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舒适区,从“知道”到“做到”

走出舒适区,从“知道”到“做到”_第1张图片

好故事之所以好,是因为它往往在讲述,人对自己灵魂进行超越的生命旅程。

— 《越书写,越明白》

前几天有位朋友问起方糖读书会。

聊着聊着,她说:

我也曾联系过每日微光的刀哥,也曾经想带领方糖读书会。但是,刀哥让我书写想要成为方糖读书会带领人的原因,我就一直拖着没有写。所以,这个想法就一直搁置在那里了。

平时我也会邀请几个朋友读书,场地我来提供,而且是免费的。虽然她们也有亲子关系,夫妻关系等现实层面的问题,但是她们对成长都不感兴趣.....而且到后来读着读着,免费都不来参加了。

我问她:

你想透过和周围的人分享好书,分享成长,你想带领读书会,那么这些行为层面的“想”做这件事的后面,那个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呢?

她看着我,说 :

我也意愿分享,但是,免费都没有人来。所以,我就没办法分享了。

我感觉这里的画外音是:因为免费都没人来参加读书会,所以我就没办法带领读书会,没办法分享,那不是我的错。

这后面或许还会有一些反复发生的故事:我如此尽力,还是做不成这件事,这真的不是我的错。(这只是我的猜测,并没有核对。)

在成长的“过程”里

我想,每个走上自我成长的旅程的人,在成长前,大概都经历过那么几种情况:

1,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后习惯性的向外寻求能立即修正问题的好方法,但是终会发现“捷径”竟然并不存在;

2,放任一地鸡毛;

当发现无论用了什么方法都不能改变现状时, 常常会选择对生命“屈服”:算了吧,我就是这个命了。

3,时而....时而.....;

依然不放弃,时而各种方法用起来,时而因为看不到希望而甩手放弃.... 

4,成长并改变。

终于意识到在外面找不到路,于是开始死心塌地的内求。

有的人是因为从前太过于关注自己之外的人事物,成长后开始全力以赴的关注自己的需求,前后判若两人,极致的照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导致家人会觉得这个人是成长了还是变得自私自利走火入魔了? 哈哈!

还有的人,学习了很多方法,知道得“接纳”所发生的事,知道外求方法没有用,于是不再寻找了,而是:恩,我成长了!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一切都是我的功课!我接受,我接受,我接受!从此过着心如止水的“佛系”生活。

我就是这么走过来的。先是不遗余力的满足自己并且各种不管不顾!然后又像是看破红尘似的,整天飘在云端,以一种高高在上的眼光,看着“人类”的日常,哈哈哈!

遇见“方糖”

得知方糖读书会招募各地方带领人的时候,我也第一时间进入了带领人预备群,也是被要求书写:为什么希望成为带领人。

和她一样,我也是一直没有落笔书写。直到有一天刀哥把预备群解散,我才拿起了笔,以:为什么我希望成为方糖带领人为开头,进行了书写。

按照刀哥的提示:书写前,不急,先深呼吸,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内在。

问自己:

1.我为什么愿意进行方糖读书会的带领练习呢?

2.这样的练习,对我的生命意义是什么?

 我在本子上写了两页。

走出舒适区,从“知道”到“做到”_第2张图片
走出舒适区,从“知道”到“做到”_第3张图片

写完后,我划出了两个关键词:“连结” 和 “看见”。

从有念头想带领方糖读书会,到去写带领方糖读书会的原因,我用了7个月的时间。

从写完带领方糖读书会的原因,到真的去带领方糖读书会,我又用了2个月的时间。

走出舒适区

常常说:知识和知道之间判若云泥,知道和做到之间隔着千山万岭。

反观自己的历程,我觉得卡在“知道”却“做不到”之间很长时间,从带领方糖读书会开始让我一步一步的走出了舒适区。

我习惯性的懒洋洋的呆着,刷屏,追剧,遇到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发脾气,或是没事找事给爱人甩脸子,更是习惯性的想要改变别人 ,甚至是帮助别人 .....

