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成大事者不纠结》-未来不迎,当时不杂,过往不恋

读书:《成大事者不纠结》-未来不迎,当时不杂,过往不恋_第1张图片
人生不纠结,说容易做难

《成大事者不纠结》,计花了一天半的时间分三次阅读完成,如此快的读完一是书与个人来讲本来并不长,象《说春秋》看了快一个月还是没有看完,二是书确实是好书,是一个很有诚意的书,虽说有点鸡汤,个人喝完感觉是老母鸡熬制,还是有利身体健康。

很多人都是一天读一本,很惭愧,还没达到速读的境界,有待提高。

读书,哪怕只读到有一点受用处,也算读有所得,其中一句话记得很深:未来不迎,当时不杂,过往不恋。

一拍脑袋,做了一个痛快的决定,从此以后这句话就作为我的座右铭之二。

未来不迎

未来是什么?短的下一秒永远是你的未来,长的三十年后也是未来。个人不是大企业,没有必要天天说愿景喊口号,不是说愿景和口号没用,因地制宜,企业规模大,人员众多,画一个大饼让同志们有一个盼头,很有必要。不管故事真假,望梅止渴的故事耳熟能详,没有一个盼头,估计三国演义估计都演义不下去了。

对于个人,搞规划也没问题,但是如果天天搞规划年年搞规划,把未来想得如此美妙,却是停步不前,光说不做这样的规划永远只是空中楼阁罢了。以前了会犯这样的错误,写一个在大大的计划,然后再经常去修改,然后却发现计划永远停留在纸上,如何破解?很简单,就订一个小目标,天天做就成了,最多一个月完成了,然后再定下一个小目标,再完成,一年之后再看,估计都得自己佩服一下自己了。

最近天天看项目方面的书,所以脑袋里总是想着项目的事。

做项目最重要的是什么?规划。没有好的规划,项目最终能变成一盘散沙,这好像又有点冲突。未来不迎,是不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并不是,而是不要太假大空,比如非要搞个十年规划,那是愿景,有这个想法很好,关键是实施。即使是做项目,也有滚动式规划,对于长久的可以粗略一点,对于近期的规划详细一点,毕竟计划没有变化大。

当时不杂

当时不杂,这句是中心思想,做好当下的事。

文中也举了老和尚修行的故事,其实很多道理大家都知道,只是到了自己身上就不灵光了而已。

正如俗得不能再俗的话来形容人生的境界:第一重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重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最高的境界则还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最终我们要返璞归真,做好当下,砍柴就砍柴,挑水就把水挑好。把当下事认认真真做好,比一边做一边胡思乱想好。有时也会犯迷糊,现在则是慢慢形成习惯,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只处理一件事,反而效果更好。

做好当下才是实在,毕竟当下终究成为自己的历史,当下也是自己未来的发源地,万丈高楼毕竟还需要平地起。

过往不恋

年老了都喜欢回忆,回忆以前上山下海的壮举,但是老是沉溺于回忆中除了变成祥林嫂一样的人物外我想不到其他可以形容的了,无论从前达到了什么样的高度或低洼,那已经是过去了,那些历史的成本已经沉没就不要去想了,正如一些女子一样,为情为爱受伤后就破罐子破摔,除了伤害自己外伤害不了任何人,却不知任何时候一个独立的人格能更好的去面对这个世界。

正如书的题目一样,很多时候其实我们很纠结,有时我也会犯这样的错误,事情本来就在哪里,问题也就在那里,去处理就成了,一步一步的找方法去解决,如果一直想着这个问题是怎么来的,如何去解决,可能永远都解决不了,《我是路人甲》中一个女孩说:光说不做有什么用?

一群群演说得激情四射,未来是无比的灿烂,但是明明机会就在眼前时,却不是带着热情带着积极去做的,言语上的巨人和行动上的矮子有时相伴相生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成大事者不纠结》-未来不迎,当时不杂,过往不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