们大量网罗党羽,在朝廷内外互相勾结,宰相宗楚客伙同一些大臣劝说韦后,让其沿用武则天的惯例登基称帝,取代大唐君临天下。 而韦后登基称帝计划的最大障碍就是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和相王李旦的三子李隆基,为了扫清障碍,宗楚客联合韦温和安乐公主密谋除掉他们。
得到消息的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商议,决定先下手为强,李隆基率兵攻入宫城,诛杀韦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及诸韦子弟,逼迫李重茂让位,改立相王李旦(李隆基父)为帝,是为睿宗。
韦氏的女皇梦最终还是没有实现,也许到死她都在感叹,怎么她想当个女皇就那么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