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失联多天的长春某大学云南籍大二学生小段遗体已找到,初步判断为轻生。
这是继8月19日山东准大学生玉玉被骗猝死、8月23日山东临沂大二学生宋振宁被骗猝死,8月28日广东准大学生蔡淑妍被骗跳海被骗跳海自杀后第四起大学生因学费被骗身亡的悲痛消息。
不仅如此,还有清华大学老师被电信诈骗1760万等层出不穷的各类诈骗新闻引起坊间热议。
一、为何高智商、高学历的聪明人会被骗子忽悠得团团转?
我们除了议论老师怎么如此壕、大学生心理素质怎么如此脆弱外,更应该关注的是,为何屡屡有大学生、大学老师、MBA学员等接受过优质高等教育、具备辨别能力的聪明人会被骗子忽悠得团团转呢?
骗子就像过街的老鼠、垃圾站的蟑螂,人人喊打、人人想踩,但又防不胜防。
先看看高智商骗局典型案例:
案例1:以投资名义让郑女士千万资产不翼而飞
2012年11月9日,苏州市民郑女士发现,自己刚刚存进银行的1000万元人民币次日就不翼而飞,竟被一个期货公司的期货交易账户给转走了。
自己没炒过期货,钱是怎么凭空消失的?
案例2:以公检法身份骗取老人1156万
2016年8月20日,深圳一名78岁独居老人的手机接到诈骗电话,对方称其“名下有一个包裹“涉嫌走私”。
6天后,老人发现被骗立即向深圳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报警,在27家银行和中国银联专家团队的鼎力协助下,追查五级, 1156万元赃款分散到593个账户,并被取走,其中大部分取款点都在境外。
为何骗子能通过一个电话骗走陌生老人千万存款?
案例3:以客服身份骗取王某70多万
2015年11月16日,王某通过网站给朋友郭某等5人预订由昆明飞往哈尔滨的5U8205航班机票。当天23时30分,王某突然收到航班取消的短信。
在“客服”指导下,王某成功“改签”,但随即发现银行账户里少了70多万存款。民警调查发现,王某被骗钱款已被分成17笔即时汇入设在北京、湖南、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市的五家银行的37张银行卡中。
骗子用了怎样的障眼法让王某迷失了判断?
名侦探盐菜为您独家解密高智商骗局的典型特征:
1、有针对性的策划私人订制版圈套
行骗钱,骗子往往通过某些渠道掌握了猎物的姓名、年龄、电话、职业、最新动向等信息资料,以对方最关心的话题为引子,有针对性的策划骗局。徐玉玉等大学生遇到的假助学金、案例3中王某遇到的航班取消等经历都是如此。
案例1解析
郑女士的遭遇就是私人订制版典型案例。郑女士手头有一笔数额近千万的闲钱,一直在寻找合适的投资渠道,恰在这时,主犯武某经“朋友”姜某介绍隆重登场,以“专业投资顾问”身份向其推荐收益高达15%的高收益理财产品。
在高回报诱惑下,郑女士前往建设银行将千万资产存入账户,并将身份证和银行卡复印件交给了武某。然而,她不知道的是,所谓的“朋友”早在一个月前就觊觎自己的财产,其背后一套环环相扣的阴谋诡计正向自己伸出了魔爪。
2、在某领域具备以假乱真的专业能力
高智商骗子往往对相关领域了解较深,以“专业”态度骗取普通人信任,而这些老司机的“专业技能”刚好是被骗的大学生、大学老师等聪明人不了解、不擅长的领域,导致“入戏太深”。
案例1解析
嫌疑人武某和姜某都是金融圈人士,而郑女士是个门外汉。她哪里会想到,对方诱骗自己存款后,会立即克隆一张换掉头像的假身份证,再以自己的身份去期货公司开户,并关联建原设银行存款账户,达到“银期连接”后,将一千万转入期货账户,从而直接套现。
3、有一套逻辑严谨的话术
3.1首先取得初步信任
精准说出对方姓名,以专业人士身份登场。
3.2然后制造心理恐慌
告知对方涉嫌犯罪、漏税、突发变动等情况。
3.3获取关键信息
