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200《高绩效教练》

关于“教练”在组织或管理中的运用,目前在中国讲得最多的是“教练型管理”。

根据《教练——教练型管理者实战操作指南》作者唐渊老师的理论,当主客双方关于学习的互动关系形成的时候,就形成了“教练”。教练不是企业的专利,而是适用于所有的学习关系——比如“教师要做教练”,“家长要做教练”,“教练式沟通”,“教练式领导”……当“教练”用于企业的时候就是“企业教练”,当“教练”用于管理风格的改善时,就有“管理者要做教练型的领导者”之说。当管理者懂得运用教练技术帮助下属通过学习获得成长从而提高绩效时,就成为了“教练型管理者”。

所以,就“一种活动”这个意义来讲,“教练”就是教练者运用教练技术帮助他人通过学习获得成长从而达成目标的一种活动。而这种活动的主体“教练者”,我们给他一个角色称谓叫“教练”。


以上关于“教练”的百度词条与平日生活中对于教练的理解差距很大,生活中的教练,比如驾校的教练,比如健身教练,瑜伽教练,容易把教练看作某种特定的群体。而教练的范围,远远大于我们想像的范围。

越来越多的人用教练术改变自己的生活,改变求助者的生活,而永澄大大及各路大神都提及教练这一词条,才对教练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

樊登读书会《高绩效教练》的理论与实例,可以让读者对于教练快速建立心里表征,达到快速入门的效果,如果要深入了解,要继续深读是必要的。

给朋友提建议的时候,通常会有这样的感受:

Reality:你不断给别人讲你应该怎么做,应该怎么调整;而当你给建议的时候,对方会下意识告诉你不行。

Reason:人天生有一种自我保护的意识。只要你给建议,对方就会说,这个我试过,效果不太好。

True:真正应该解决问题的应该是自己。一旦轻易给建议,对方会把责任放你身上、

实际上,80%的情况,对方心中都是有答案的,让你担任责任。而给员工或孩子的建议,70%的都是无效的。

Theory:即使一个正确的建议,使用中一定会遇到困难,如果自己想的,自己会去解决,如果建议是老板给的,一旦遇到困难,会想是老板的问题。

不断提建议,会让对方觉得你对他在进行指责,心里还会想着有你说的那么容易吗。


片段

教练存在的前提是相信人的潜能。潜能被激发之后,是无法预料的事情。

所谓的成功的人士,没有任何表明必须要得名牌毕业,得有创业精神。所以没有什么单一的指标可以证明某人怎样的,如果觉得谁在哪方面不行,对方一定有哪方面是你想象不到的厉害。

关于马斯洛需求曲线:自我实现得到充分的回报的时候,会忽略下面的需求。如果在上半部分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下半部分拼命索取。否则感受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

教练是辅导,就是让对方找到自我实现的东西。

工作干不好,一是缺乏自我认知,拎不清。

二是没有自我责任,认为不关自己的事。有理由就有借口。


本书以Grow模型为主导,对Grow提问模式进行详细解读。

Grow(目标,现实,选择,意愿)提问模式:可以激发对方想把事情做好的动力

1、目标(激发确立目标与帮助其理清目标)

Goal:目标设定的常用问题

你的目标是什么?

如果你知道答案的话,那是什么?

具体的目标是什么?

什么时候实现?

实现目标的标志是什么?

如果需要量化的话,拿什么量化你的目标?

注意:不要轻易评判别人的目标。一旦开始评判,对方会马上自我保护,责任感进行了转移。

2、现状。

Reality:关于现状的常用问题

目前的状况怎样?

你如何知道这是准确的信息?

这是什么时候发生的?

这种情况发生的频率如何?

你都做了些什么去实现目标?

都有谁和此相关?他们分别是什么态度?

是什么原因阻止你不能实现目标?

和你有关的原因有哪些?

在目标不能实现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

是什么令你……

其他相关的因素有哪些?

你都试着采取过哪些行动?

3选择。

Options:你有哪些选择?

为改变目前的情况,你能做什么?

可供选择的方法有哪些?

你曾经见过或听说过别人有哪些做法?

如果……会发生什么?

哪一种选择你认为是最有可能成功的?

这些选择的优缺点是什么?

请陈述你觉得采取行动的可能性,打分。

如果调整哪个指标,可以提高行动的可能性?

4、意愿。

那么你打算怎么做,回去后的第一步。还需要哪些支持,还有哪些是必需的。

回去之后做这件事情的可能性打几分。如果调整某一指标,你愿意调整哪个,来让这个可能性更大。

Will:你要做什么?

下一步是什么?

何时是你采取下一步的最好时机?

可能遇到的障碍是什么?

你需要什么支持?

谁可能对此有帮助?

你何时需要支持,以及如何获得支持?


不评判,不介入,不建议,带有真诚--给亲朋好友提建议的原则。试试看,是否会比单纯的建议好用。

按照Grow模型,一个个问下去就好,就可以令对方发生巨大的改变。

辅导做的好不好的标准:提问的人很轻松都可以,被问的人在想半天,被辅导者在主动思考。

当你开始思考对方的问题该如何解决时,教练就开始走向失败了。因为你的介入,会让对方停止对自我现状的思考,也更不会去考虑自己应该怎么做。所以教练的良好状态是问的人很轻松,只管按照框架提问。被问的人很严肃,绞尽脑汁在考虑问题。

而对于我们自己,也可以用以上的套路对自己进行提问。

所谓自古套路见真情。

你可能感兴趣的:(38|200《高绩效教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