成长初期,当我一切以自己舒服为先的时候,忽视了爱人和孩子;当我要求自己接受自己明明无法接受的事情的时候,变得失去了生命里原有的热情,生活像一潭死水。

但是,我的里面一直有一个声音:她期待有品质的生活,期待有品质的关系,期待在一地鸡毛的后面,与爱人和孩子有更深层的连结,期待活出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是的,我一直没有放弃寻找那种生命里本就拥有的热情。

忘了是谁说的金句了:如果你努力了,改变了,但是事实却与期待大相径庭,那一定是你做错了什么。如果头脑期待好的结果,身体却还沿袭从前的行为模式,这不是很蠢吗?

我首先笃定的是:成长自己是没错的。

如果真的有错,那一定是我延续了从前上学读书时的模式,学了(成长的)知识,只是武装了头脑,应付了考试,得了高分。

但是,生命里没有考试和所谓高材生,生命也不考知识!

生命是一个片刻又一个片刻的鲜活的经验。

生命是要用心,用身体去活出来的,不是用头脑想出来的。

我知道了,我错在一直以来是一个严重的知行不合一的人!错在我两脚在舒适区里,头脑却想活出好故事!蠢!

借带领,炼心性 

当选择走出舒适区,我相信只要行为上向前迈一小步,就有新的变化出现。

我有想法,我就去用脚一步一步的达成。我为我的想法付诸实现承担责任,这就是敢作敢当,就是知行合一!

从第一次为自己的方糖读书会发文案,招募开始,行动起来;带领读书会,复盘读书会也一步一步的做出来。

自己从前是一个有想法让别人去落实的人,当想法成为现实,常常会得意自己的点子好!以为,只要种了一颗种子,很快的开花结果是多么顺理成章的事情。

但是,经历了自己有想法,自己去实践出来,那过程中所耗的时间,头脑的迟疑评判,身体的习惯性懒惰,冲破惯性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去做的过程,我才意识到从“知道”到“做到”真的是隔着千山万水呀。

想到我的孩子,他渴望考好成绩,知道要努力念书,但是,真的每天念书,每天进步,成为一个成绩还OK的学生,过程中得需要多少自控力,多少意志力,多少注意力,和多少抗压能力啊!

借由带领方糖,体验到从想法到实施的“难”,我会推己及人,哪怕孩子的成绩进步了1分,哪怕爱人只是一句温暖的问候,我都知道,那后面付出了多少“走出舒适区”的努力。我会带着爱,收下这份付出,带着满足,继续工作自己。

借由带领方糖读书会,炼自己的心性,在不带领方糖的日子里,活出我学到的知识,做一个知行合一的人,顺便给我的孩子做一个活生生的示范,我觉得自己好有价值和意义。

走出舒适区,从“知道”到“做到”_第4张图片

创造新的体验,收到新的领悟

故事疗愈师工作坊回来,有位同学在微信群里分享:

工作坊回来,激动莫名,想写点什么总结下这次的收获。然后就无意中看到了王菲在湖南卫视的综艺节目“幻乐之城”中,为女儿窦靖童的音乐电影疯狂打call的发言:“其实每一个人,最难玩的游戏就是你们的人生。你们一直在过关,但是你们一直重来,很多东西过不去,一直在重来。有没有想过,是怎么样才可以过关?什么时候才不会over?”人生如梦、如戏,好像不同的戏码天天在上演。身为演员,却不知道其实是困在同一个剧本里无限循环。什么时候才能醒来?什么时候才能跳脱?只有有觉知地过好每一天才有这种可能。清醒地知道自己在演戏,清醒地知道又是同一个剧本,清醒地和兼职导演、编剧的自己说:这个剧本我演够了,然后去帮助更多的人醒来,这就是我理解的“故事疗愈师”!

