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社会 | 新传理论64

洋洋  胡师姐新闻传播考研指南

团哥:

景观社会理论是作者1967年于《景观社会》一书中提出的,是一个十分独特理论体系,是将“景观社会”与马克思的“商品社会”相比较而得出,针对当今世界新情况的社会批判理论,景观社会有些地方比较晦涩难懂,来看看学姐怎样带你消化吸收吧!



居伊·德波是20世纪最重要的知识分子革命者之一。其代表作《景观社会》成为20世纪中期对消费社会批判的一支重要力量。景观社会(spectacle society)理论阐述了工业社会、商品社会、市场社会中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市场与消费现象的演化、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变革、大众消费异化等,推动了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其理论思想更是鲍德里亚“消费社会”形成的理论基础。



产生背景




《景观社会》产生于法国五月风暴时期,其语言简练内容尖锐,因为对社会的深刻批判而广为传播。不仅如此,景观理论的价值还体现于其吸收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时,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及近代哲学思想也对其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从批判内容上,上承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下接后现代理论,充当了二者的衔接点,转变了社会理论批判的走向。




景观社会




对于景观社会中的“景观”,德波并没有对其进行精确的定义,而是通过研究性的探讨去界定景观的范围和逻辑。




他指出,“景观”首先体现在商品世界中。商品景观世界首先创造出了消费者的需要,商品通过影像证明自己的合法性,让消费者认为自己是消费的“主体”,在消费的过程中得到了满足的幻觉。如果说在马克思那里,资本的拜物教首先体现为商品拜物教,那么在景观社会中,资本拜物教则体现为景观拜物教。景观正是资本的现代要求。同时,景观也体现在政治生活中,如现代社会官僚制就是景观的另一种表征。德波认为,明星、城市化、休闲旅游成为当今世界最突出的“景观”。




“商品景观”与“媒介时代”




德波指出,“看”的重要性应该从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的转变中寻找原因。他认为,“视觉自然地被提高到以前触觉所享有的特别地位;最抽象、最容易骗人的视觉,也最不费力地适应于今天社会的普遍抽象。”




在以电视、电影和出版业等媒介为主体的景观产业的支配下,工业时代的商品生产方式让位于“媒介时代”的“景观”生产方式。也就是说,工业时代下商品因其“使用价值”被买卖,而媒介时代”的“景观”生产方式。也就是说,工业时代下商品因其“使用价值”被买卖,而媒介时代下的商品因为被看到才能够卖出去。例如,我们通过购买商品的途径如信息流广告、电视广告或电商直播等,首先关注的是在电子媒介作用下展示出来的商品,影像先行构成了景观社会的直接特征。




“景观霸权”




德波在《景观社会》将景观分为“弥散的景观”和“集中的景观”两种对立的形式。其认为,“弥散的景观”模式如美国,大众的自由度极高,经济完全依赖于市场调节;而“集中的景观”模式如德国法西斯,社会围绕着某个独裁政权人物形成意识形态,强制某些不利的言行得到普遍尊重。




德波认为这两种景观都存在一定的缺陷。然而,随着物质经济条件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媒体技术的发展弥合了单一景观模式的缺陷,两种景观融合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控制手段,即“综合景观”。这种景观使得大众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景观社会评论》一书指出综合景观的社会通常具备以下五个特征:




第一,不断的技术更新;


第二,国家与经济的结合;


第三,普遍化的隐秘状态即景观成功催眠大众,使得清醒者无力改变现状;


第四,无可置辩的谎言即景观操控下呈现出的图景都是虚假的;


第五,永恒的当下即在表象的垄断之下,真相并不存在。




这五个特征揭示了综合景观融汇了弥散景观中的隐匿特性和集中景观中的控制力,使其呈现出难以拒绝的影响力,并使它们成为“意识形态的顶点”,极力推动景观成为合法化的社会现实。




“景观与奇观”




综合景观是德波针对在消费社会初级阶段而立论的,它低调隐藏在社会生活中。然而当下,景观刻意放大部分社会话题,引导舆论走向,高调利用媒介手段操纵大众的观点,使得社会生活走向了娱乐性的新阶段,从而展现出很多令人瞠目结舌的奇观现象。




承接景观理论的核心,凯尔纳提出了“媒体奇观”这个概念并将其奇观现象推演至通过媒体表现出的各种文化现象。其认为,媒体奇观主要是指“那些能体现当代社会基本价值观,引导个人适应现代生活方式,并将当代社会中的冲突和解决方式戏剧化的媒体文化现象,它包括制造各种豪华场面、体育比赛、政治事件”。




景观社会理论的反思




德波的景观社会理论是批判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进入消费时代的产物,景观图像是物与人的双重异化,其深刻揭露并批判了现代资本主义隐蔽的统治方式,与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批判性一脉相承。景观社会理论通过对社会生活的日常描述,揭露了景观存在的真实面目,有利于我们正确分析社会环境,从而摆脱景观的控制、追求真我。该理论在媒介迅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同样成立,大众对于新兴媒介的沉迷恰恰验证了德波对于“景观社会”的预言,理论至今仍旧具有批判性。




德波的景观社会理论继承和发展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消费社会的到来表明,消费逐渐取代景观,符号社会走进人们的视野之中。同时,景观理论过分夸大了景观的作用和意义。德波虽深刻揭露了意象的存在方式,然而其并没有像鲍德里亚那样对消费社会进行深刻分析。



综上,德波从现存的景观图像出发,分析了商品社会进入到景观社会后的社会状态,对社会意识形态进行解码,形成一种独特的社会批判理论,拓宽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空间。同时,景观社会理论警示景观带来的危害性,有助于平衡社会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的关系,促进公民理性消费观的形成。




参考文献:


刘艺娜 《德波景观社会理论探析》


郭程 《居伊·德波景观社会理论研究》

你可能感兴趣的:(景观社会 | 新传理论64)