利用对方急于摆脱危机、洗脱罪名、解决变动等心理,提出处理方案的同时要求对方配合,从而对方在来不及思考的情况下交代了自己的经济情况,套出银行卡等隐私信息。
3.4最后转账取款闪人
利用对方不懂ATM机英文界面,让对方主动将资金转入所谓的“安全账户”;或通过网络转账,以“退款代码”等假名词骗取交易验证码;或以交易失败为由让对方多次转账。为防止账号被冻结,骗子往往得手后立马取款。
案例2解析
老人一辈子堂堂正正做人,突然有“”警察"说自己涉嫌走私,肯定是慌了阵脚。“警察”再说周围任何人都有嫌疑,需绝对保密,老人第一反应必然是全力配合警方查案,尽快洗脱冤情。然后 “警察”以资金安全检查为由套出了老人家的经济情况。
接着要求开通网银转账功能并亲自上门调查,而所谓的调查其实是交给老人两部非智能手机(一部插入原来的手机卡,另一部呼入和呼出均不显示来电提醒,用于与“警官”专项联系),同时在老人电脑里安装了远程操控的木马病毒。
老人一开始的轻信导致一步步落入陷阱,最终,在“警察”指导下,1156万元被全部转移到所谓的“安全账户”。
案例3解析
王某在刚订了飞机后不久就收到自己所定的航班取消消息,很容易信以为真。对方利用他急于改签以免延误行程的着急心理对其下套。
“客服”以收取退款100元工本费为由,发给王某工商银行卡号让其转账。王某照做汇款后,“客服”以备注漏写了“改签”两字,要求他换张卡号再次转账。
紧接着,在连续两次输入“客服”告知的“退款代码:34567”后,自己瞬间损失了70多万。原来,所谓的退款代码实则是转出金额。两次输入退款代码,实则是两次转出了34567元。
4、分工明确的规模化团队作业
信息组:找黑客及中介搜罗购买受害者信息。
电话组:策划骗术、拨打电话。
钱卡组:收集办理非实名电话卡、银行卡。
技术组:搭建诈骗网络平台、修改任意电话号码。
案例2的赃款流向593个账户,可见取款组“功不可没”。案例3中王某的航班信息被泄露,也有信息组的一枚“勋公章”
二、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骗局呢?
1、私人订制类
冒充公检法、客服、领导、医保中心等电话诈骗。
一般事先知道受害者的姓名、电话、邮箱、地址等信息,通过话术让对方转账中招。
典型案例:清华大学老师被骗案。
2、放长线掉大鱼类
非法高息集资、代刷信誉等诈骗。
一般有“正规合同”、“营业执照”、“办公地址”、“推介会”、“路牌广告”等“真材实料”,被骗者参与投资或刷信誉初期,会收到一笔分红或酬劳,但一段时间后或投入更多资金后,骗子早已人去楼空,消失得无影无踪。
典型案例:E租宝。
3、广泛撒网类
随机群发带有链接的虚假消息。
冒充银行通知密码器失效(或U顿升级)、冒充移动通知换积分、冒充老同学发合影照、冒充老公情人发出轨证据、冒充老师给家长发学生信息、冒充朋友发结婚照片等花样百出的方式诱骗受害者钓鱼网站,从而获取银行卡密码。
冒充房东收租金、冒充医院收亲人手术费、冒充警察收捞人费、冒充明星遇到危机等方式诱骗对方转账汇款;
虚假中奖、高薪招聘、抵价购物、礼品回馈等方式,骗取手续费、公证费、培训费、服装费、定金、快递费等各种名义上的费用。
4 、克隆易容类
盗取电话、QQ、微信等通讯信息,利用对方身份骗取其亲朋钱财。
下载被盗号好友的微信、QQ头像,将昵称和头像改为一模一样,克隆成功后,屏蔽对方,然后冒充身份骗钱。
5、线下秀演技
冒充酒店演服务员、马路上演男朋友、公园里演拖、单元楼里演查水表的等等。
6、最新流行类——网络赌博
详情见新闻:冒充澳门赌场网站诱赌诈骗1.4亿 218名嫌疑人落网
金融理财诈骗超四成
据360近日发布的《2016中国电信诈骗形势分析报告》,数据显示:金融理财诈骗超四成。 诈骗电话的高峰期出现在早上8点至11点,固定电话呼出的诈骗电话数量最多,还有1.2%的诈骗电话来自境外呼入。
三、为何骗子屡禁不止、防不胜防呢?