同学的这段分享,我深有体会,记得多年前,我就在一次沙龙上问Ahmet老师:

老师,我现在知道要成长自己,知道自己是什么问题了,遇到问题也知道一些方法去化解情绪,让自己放松下来。

可是,我的问题是,我知道应该怎么去做,就是做不到! 

 老师答:

想喝热茶,得先把你手里紧紧握着的冷茶倒掉。 

当时听了这个答复,觉得蒙圈,我手里现有的,怎能倒掉,怎能放弃?

我怎么能确定,真的放弃了倒掉了之后,能得到我想要的吗?!哼!

如果说走一条内在的道路,打一场内在的独立战争,走上成为自己的主人的英雄之旅真的是灵魂的选择,那,遇到方糖读书会后,用九个月的时间,走出我的“舒适区” ,倒掉的是手里紧抓的舒适生活,倒掉想要去改变别人的想法,倒掉只是出个创意,让别人去实施的念头,让那个不敢承担结果女孩站起来,带着勇气,走向未知,走向新的经验,走向活出头脑里的知识,走向知行合一,真的有热茶等着哦!

1

教学相长

带领方糖读书会,着实增长了我“教”的能力。

《礼记·学记》 里有一段话:“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意思是说(通过)学习然后知道(自己)有不足的地方,(通过)教然后知道(自己)有困惑不解的地方。知道(自己)有不足的地方,然后(才)能够督促自己(进一步学习);知道(自己)有困惑不解的地方,然后才能够自我奋发进取。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 

从前我读书的时候,就读一遍,读完了,也就是放在一边,只记得大概说了什么而已。读了很多书,真正记住的不多!把“知识”吸收内化成为“知道”的更少。

因为带领读书会,我得给伙伴们讲明白!不得不反复精读《越书写,越明白》,不得不间断的去在书写中找到答案。每次方糖读书会前,都得用半天到一天的时间去做很多准备工作。

正是透过反复的练习,精进了自己的水平,感觉自己这半年多来,“教”的有进步了!

走出舒适区,从“知道”到“做到”_第5张图片

2

活品质,不是活目标

上半年带领方糖读书会,看到每一次参加读书会的人数都在增加,我就好开心。下半年开启方糖读书会,到了最近的这一次,报名的人并不多,于是就开始焦虑。

透过复盘,能找时间与自己共处,问候自己的焦虑紧张,去看到那个期待做事情,期待透过做事情实现自己意愿,找到自己的意义和价值的小女孩。也因为读书会后的复盘,一次一次的与自己的内在连结,慢慢的细细品味读书会的过程,与《越书写,越明白》这本书连结,与作者马冉冉老师连结,与读书会的伙伴们连结。

从前的生活,活在完成一个又一个目标里。如今,透过带领方糖读书会,我意识到想要参加读书会的伙伴一次比一次人数增加,以此显得淑欣有多么厉害,这是头脑的需要,也是惯性使然。

浸泡在读书会这一池温泉里,温暖自己,温暖读书会的伙伴,是我的心的需要。我要的是品质,是深度,是质感。每一次因为参加的人数不多,自己对自己有怀疑的时候,因为多了一份回到“质感”的觉察, 于是,瞬间安下了心。

随着反复做同样的一件事情,当我去复盘每一次的方糖读书会的时候,也慢慢的改变了复盘的内容,我不再是描述前来读书会的同学诉说了自己的什么故事,而是更多的看向自己在带领读书会前前后后的起心动念。方糖读书会带领人招募里,有一条:借带领,炼心性,我一直都铭记在心。我并不期待透过我带领的读书会,去改变任何人。只是希望给自己更多的机会,透过与伙伴的连结,在镜子里照见自己。

所以,方糖读书会,来10人,就是连结10人,听10位伙伴的故事,来1人,就是连结1人,听1位伙伴的故事。没有人来,就给自己两个半小时的时光,与自己心连心。于是,带领方糖读书会,成为我自己“喂养”心灵,“滋养”生命的精心时刻。

走出舒适区,从“知道”到“做到”_第6张图片

3

 竟然有了满足感

方糖一直强调:

每一位方糖读书会带领人,都需要先找到自己内在的甜蜜;

自己有的,才能真正给别人。

因为自己能慢下来了,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去书写。冉冉老师每一次内训课我都反复听,故事疗愈师工作坊回来又写21天生命故事疗愈日记,还带着天津方糖读书会的学员一起写21天生命故事疗愈日记,一起打卡,一起前行。

我常想,是的,我给不了我没有的。就像是对孩子,我没有爱,就给不出爱一样。

但是,什么是一人故事,众生故事? 怎么叫先找到自己内在的甜蜜?

透过跳脱我的故事,透过去倾听伙伴的故事,我知道无论我们的故事有着怎样跌宕起伏荡气回肠的的版本,在生命的底层我们都是一样的!这是一人故事,众生故事吗?以一颗开放的心去践行,去脚踏实地创造新的故事,这是内在的甜吗? 现在的我还说不清。

刀哥常说:书(《越书写,越明白》)好,(读书会)带不坏!

在方糖读书会里,与读书伙伴一起,慢读,亲写,说故事,听故事,用故事回应故事,用生命陪伴生命,一路感动,一路被滋养,一路在创造。

这几个月下来,竟然经历到一种酣畅淋漓的满足感。不想再学新的方法了,不想再去上各种大师课了,只想踏踏实实做好方糖读书会,做好颂钵音疗,此生,有方糖,有颂钵,足矣。

走出舒适区,从“知道”到“做到”_第7张图片

4

对自己的“心”诚实 

朋友提到她组织免费的读书会,人们来着来着就不来了,不仅仅是因为费用的问题,也是因为意愿的问题。

提起收费,成长意愿,同频的伙伴,我又有很多故事要讲。

在最初筹划方糖读书会的时候,我就定价为100元/次,连续报名整期有8折优惠。我定了这个价格,心里也迟疑,担心会有人觉得贵,有人觉得我有什么资格收费100元,等等、各种声音在头脑中盘旋。

但是,我还是选择去问自己的心:怎样做会让你感觉舒服?

收费100元,我的心是舒服的,满足的。所以,我就不要选择委屈自己,为了达成让更多的人来参加的目标,而不收费或是收很低的费用。

我始终信任一点:我开心,我带领的读书会才会有品质。委屈付出状态下带领的读书会,会藏着很多期待和情绪,影响读书会的能量。

同时,我更笃信,我能吸引到愿意为自己投资100元的人来参加方糖读书会,如果参加读书会的人少,那是我此时此刻的状态和水平只够陪伴这些伙伴而已。 

宇宙定会慷慨的给予我丰盛,那也得我和丰盛同频啊。

在方糖这个练习的场域,大家共同练习金钱与智慧能量交换,一起创造丰盛和美好,本身就是一件无价的“产品”。

我也很期待周围都是志趣相投的人,常常期待当我组织的课程,沙龙,方糖读书会的通知一发出,立即报满!哈哈哈!

当事情进展的不顺利的时候,我还会习惯性的怨天怨地怨自己......清醒的时候也是有的,就是前面提到过的:如果某件事情未能如愿以偿,那一定是“我”做错了什么。

走出舒适区,从“知道”到“做到”_第8张图片

当我真的活出我所学到的知识的样子,真的能够活出真实,善良,勇气的时候,真的从“知道”抵达“做到”,自然会有人带着一份好奇前来。

所以,不再向外看了,外面没有别人。

就是记得我的“知道”和“做到”之间,有个舒适区,一边是从前的习惯的生活,另一边是未知,是探险,是创造。

我选择走去区,从简单的能做到的微小的行动开始,去练习,成为一个知行合一的人。

走出舒适区,从“知道”到“做到”_第9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走出舒适区,从“知道”到“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