1、因为傻子多?
在唯成功论的浮躁社会,走捷径赚快钱、违规避税、占小便宜、不劳而获、怕承担责任、给好处找人摆平麻烦的心理大有人在, 各自太过繁忙、朋友同学之间联系日渐减少也是事实,更有一些人被利益驱使出卖消费者隐私,这些因素给了骗子“发挥”空间。
2、历史土壤未铲除?
福建安溪县曾是“短信诈骗大本营”,设在魁斗镇的移动电话通信基站曾是“全亚洲最繁忙的基站”,随着犯罪手段的不断变化,逐渐形成相互合作又相互独立的产业链,如今大多转移至外地,甚至在越南、缅甸、菲律宾、柬埔寨等境外作案。
3、司法打击对惯犯震慑力度不够?
很多诈骗案件证据对嫌疑人口供依赖过大,由于证据不足,“一个犯罪嫌疑人很可能已经骗到手几十万元,但是最后的定罪项目就是妨害信用卡管理,只有几个月的刑期,对犯罪嫌疑人几乎没有震慑。”
4、赃款追查难度大?
当受害人发现被骗后,如想冻结对方账户,需公安机关人员到达银行柜台才能办理,而等到这时候,往往已被对方取出。另外,骗子往往将赃款分散到各地几十个甚至几百个账户,跨省甚至跨境追查、需几十家银行配合,给办案手续、经费等方面增加难度。
五、《防骗宝典》教你自带骗局绝缘体
防骗第一招:网络分享先过滤
骗子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很容易发现爱美妹子的照片、姓名、职业、喜好、常活动范围等个人基本信息。分享信息前先做好以下过滤:
1、涉及到真实姓名等隐私内容的照片,不发或者通过马赛克等技术处理后再发;
2、从不定位分享自己的工作或生活等日常活动场所地址。
防骗第二招:严把信息安全关
1、扔快递包装前,先将快递单上的姓名、电话、地址信息涂掉。
2、不以任何形式告知任何人,关于自己的银行验证码等私人信息。
3、不随意将个人的身份证、银行卡等原件及复印件交给别人。
4、不通过公用电脑登录网银、支付宝个人账户。
5、不用无密码的陌生WIFI蹭网。
6、不随意点开陌生网址链接。
防骗第三招:转账汇款都免谈
一切打听自己的银行卡、余额、交易密码、验证码的陌生人,都是骗子。一切朋友要求的转账汇款,都需其他渠道多次求证后再做决定。
防骗第四招:免费便宜绝不要
任何突然砸自己脑袋上的意外之财是天上的浮云,所谓中奖只是圈套,做个绝不贪小便宜的好宝宝。
防骗第五招:不被话术牵着鼻走子
如果陌生来电能准确说出自己的姓名、电话,可能隐私被泄露。
只要是陌生人主动联系自己的(不管是电话还是短信),只了解不配合,待自己和家人商量及主动通过官方渠道求证后再做决定。
防骗第六招:不做亏心事 不怕鬼敲门
自己没涉及过毒品、漏税等荒唐事,对方吹得天花乱坠也不用怕,身正不怕影子斜。
如果事主真的涉及案件,警察叔叔会当面做笔录,不会通过电话制作电子笔录,通缉令也不会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向事主“提前”通知,更不会要求事主向所谓安全账号内汇款、交保证金。
防骗第七招:招见着拆招 专打妖魔鬼怪
如果你是逗逼,不妨陪骗子玩一玩,随意发挥,见招拆招,打乱对方诡计,让各路妖魔鬼怪落荒而逃。
相信聪明智慧的您,肯定有招吊打骗子。
如果您想知道自己的隐私怎么被泄露的,请看以下视频:
看了这么骗子的故事,是不是想大吼一声:“狗带”?
赶紧将《防骗宝典》转给给七大姑八大姨吧!
我们的目的是:让骗子无处可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